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民樂重奏江南情韻

民樂重奏江南情韻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3 05:25: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null

民樂重奏江南情韻(民樂之鄉琴聲悠揚)1

圖①:山東臨沂廟山鎮開展二胡演奏交流活動。 張春雷攝 圖②:江蘇揚州市開展古筝演奏交流活動。 文 青攝 圖③:河南蘭考縣的工人們在制作民族樂器阮。 李宇翔攝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近年來,全國各地湧現出不少“民族樂器之鄉”,挖掘當地優勢,培育民族樂器産業,形成集聚效應。民樂之鄉的發展,不僅培育了當地人才、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也不斷助力城市發展、鄉村振興。

——編 者

江蘇揚州市

科技賦能琴筝藝術

本報記者 王 珏

“遍地彈筝人,斫筝逾百家。”走進“全國古筝藝術之鄉”江蘇揚州,制琴、制筝企業、工坊遍地開花,琴筝交流、活動、比賽、培訓、教育成為常态。近年來,揚州琴筝産業用科技賦能琴筝制造,琴筝制造快速發展。

黑色的琴身、輕便的材質、白色的琴弦閃閃發亮……這是揚州市琴筝協會名譽會長、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古筝藝術傳承人熊立群研發的電筝。不同于傳統的古筝,電筝采用了環保輕質複合材料制作,解決了傳統古筝沉重、不方便攜帶的問題。

針對傳統古筝調音不方便的問題,電筝調音采用了蝸輪蝸杆技術,兩個手指便可以調弦。與此同時,音頻輸出可以任意切換耳機、音響,演奏者不用擔心練琴時鄰居投訴,也不用擔心上集體課聽不清老師的講授。熊立群說:“一方面,我們打破原有古筝設計,在外觀上做了較大改造,在電筝硬件基礎上,我們還開發了‘AI(人工智能)古筝教輔系統’,該系統通過多媒體優化形式,将古筝課堂打造成健康、便捷、有趣、高效的新型教學平台。”

走進揚州486非遺聚集區,陣陣琴聲袅袅傳來。琴筝制作師賈洪流正帶領團隊研發智能教學教輔系統。這套系統采用先進技術,能夠對古筝的聲音、指法、姿态進行智能識别并打分,通過互動投影、音視頻反饋事項智能教學,采用琴弦智能識别和投影校準算法技術進行調琴。“我們希望利用最新技術形成教學方式的突破,不斷推廣古筝藝術,解決古筝普及教學難題。”賈洪流說。

不斷傳承、不斷創新,經過40多年的發展,揚州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琴筝生産基地和琴筝藝術文化産業基地。2015年,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樂器協會聯合授予揚州“中國琴筝産業之都”稱号。揚州市琴筝協會會長李同志說,作為我國琴筝産業集聚度極高的地區,揚州擁有琴筝企業280餘家。揚州每年生産古筝約為65萬台,古琴約為6.5萬張,各類琴筝配件100多萬套,占據全國市場的一半。其中,産值在千萬元以上的企業約有20家,位列中國樂器行業50強企業3家。

琴筝産業的繁榮,也帶動了相關産業的興起。目前,揚州市擁有配套企業80餘家,包括螺钿、玉石制作,箱包、筝馬、五金配件、琴弦等配件。來自五湖四海的賓客,在這裡選琴、購琴、聽琴、學琴,參加琴筝相關的文化活動,各類活動年接待量達10萬人次,促進了地方餐飲、住宿、交通、旅遊、購物、文化、教育培訓等方面的消費。據不完全統計,揚州琴筝産業從業人員超過2.5萬人。

在傳承與發展的過程中,琴筝産業也在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制坯、上漆、晾曬……在揚州楊廟鎮的一間小院内,80後謝俊帶着工人制作古琴,他從攝影轉行到琴筝制作已經10年,創立了自己的古琴品牌。在當地,類似這樣的工作坊有100多個。年輕人的加入,為琴筝傳承發展注入活力。“揚州琴筝制作工序完善,産業鍊供應完整,擁有工藝優勢。”謝俊說。

教育培訓,是揚州琴筝産業的另一特色。揚州的中小學開展“一學校一非遺項目”活動,開辦了古筝、古琴、揚劇、曲藝、木偶興趣班,使琴筝藝術走進校園,讓更多的人了解民族樂器,觸摸中華文化脈絡,汲取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精髓,為培養後備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培訓方面,揚州現有琴筝培訓基地100餘家,習琴筝者達數百萬人。古筝老師江丹是土生土長的揚州人,從小學琴的她,從古筝專業畢業後開始教學生。在她看來,揚州有“千家養女先教曲”的傳統,學琴孩子多,學琴氛圍濃厚。

文化賦予揚州琴筝制作生命力,工藝高度反哺琴筝行業,科技的加入讓琴筝創新有了廣闊的未來,揚州琴筝産業在傳承、普及、推廣中提高,影響海内外。

山東臨沂廟山鎮

二胡奏響緻富曲

本報記者 李 蕊

穿行于巷道間,耳畔傳來悠悠琴聲,時而纏綿,如歌如泣,時而激昂,蕩氣回腸。

循聲探去,屋内,一位年輕小夥眯縫着眼睛,手持一把二胡,有節奏地一拉一推,美妙的琴聲蕩漾開來;身後,二胡挂滿牆面。

見到記者,琴聲戛然而止,小夥放下二胡,腼腆地笑道:“準備直播,提前試試新制的幾把二胡。”

90後小夥高超,從小對二胡“情有獨鐘”。他的家鄉——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廟山鎮樂泉村,以二胡制作而聞名。早在清末年間,樂泉村村民已開始手工制作二胡等民族樂器,距今已有百餘年曆史。高超一家,祖孫四代“情系”二胡。“在我很小的時候,父親制二胡,我在旁邊看,後來,我也愛上了二胡,漸漸學會了這門制作手藝。”高超說。

近年來,樂泉村通過黨支部領辦樂泉二胡合作社,吸納樂器制作專業戶,統一采購、聯系貨源。如今,幾乎家家戶戶掌握二胡制作手藝,制作戶達105戶,占全村總戶數85%以上,樂器遠銷山西、陝西、河南、安徽等20餘個省份,年産值達4億元。在樂泉村的輻射帶動下,廟山鎮衆多村莊村民通過制作二胡踏上緻富路,從業人員達2萬餘人。

為做優做強二胡特色産業,廟山鎮因勢利導,開設二胡制作培訓課堂,定期舉辦二胡制作工藝大賽,進一步提高村民二胡制作工藝水平,提升“廟山二胡”的知名度、美譽度。同時,積極拓寬銷售渠道,加大資金投入,建起孵化車間、培訓基地等場所,開展電子商務培訓班,從制作、開店、上架商品到店鋪推廣、直播帶貨等給予全程指導。

這幾年,高超制琴技藝日益精湛,還學到不少電商技能,便把二胡制作工藝拍成短視頻,發布到網絡平台後,積攢了不少粉絲。“光抖音賬号就有6萬多名粉絲,每天晚上7點半,準時開始直播帶貨。”高超指尖輕撫二胡蒙皮端部,“用心做好每一把琴,才能得到顧客的青睐。”

臨近春節,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他與妻子二人一同操持着小店,晚上直播帶貨,白天忙于打包發貨。“現在,村裡物流方便,家門口就能發貨。”高超說。

“鎮上加大對二胡産業重點扶持,制定《廟山鎮關于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廟山鎮關于物流公司進園區的規定》等制度文件,進一步規範産業發展,在土地、稅務、通信等方面給予扶持和保障,整合郵政、供銷、快遞企業等公共資源,完善鎮級服務中心為中轉站,村級服務站為收發點的農村物流網絡體系,實現了二胡産品的有序集散和高效配送。”廟山鎮黨委書記趙安甯說。

通過不斷完善配套,為二胡産業發展保駕護航,目前,廟山鎮生産的二胡還出口到歐美等地。然而,當下二胡産業整體仍以“傳統手工作坊式”的加工生産發展模式為主,産品附加值較低,“低價走量”現象較為普遍,從長遠來看,如何打破二胡産業發展瓶頸,實現轉型突破?廟山鎮以自身二胡産業優勢為基礎,以“山東手造”推進工程為契機,緻力于打造集曆史文化、民俗風情、非遺傳承、國樂鑒賞、窗店廠網、政校企合作于一體的“國家級二胡(非遺)文化産業集群”,通過文化為産業賦能,強化産業平台和供應鍊體系建設,使非物質文化遺産煥發新的生命力。

“我們将依托政府、智庫、科研院校等形成産業發展平台,集聚人才、科研、技術等優勢資源要素,實現共聚交流和資源互通互助,加大二胡相關産品設計研發,搭建大數據互聯網平台,上下遊産業融合發展,打造集原材料加工、二胡及相關産品研發、樂器制造、交易展示、會務展覽、商貿物流于一體的多元化産業園區,二胡産品将全面覆蓋‘高、中、低’端市場。”趙安甯說。

“這裡便是産業園區選址。”在樂泉村二胡博物館對面,樂泉村黨支部書記高慶林指着眼前一片土地,“随着二胡産業園的建設和使用,将把二胡加工集中在一起,便于更好地為制作銷售二胡的村民服務,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未來,二胡産業将邁向規模化發展,生産産能及銷售将擴大數倍,産品附加值同步提升,村民腰包會越來越鼓。”

談及産業園區,高超眼裡亮亮的:“搬進去後,将享受到更優質的配套資源,我有信心把小店做得更大,讓更多的人聆聽二胡、愛上二胡。”

河南蘭考縣

完善民樂産業鍊

本報記者 朱佩娴

“好樂器、蘭考造”,走進河南省蘭考縣堌陽鎮的蘭考音樂小鎮,街頭醒目的6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當年焦裕祿書記帶領蘭考群衆種下防風固沙的泡桐,是民族樂器音闆的最佳材料之一。就在去年10月,蘭考縣獲評“中國民族樂器之鄉·蘭考”稱号,成為中國民族樂器行業四大基地之一。

“由于泡桐木質疏松、透音性強、共鳴度高,被稱為‘會呼吸的木材’,是制作民族樂器的上等材料,現在全國95%以上的民族樂器音闆都來自蘭考。”90後小夥子楊冰自豪地說。他2014年大學畢業,毅然選擇回到老家——蘭考堌陽鎮,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和品牌,專門制作古筝古琴。如今,通過對古筝音質效果、外觀造型等多個方面的不斷摸索創新,他已經申請4項外觀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受到業内人士認可,産品銷往國内外多地。

在蘭考音樂小鎮,最近村民手裡的訂單多了起來。“最近一個月的網上訂單漲得很快!”範慧敏精神頭兒十足,和同事們正娴熟地擺弄着各種直播道具,為晚上的線上古筝授課做最後準備。11年前,她借助自己從事互聯網工作的經驗,辭職回到家鄉創業,幫助村民了解網上銷售渠道、綜合包裝産品,讓蘭考樂器不但在生産端有活力,更在銷售端發力,從根本上解決了蘭考樂器木工師傅不懂産品包裝、不懂網絡運營的問題,也為家鄉樂器銷售解決了銷路的後顧之憂。

憑借多年經驗,範慧敏如今已成立了自己的民族樂器公司,年銷售古筝3萬餘台,年銷售額近5000萬元,間接帶動古筝從業者500餘人。

近年來,蘭考大力發展民族樂器産業。投資20億元建成音樂小鎮,引進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等品牌企業入駐,深化與中央音樂學院、浙江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合作,提升品牌價值,形成了集制作、展示、銷售、電商、物流、演藝、培訓為一體的完整産業鍊。

目前,蘭考共有樂器生産及配套企業219家,規模以上企業19家,主要生産古筝、古琴、琵琶、阮等20多個品種,以及音闆、琴桌琴凳等配套産品,年産銷各種民族樂器70萬台把,其中音闆占全國市場份額的95%,年産值30億元,帶動就業1.8萬餘人。

之前,徐冰創辦了善斫琴社,通過琴文化把琴友們聚集起來,談古論今,互通有無,把中華古琴文化推廣到世界各地。

徐冰是蘭考縣堌陽鎮徐場村人,他的家庭有幾十年的斫琴傳統,他和父親、弟弟都從事樂器制作,弟弟徐亞沖和弟媳衛晨欣一個彈古琴、一個彈古筝,因琴結緣走到了一起,并多次代表河南參加活動。

如今,徐冰對于古琴的斫制和傳承,受到古琴界多位大師們的好評。

版式設計:張丹峰《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26日 05 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