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羅斯帝國爆發二月革命,沙皇下台,俄羅斯帝國解體。資産階級組織的臨時政府與以列甯為代表的蘇維埃政府并存。最終,列甯率領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左翼(布爾什維克)左翼與其他左翼政黨在聖彼得堡發動起義,從臨時政府手中奪取政權,赢得十月革命的勝利。在革命勝利後,列甯把俄羅斯帝國改名為蘇維埃社會主義俄國,簡稱蘇俄。在這以後,蘇俄與德國及其盟國簽訂了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和平條約。蘇俄正式退出一戰。
列甯領導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法國、日本、波蘭、美國等國因不滿蘇俄單方面退出對德戰争和債務問題,對俄國革命進行了武裝幹預。在蘇俄境内,忠于沙皇的内部勢力,以及富農、地主和資産階級勢力組織白軍對蘇維埃政權發動戰争。俄國内戰後,蘇聯紅軍打敗了白軍和多國聯合武裝幹涉,鞏固了新的蘇維埃政權。為凝聚全國各族人民的力量,加快建設國民經濟,組織牢固的國防,應對資本主義的包圍和新的侵略威脅,在列甯等中央(俄國布爾什維克)領導下,1922年12月在莫斯科召開會議。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根據列甯的提議,代表大會讨論了斯大林關于建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報告,通過了建立宣言和聯盟條約,并選舉了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 “蘇聯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簡稱。
蘇俄内戰
在那個時期,蘇聯由4個蘇維埃共和國組成,即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聯邦(包括阿塞拜疆、亞美尼亞和格魯吉亞)。然後逐漸擴大到15個共和國。 1991年底,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與白俄羅斯總統和烏克蘭總統簽署了建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的協約,以建立類似于英聯邦的組織用以取代蘇聯。除波羅的海三個國家和格魯吉亞外,蘇聯的各個加盟國紛紛作出積極回應,離開了蘇聯。至此,蘇聯已經名不副實了。
蘇聯解體
1991年12月25日,蘇聯總統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第二天,蘇聯最高蘇維埃通過了一項最終決議,宣布蘇聯不複存在。從此,蘇聯正式解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