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楊漾
中國“3060”雙碳目标的提出,為能源轉型提供了更為緊迫明晰的時間表。電力行業碳排放占全國總量的40%,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電力行業任務最重、責任最大,承擔着主力軍作用。經濟增長和終端用能結構變化将繼續拉升中國的用電量,發電行業如何在确保安全平穩供應的同時深度減排?業内既有共識,也不乏争議。
共識在于新能源的主體地位。今年3月召開的中央财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指出,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控制化石能源總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但除風電、太陽能之外,對于其他能源品種在未來電力系統中的角色及化石能源的退出路徑,業内外争議不小。波士頓咨詢公司(BCG)在其日前發布的報告《錨定碳中和,電力行業減排揚帆》中提出,對中國而言,核電、風電和光伏發電是實現轉型的重要抓手。
該報告的主要作者,BCG董事總經理、全球合夥人、能源專項中國區聯席負責人周涵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團隊在報告中設計了兩種情景——清潔核能和綠色可再生能源情景,對中國未來電力能源結構進行展望。其中,清潔核能情景假設積極發展核電,綠色可再生能源情景假設重點發展可再生能源。
周涵進一步解釋說,在情景設計中,團隊考量了火電、水電等目前常規發電形式在碳中和目标下的發展趨勢。具體而言:
煤電逐步退出,在發電系統中的角色從主要發電來源轉變為維持電力系統穩定性的靈活調節電源,到2050年,所有機組都将配備碳捕捉利用和封存裝置;
天然氣發電的單位碳排放量盡管遠少于煤電,但仍會産生二氧化碳,且受制于資源限制,無法大力發展。作為煤電退出的過渡方式,氣電在2030年之前會加快發展,此後維持在較穩定的水平,到2050年所有機組都将配備碳捕捉利用和封存裝置;
水力發電雖然清潔,但未來将有限開發,預計2050年前可開發資源将開發完畢;
生物質發電也存在碳排放,加之面臨資源分散、收儲運成本較高,在總發電量中的占比很難有較大提高。
基于不同發電種類的利弊、潛力及實現碳中和目标的要求,核電、風電和光伏發電是BCG所認為的未來30年将處于快速增長軌道的3種零碳能源。周涵表示,根據測算,在清潔核能情景下,随着核電技術突破、安全性和公衆接受度提高,2030年後的年增長率可達8%以上,到2050年核電在發電裝機總量中的占比達到12%左右,發電量占比達到20%-25%。在該情景下,技術成熟、經濟性較強的集中式光伏發電和陸上風電有顯著發展,但發展空間受地區限制,分布式光伏、離岸風電等仍未達到平價。
在綠色可再生能源情景下,在分布式光伏、離岸風電等未達到平價的領域,通過政策支持、技術突破等使成本大幅降低,同時儲能和特高壓輸電技術得到廣泛應用,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但由于風/光發電存在波動性,需要按風光裝機容量的20%左右配置火力發電(煤和天然氣)供電網調峰用。該情景下,核能以5%以内的年增長率保守發展,作為基礎負荷。
“兩種假設情境裡,少量難以淘汰的化石燃料裝機仍然會帶來部分碳排放,為實現碳中和目标的最後一公裡,需要用其他方式去實現碳中和。在上述兩種情景下,可通過研發和推廣碳捕集技術、發展儲能技術、植樹造林等手段實現剩餘九億噸二氧化碳減排。”周涵說。
她同時強調,儲能技術是未來電力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但鑒于當前儲能技術在安全性和大規模商業應用上仍缺乏完整的解決方案,其發展前景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最理想的還是将電力就地消納或者及時外輸。
碳中和目标任重道遠,實現這一目标更是一項複雜艱巨的系統工程,對于參與其中的主體發電企業來說,面臨着諸多嚴峻挑戰。周涵表示,團隊在報告中提出了“三步走”的行動策略,為發電企業制定可實現的轉型路線圖提供參考。
第一步:是推進現有舉措和已制定的短期方案。對于已經上馬的減排舉措,包括已制定的短期解決方案,可以進一步推進下去,助力目标實現。比如,相關煤電機組節能升級改造、設計優化等都是電力行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提升質量效益的重要舉措。
第二步: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和減排技術發展。首先,發電企業應該科學謀劃促進煤電有序退出:一方面大幅降低新增燃煤電廠,并在短期内迅速淘汰已被識别出的優先退役機組;另一方面,加快淘汰落伍機組,為現有煤電機組設計退役時間線。其次,發電企業可根據減排舉措的經濟性和減排效果,投資長期有助于實現碳減排目标的舉措、制定轉型策略。
第三步:綜合内外部條件決定具體投資方案。發電企業可以針對影響投資時機和規模的因素,采用符合自身資源優勢的發展路線。
周涵對澎湃新聞分析稱,目前看來,第一步對于電力企業而言相對簡單,能效水平普遍提高。第三步對可再生能源進行投資也比較可行,路徑清晰。“比較難的可能還是第二步,也就是火電退出的路徑,到底以什麼樣的節奏退出?退出的過程中還有一系列其他要考慮的因素,比如對當地經濟的影響、員工安置等等,這一部分是最困難的。”她說道。
周涵建議,在火電退出的過程中,首要原則是不應再投資新建燃煤電廠,對于技術比較老舊、污染大的火電産能率先淘汰。對于其他火電資産進行逐步淘汰,最大限度地保障機組的運行年限、逐漸降低利用小時數,為電網的優化升級、儲能的成熟和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的進一步下降留出過渡期。
談及碳交易之于電力減碳的效果時,周涵對澎湃新聞表示,碳交易是實現碳中和不可或缺的存在,有助于可再生能源、如光伏和風電的發展,顯著提升可再生能源的經濟性和競争力,對整體電力結構轉型有良好的支撐和輔助作用。目前碳交易市場剛剛上線運行,市場還是應予以足夠的耐心和時間。
“碳交易剛上線不久,如果碳配額收緊得很劇烈、碳價高漲,對于火電廠而言很難及時将額外的成本直接傳導到下遊。随着碳交易機制的進一步完善,市場活躍度提升,電力行業的碳減排機制将逐漸理順。”她說道。
責任編輯:李躍群
校對:張亮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