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當年美猴王齊天大聖孫悟空大鬧天宮,一腳踢翻了太上老君的煉丹爐,有幾塊火炭從天而降,落在吐魯番,形成了火焰山。
《西遊記》中說火焰山有八百裡火焰,若過此山,就是銅腦蓋,鐵身軀,也要化成汁。在唐朝,有位詩人曾經到過這裡,他沒有被化成汁,還為後世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經火山
火山今始見,突兀蒲昌東。
赤焰燒虜雲,炎氛蒸塞空。
不知陰陽炭,何獨燒此中?
我來嚴冬時,山下多炎風。
人馬盡汗流,孰知造化功!
他的詩告訴我們,事實雖沒有小說描繪得那麼誇張,但真實的火焰山的确奇熱無比。
火焰山并不是因為它向外噴火才叫這個名字,而是因為它主要由中生代侏羅紀、白垩紀和第三紀的赤紅色砂、礫(lì)岩和泥岩組成、看着像團團烈焰在燃燒而得名。
那麼,這位在火焰山寫詩的詩人是誰,幹嘛大老遠跑到這最熱時地表溫度高達七十攝氏度的鬼地方?
莫非他遠方的夢想,就是,去……西天……取經?
1
有的人去遠方,是為了心中的夢想;有的人去遠方,則是因為在原來的地方活得太不爽。
他叫岑參,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一提起他的名字,估計很多人腦子裡都會冒出他脍炙人口的詩句: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用春花比喻冬雪,把寒冷的冬天寫出春天般溫暖的感覺,古往今來,唯岑參一人而已。
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
随風滿地石亂走。
這描繪,簡直就像是《西遊記》中的黃風怪,它一出場,就昏天地暗,那風發瘋似的吼叫着,鬥大的石頭,竟然被吹得滿地滾動。
這麼有才的一位詩人,不好好在京城裡做官,非要到要麼熱死人要麼凍死人的“遠方”,為什麼呢?
我們先來花兩分鐘的時間了解一下岑參。
漢語裡有個詞語叫做“富貴”,有錢叫“富”,有權叫“貴”。隻富不貴、隻貴不富,都不是理想狀态,要不幹嘛把這兩個字連用呢?
岑參就屬于“隻貴不富”的情況。
他的曾祖父岑文本是唐太宗時期的宰相;伯祖父岑長倩是唐高宗時期的宰相;伯父岑羲是唐睿宗時期的宰相。
一門三宰相,多麼風光啊!誰知道,一夜之間,岑門敗落。
因為伯祖父反對武則天立武承嗣為皇太子,被誣陷謀反,他本人連同他的五個兒子被殺。伯父因為參與太平公主的政治活動,也被殺害,家族數十人被流放。
岑參頭戴貴族的帽子,卻沒有享受過一天貴族的待遇。
岑參很尴尬。
除了出身尴尬,如果你問岑參是哪裡人,他也會很尴尬。中國人曆來都很重視“根”的概念。你出生在哪裡、籍貫在哪裡、生活在哪裡,總是要有“根”的。
可是岑參很難說清楚他的根在哪裡。
他們家很早就從南陽(今河南新野)遷到了湖北江陵,按照“籍貫就是出生時祖父的居住地”這個說法,他應該算是湖北人,可是他一天也沒有在湖北生活過。
他出生時(開元三年,715年),父親在仙州(河南平頂山葉縣)做刺史,他生在了河南。
6歲時,父親又去晉州(今山西)做刺史,他跟着父親又到了山西。
在山西長到14歲,父親去世,他跟随母親來到河南王屋山,住在祖上留下來的一所别業“青蘿舊齋”裡,一年後來到嵩山南,這裡也有岑家祖上留下來的舊草堂。
岑參就在這裡度過了他的少年時代。
29歲之前,基本就在河南洛陽、開封、新鄉附近遊學,也會時不時地去趟長安。
你說他算是哪裡人?
岑參自己尴尬,對于我們這些後世的人,看到“岑參”這兩個字的時候,也會有點小尴尬。
這個有點拗口的名字,姓是平舌音,名又是多音字,一不小心就會讀成:陳深、陳餐、岑餐。
正确讀音應為:cén shēn。
促使岑參下決心離開的,是另一個尴尬。
他29歲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中進士,30歲時做了個兵曹參軍的小官,隻是管管兵器庫的鑰匙、傳達一下上級的命令而已。
貴族,第二名,管兵器庫的鑰匙,傳達命令。
真是諷刺啊,太不爽了。
岑參怎麼可能甘心就這樣庸庸碌碌生活一輩子呢?
2
對生活不滿卻不知道出路在哪裡,方法隻有一個:發展人脈,和優秀的人交朋友。
岑參之前一直沒有參加科舉考試,就是因為内心的“貴族情結”在作怪,希望結交權貴走單招。
後來認識了一個朋友,這個朋友勸他放下内心的高傲,一定要去參加科舉考試。這個朋友,就是寫下“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征人未還”的邊塞詩人,人稱“七絕聖手”、大名鼎鼎的——王昌齡。
岑參覺得很有道理,為了考試方便,他馬上舉家搬到終南山的高冠谷,并喊出了一句豪言;
功名須及早,歲月莫虛擲!
(《送郭乂雜言》)
誰知結果隻做了個從八品下的比芝麻官還小的小公務員。
岑參很失望很失望,甚至想辭職不幹,過神仙般的隐居生活去也。可是,辭職之後靠什麼生活呢?
隻緣五鬥米,辜負一漁竿。
(《初授官題高冠草堂》)
反正工作清閑,有的是時間,那就繼續交朋友。
已經到了優秀人才紮堆的地方,還怕交不到優秀的人做朋友?這就是為什麼要去大城市發展的意義。
交朋友有三種方法。
第一種:在家裡請客吃吃喝喝。
第二種:去别人家裡吃吃喝喝。
第三種:去酒館茶樓吃吃喝喝。
在吃吃喝喝中聊天氣、聊美食、聊八卦、聊詩歌、聊人生,話不投機的下次不和他吃吃喝喝,聊得來的接下來繼續吃吃喝喝、玩玩樂樂。
岑參就這麼吃喝玩樂了三年。工資反正就那麼點,投什麼資?理什麼财?交志同道合又優秀的朋友就是最好的理财。
事實證明,岑參是對的。他交到了一個改變他一生命運的好朋友。這個朋友,就是唐朝赫赫有名的大書法家——顔真卿。
岑參很喜歡顔真卿的書法,顔真卿很欣賞岑參的才華,經常在一起互拍馬屁,他們還都很喜歡王昌齡的詩歌,對邊塞生活充滿了向往。
好朋友就是要互相吹捧,共同進步。
機會來了,顔真卿要去西域向名将高仙芝宣讀聖旨,來向岑參告别。岑參立刻熱血澎湃起來。他看到了希望。
在唐朝,博取功名的出路已經不僅僅是“做官”這一條了,疆域的擴大,政策的導向,已有不少文人決定走“棄筆從戎”這條路。
連王維都去了邊塞,還寫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樣的詩句,岑參有什麼不可以?
岑參給顔真卿寫了一首送别詩,詩裡面有四次提到西域樂器“胡笳”。而且,他還說這“胡笳”是由“紫髯綠眼胡人吹”。
紫胡子綠眼睛?小岑同學,你确定你朋友的審美是這樣的嗎?
顔真卿從邊塞回來後,告訴了岑參一個好消息,他已向高仙芝推薦了岑參。
岑參即将翻開他人生嶄新的一頁,他會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
3
機會從來不為那些前怕狼後怕虎的人停留,一松手,也許就會蹉跎一輩子。岑參也曾豪情滿滿:
丈夫三十不富貴,安能終日守筆硯。(《銀山碛qì西館》)
功名隻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軍》)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
可當他滿眼黃沙,感受到“風頭如刀面如割”的時候,他後悔得腸子都青了。
沙上見日出,沙上見日沒。
悔向萬裡來,功名是何物!
(《日沒賀延碛作》)
沙子拍擊在他和馬的臉上,他和馬你望望我,我看看你,一起懷疑人生。
雙雙愁淚沾馬毛,飒飒胡沙迸(bèng)人面。
(《銀山碛西館》)
出來剛剛兩個月,就開始想家: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
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裡絕人煙。
(《碛中作》)
一路向西,一路向西,怎麼就一直走不到頭呢?
為言地盡天還盡,行到安西更向西。
(《過碛》)
可是很快,他就從這種枯燥的景緻中發現了樂趣,他開始像個孩子似的,用一顆好奇的心沉入了這個全新的世界。
白山南,赤山北。
其間有花人不識,綠莖碧葉好顔色。
葉六瓣,花九房。
夜掩朝開多異香,何不生彼中國兮生西方?
……
(《優缽bō羅花歌》)
優缽羅花,就是雪蓮花啊!這種花不同于牡丹,富貴典雅,也不同于蘭花,有着謙謙君子的美譽。
幸好“天地無私,陰陽無偏”,它就在這苦寒之地,把自己曆練成美麗的仙子。
難道我不就是這樣的花嗎?
側聞陰山胡兒語,西頭熱海水如煮。
……
蒸沙爍石燃虜雲,沸浪炎波煎漢月。
(《熱海行送崔侍禦還京》)
熱海真熱呀,看看“沸浪炎波煎漢月”的這個“煎”字吧——下面的熱海是一口大鍋,那個月亮啊,就是煎雞蛋!
啊,不行,要流口水了。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
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一動胡天曉。
(《武威送劉判官赴碛西行軍》)
火焰山,火焰山,寫一千遍都寫不夠的火焰山。岑參這份對異域風情的親近,幾乎像火山赤焰一樣噴薄而出。
啊,還有天山!昆侖山!北庭!輪台!走馬川!……
當年送顔真卿時完全靠想象,現在這些都是親眼看見的呀——紫髯綠眼的胡人啊,你在哪裡啊在哪裡~~~
美人舞如蓮花旋,世人有眼應未見。
(《田使君美人舞如蓮花北庭歌》)
來到這胡人遍地是的地方,誰還稀罕看大胡子的男人,美女都看不夠呢。來,一起跳舞吧!
四邊伐鼓雪海湧,三軍大呼陰山動。
虜塞兵氣連雲屯,戰場白骨纏草根。
(《輪台歌奉封大夫出師西征》)
從來沒有見過這打仗的場面啊,這沙海雪場中的戰鬥,真是聲勢浩大、地動天搖。這才是男兒真本色!
醉坐藏鈎紅燭前,不知鈎在若個邊?
(《敦煌太守後庭歌》)
不打仗的時候玩藏鈎遊戲,把鈎藏在一邊手裡,問:“猜猜鈎子在我哪邊手裡?”猜錯了罰喝酒。哦,這些戰場上奮勇殺敵的大男人——好可(you)愛(zhi)。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
道傍榆莢巧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
(《戲問花門酒家翁》)
生活還時不時的有個小插曲,碰到一個七十歲的老翁,一定要小岑同學為他寫詩,小岑就摘個榆莢當酒錢逗一逗老人。
多麼有意思的經曆啊,幸虧當時遇到困難的時候咬牙堅持了下來,否則,還在過着一眼就可以望到死的生活。
那樣的人生,有什麼精彩可言?
4
一個人也許一輩子隻有一次發光的機會,抓住它,你的生命便會熠熠生輝。岑參一生到過兩次邊塞,時間加起來,不過六年。
他一生寫詩400多首,關于邊塞的詩有70餘首。可正是這短短六年的時間、70餘首詩,使他的生命在曆史的長河裡發光、發亮。
他第一次出塞是從34歲到36歲(天寶八載冬至十載春),赴安西,為安西節度使高仙芝的僚屬。
第二次是從38歲到42歲,(天寶十二載春秋間至至德二載春),在北庭,為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僚屬。
你知道嗎?如果你按着岑參寫的詩重走一遍他當年走過的路,并且在地圖上标上記号,你會驚奇地發現,你描繪出了一條絲綢之路路線圖!
一千多年以前,岑參用他的眼睛和筆為我們拍攝了一部名為《唐代“絲綢之路”親曆記》的紀錄片。在這部紀錄片裡,有一集非常有名,那就是著名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在欣賞這集紀錄片之前,我們要講一個小故事,一個岑參和杜甫之間不得不說的小故事。
岑參從邊塞回去後,和杜甫同朝為官,他們是非常非常非常好的朋友。好到什麼地步呢?看看岑參寫給杜甫的詩:
白發悲花落,青雲羨鳥飛。
聖朝無阙事,自覺谏書稀。
(《寄左省杜拾遺》)
岑參竟然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向杜甫吐槽上班太無聊!而我們親愛的“詩聖”先生心領神會,給他回了一句:
故人得佳句,獨贈白頭翁。
(《奉答岑參補阙見贈》)
好哥們兒,有了好句子就想着我,晚上一起喝兩盅?
既然已經講了岑參和杜甫的故事,那就不妨多透露一點八卦消息。
岑參還和杜甫、高适一起遊慈恩寺塔,就是今天的大雁塔,他們在一起吃吃喝喝、玩玩樂樂,不知道有多麼快樂。
岑參寫過一首詩,請兩位高手朋友欣賞。
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彎彎月出挂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
涼州七裡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
琵琶一曲腸堪斷,風蕭蕭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來三五春。
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幾回,鬥酒相逢須醉倒。
高适看完哈哈大笑,他和岑參,真可以說是惺惺相惜呀。
同時趕上“開元盛世”,同時碰上“安史之亂”,同時選擇“棄筆從戎”這條路,同時把陣中兇險、塞外苦寒化成了一首首催人奮進的詩篇。
一生大笑能幾回,鬥酒相逢須醉倒。
高适和岑參,成為了唐朝邊塞詩人的代表人物,并稱“高岑”。
杜甫則說了一句“岑氏兄弟皆好奇”,就是這個“好奇”,從此後成為了岑參詩歌的一個标志。所有人都說岑參詩歌的特點是“好奇”。不得不說,岑參交的朋友,就是牛!
5
一個人優秀的程度,和他的交友品味有很大關系。
王昌齡是“七絕聖手”;顔真卿是書法大家;杜甫是“詩聖”;高适是“邊塞詩人”的代表人物……所以,岑參能寫出邊塞詩的壓軸之作,一點也不奇怪。
那一天,下着大雪,一位姓武的判官要回長安,來向岑參告别,岑參請他喝了一頓酒,又目送他離去,還為他寫了一首詩。
若是知道這首詩在後世這麼出名,姓武的判官說什麼也要交代岑參,務必把他的名字寫上,也要像汪倫那樣千古流芳。
言歸正傳,我們接下來欣賞一下這首著名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僅僅開頭這四句景色描寫,就足以碾壓唐朝一大半的詩人了。
雪未至風先傳,一切皆由這北風而起。
對于一個來自内地的人而言,“白草”經霜變脆,竟能折斷,還有八月不是秋天嗎?看這漫天飛雪,怎能不感到驚奇?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将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
這樣的天氣,隻有一句話可以概況,那就是:凍成狗。昂貴的狐皮大衣?錦緞小棉襖?都是紙片。還防禦什麼敵人,弓都拉不開、盔甲也上不了身,省省力氣吧。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裡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武判官從凍着冰的沙漠遠處,駕着一片愁雲而來。岑參趕緊一揮手,早已準備好的樂隊琴笛齊鳴。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駱駝肉、馬奶酒,吃飽喝足,也該上路了。誰知道那雪竟越下越大,咦,旗杆上的紅旗怎麼不飄了?天哪,不知道什麼時候凍住了,硬邦邦地戳在半空。
白雪,紅旗。這色彩。
岑參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輪台東門(今烏魯木齊市南郊烏拉泊水庫附近),站在那裡看啊看,一直堅持到武判官的身影消失在山的轉彎處,空空的雪地上隻有一排馬蹄印為止。
是舍不得武判官走,還是自己太想家也想回去?或許二者皆有。
岑參很擅長寫歌行體古詩,這種體裁最大的好處就是:自由。
想寫長就寫長、想寫短就寫短,管它什麼聲律啊、押韻啊,又可以寫景、又可以叙事、還可以議論,絕對比絕句律詩寫着過瘾得多。
後世這些學生黨背着也很過(tong)瘾(ku)。
岑參的三大代表作全是歌行體,除了《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還有《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前一首是送朋友回京,後面兩首則都是有關戰争的,标題中的“封大夫”就是岑參的上司封常清。
我們再來欣賞一下岑參筆下的戰争場面。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随風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将西出師。
将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伫獻捷。
那麼大的風,奇;
那麼冷的天,奇;
那麼勇猛的兵士,奇;
奇而入理,奇而實确,奇句豪氣,風發泉湧。
“岑參好奇”,雄壯!瑰麗!
6
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被稱為“邊塞第一美男子”的高仙芝和“邊塞第一奇男子”的封常清出征讨叛逆,前線失利,退守潼關,卻被宦官誣陷殺害。
那一年,岑參40歲。
至德二年,41歲,被杜甫、裴薦等朋友舉薦為右補阙,随肅宗回長安。
在長安,因多次上谏書、提建議,得罪了不少權貴,後被貶為虢(guó)州長史,之後在陝州做過掌書記,又回長安任祠禮員外郎、考功員外郎、庫部郎中……
期間寫下了“儒生有長策,閉口不敢言”、“何處路最難?最難在長安”的詩句。
50歲時,出任嘉州刺史,但因為蜀中有亂,在長安和成都輾轉兩年,52歲時,終于到達嘉州。
來嘉州之後,發現原來就是做一些催糧催租的工作,根本無法實現報國理想,一年後辭職,想要回去和家人團聚。
卻在回來的路上趕上盜賊作亂,道路斷絕,隻好返回到成都。
岑參一路上颠沛流離,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他眼望着天上隊隊排成行的大雁,不由得再次想起了他生命中那些發着光的日子。
他想到了沙漠、想到了火山、想到了呼嘯着帶着沙礫的大風、紛紛揚揚從天而降的大雪,還有美麗的優缽羅花,還有,他的上司,蒙冤而死的一代名将高仙芝和封常清。
那些在戰場上沖殺的身影和震天的呐喊聲越來越遠、越來越遠,漸漸地,他的眼前出現了一個孩子稚嫩的小臉,在笑嘻嘻地朝着他喊“外公”。
他想要拉住那個孩子,手卻無力地垂了下來,他的嘴角挂着一絲微笑,說出了兩個字:
回家。
然後,緩緩閉上了眼睛。岑參,在成都旅舍郁郁而終,終年54歲。
岑參去世後,他的詩被編輯成冊,命名為《岑嘉州詩集》,發行于世。這位邊塞詩人,他的生命轟轟烈烈地燃燒了六年,之後,就變成了一堆冒着青煙的灰燼。
可是,他燃燒過,他精彩過,他從這人世間,不平凡地走過。他留下了自己的足迹、留下了他用好奇的眼睛捕捉到的邊塞烽煙、大漠風沙、火山烈焰、大雪紛飛。
一生有過一次這樣的經曆,足夠了。《唐詩三百首》裡選了岑參的七首詩,隻有一首,是七言絕句。28個字,字字敲擊着我們的心房: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逢入京使》)
岑參,這位從火焰山歸來的詩人,到達了遠方,卻依然,
思念家鄉……
來源:大老振讀經典、新華每日電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