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一念之間的迷與悟,藏着千差萬别的兩種人生。
01
“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90%以上存在于自己的思想與情緒。
人生最大的問題就是自己的思想,也是情緒之中的問題,但是很可笑的是,情緒所執念的問題,往往不是當下需要應對的。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當下這一刻讓自己内心痛苦和糾結的問題,通常不是今天發生的,也不是今天要處理的,但是我們卻一直在糾結着。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讓他感到焦慮執着的并不是當下的事情,是存在于自己思想之中那些過去的事和未來的事,而且讓自己感到萬分痛苦和折磨的,都在于内心。
《莊子》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凡外重者内拙。”
顔淵有一天問孔子:“我曾經在淵中渡水,擺渡的人劃船技巧奇妙如神,我問他‘我能學會劃船的技術嗎’?擺渡人回答‘會遊泳的人學幾次就會了’,請問他說的是什麼意思?”
孔子聽了回答說:“善遊水的人很快能學會劃船,是因為對水的熟悉到了忘記水存在的地步,要是能潛水的人,即使未曾見到船也會一見便會劃,他是把深水看作丘陵,把翻船看作上坡倒車一樣簡單,無論船進車退,危險在他面前不會對他産生什麼反應,這樣的心态會自由自在。
用瓦片做賭注心裡輕松,反而易中,用銀勾做賭注心裡害怕反而易輸,用黃金做賭注,心思紊亂。所有的技巧都是一樣的,而表現拘謹是他重視萬物的緣故。凡是注重外物的,内心自然笨拙。”
這是莊子虛構出來的一番對話,其目的就是表達道家的無為思想,闡述的則是心态與狀态的關系。
人隻有忘掉精神上的枷鎖和負擔,才能更加自由輕松,這樣的人生也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人生。
我們在人生這一條路上行走時,很少有人能夠做到輕裝上陣,所有人都帶着兩樣東西,一個是過去的遺憾和糾葛,一個是未來的焦慮和擔憂。
而且最可笑的是,所有人都知道這兩樣東西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但是仍然丢不下,就好像我們明白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一樣可笑。
02
有一個禅師告訴他的弟子說:“我修行之後,能夠做到吃飯的時候就吃飯,睡覺的時候就睡覺。”
他的弟子特别疑惑的問:“難道世俗之人不是這樣嗎?”
禅師繼續說:“世俗之人當然不是這樣,他們吃飯的時候也在憂慮事情,睡覺的時候也在憂慮事情,導緻食不安寝不寐,而我能夠抛開所有的焦慮情緒,讓自己安心的吃飯,安心的睡覺,這就是修行的境界。”
對于人生來說,不管是想要追求人生的厚度,還是追求人生的輕松和自由,我們首先要做的一點就是去除心裡面的枷鎖和焦慮。
這個概念并不是簡單的“無欲無求”,因為我們作為世俗之人不可能完全脫離物質而存在。
我們需要保持對事情的态度,而我們所說的“放下枷鎖”,是對于思想的修正,是對于靈魂的富養。
兩者有本質的區别,能夠分清彼此的關系,也是我們今天強調的核心。
僅将自己的思維放在當下,不憂慮過去和未來,甚至有意提醒自己,用這樣的思維塑造任何時刻的心理狀态,你就會發現逐漸的内心會越來越輕松。
《菜根譚》說:魚得水遊,而相忘乎水;鳥乘風飛,而不知有風。識此可以超物累,可以樂天機。
魚在水中才可以自由遊動,卻并未意識到得益于水的支持;鳥乘風飛翔,卻不在意風托持着自己,認識到這個道理就可以超脫萬物的束縛,可以享受快樂的天趣。
人生的負累皆因自己的過多思慮,之所以不快樂,而且諸事不順,通常是因為自己心思太過于缜密,思慮的太多,由此産生的負累過重。
我們永遠要明白“世間萬事轉頭空”的道理,事情并不存在于現實,隻是存在于自己的執念,就好像過去的事和未來的事。
當你放下這兩件事情的時候,内心自然通透釋然,人生也自然輕松。
很多時候問題隻在一念間,隻要想透了,人生也便不同了。
文|國學書舍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