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對聯集?對文人而言,頗具民族特色的中國楹聯,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對書家而言,頗具筆墨藝術的中國書法,展示了惟妙惟肖的視覺盛宴有些楹聯巧妙運用漢語音字的特殊性,押韻合律的文學性,筆墨運用的藝術性,将漢文字多音、多義、多形的特點充分顯現,凸顯了文人措辭巧妙的文學素養,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老屋對聯集?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對文人而言,頗具民族特色的中國楹聯,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對書家而言,頗具筆墨藝術的中國書法,展示了惟妙惟肖的視覺盛宴。有些楹聯巧妙運用漢語音字的特殊性,押韻合律的文學性,筆墨運用的藝術性,将漢文字多音、多義、多形的特點充分顯現,凸顯了文人措辭巧妙的文學素養。
在新春佳節之際,我們以千古絕對“豆芽鋪楹聯”向大家表達新春的祝福。楹聯如下:
上聯:長長長長長長長 下聯:長長長長長長長
橫批:長長長長
楹聯内涵解析
在《古代漢語通假字大字典》中,“長”有四聲四意:其一,讀zhāng時,通“張”。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身·壯部》:“長,假借為‘張’。”其二,讀zhǎng時,可通假作“漲”,意為上漲,本指水漲,漢荀悅《前漢記·成帝紀(三)》“陰氣盛溢,水則為之長。故一日之内,晝減夜增。”其三,讀cháng時,通“常”。《廣雅·釋诂(一)》“長,常也。”其四,讀chāng時,通“昌”,意為昌盛。《呂氏春秋·知度》“此神農之所以長。注:長,猶盛也。”此聯中,使用兩種語意:讀第二聲(常cháng)時,意為“經常”,說明豆芽菜長(cháng)長(cháng)在長(zhǎng)。讀第三聲(漲zhǎng)時,意為“漲高”,說明豆芽菜長(zhǎng)得很長(cháng)。
作為“格律文學”的楹聯,平仄協調不是絕對的,特别是對于某些特殊楹聯而言,既可以寬對,更可以作适當調整,絕不“以律害意”。由此,豆芽鋪楹聯的平仄基本符合楹聯要求。上聯:平仄平仄平平仄;下聯:仄平仄平仄仄平。橫批:平仄仄平。
豆芽鋪楹聯之所以稱之為千古絕對,還表現在以下幾個特點:整齊雅觀,絕無雜亂。按理說,楹聯中所對應的詞語應該是不同的文字,而豆芽鋪楹聯則充分利用“長”字的不同發音所産生的不同釋義,巧妙地對應了不同的詞性。
疊字重字,巧妙對應。因整副楹聯隻有一個“長”字,故“同形異音”的重字諧音産生了有趣的“同字異讀”效果,成為一種罕見的奇特現象。
音律和諧,藝術性強。豆芽鋪楹聯上下聯所對應的“長”字,因讀音不同而詞義有别,自然也就平仄相諧,節奏相應了。全聯巧妙運用疊音詞,如,上聯“長(cháng)長(cháng)”與下聯“長(zhǎng)長(zhǎng)”;且又當句自對,上聯用“長(cháng)”修飾“長(zhǎng)”,下聯用“長(zhǎng)”修飾“長(cháng)”。
抑揚頓挫,朗朗上口。楹聯的語音節奏和語義節奏協調統一。上聯“長(cháng)長(zhǎng)”是形容詞 動詞,下聯“長(zhǎng)長(cháng)”則是動詞 形容詞,有規律的語音停頓,讀來韻味十足。
燕尾對句,上仄下平。上下聯中的“燕尾對”,避免了“三平尾”或“三仄尾”不協調音律的出現。在平仄押韻方面,雖尾字皆是“長”字,但其讀音有二,符合上聯仄收“長(zhǎng)”和下聯平收“長(cháng)”的用韻規律,避免了“孤平”和“孤仄”同聲收尾。
節奏對應,馬蹄韻足。在節奏點的處理上,豆芽鋪楹聯符合上下聯節奏數相同以及句式一緻的特點,讀音稍微有所拉長,符合二字一節的聲律節奏點和馬蹄韻平仄的創作要求,在朗誦時,既有語言節奏、也有語音美感。
從發端于殷商時期的楹聯長河中,人們還尋找出了類似的“同字異讀”的趣讀楹聯,如“樂樂樂樂樂樂樂;朝朝朝朝朝朝朝”句,上聯“yuè lè yuè lè yuè yuè lè”,下聯“zhāo cháo zhāo cháo zhāo zhāo cháo”。
筆墨呈現字義
書法是那麼平易,又是那麼神奇。欣賞者完全可以讓自己的形象思維、意象思維、靈感思維插上五彩的翅膀。欣賞者的藝術修養、審美興趣、生活閱曆、道德、學識以及瞬間感觸的千差萬别決定着書法欣賞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從這個意義上講,書法欣賞又是那樣微妙,甚至有幾分神秘、玄虛。
筆神意妙墨韻無窮的聯墨,乃聯語與書法互為依托的完美結晶。楹聯帶有強烈獨特性,而書法的筆墨線條,或躍馬千裡,或曼舞身姿,沖擊着觀賞者的視覺神經;或點畫生動,或章法奇特,透析出書法家的内心世界。豆芽鋪楹聯僅用一個“長”字即撰成全聯,這種契合文人高雅之筆墨表現,符合大衆通俗之美妙意境,實為難得。
那麼,如何才能淋漓盡緻地呈現出豆芽鋪楹聯馬蹄韻味呢?餘以為,書寫方案大緻有三。
第一種書寫方案,書家可選用一種字體集字而書。如選取漢《史晨碑》中的“長”組成楹聯。通篇楹聯整齊劃一,幹淨利落。這種看似統一但章法布局僵硬的楹聯,會讓觀賞者視而乏味,難以品味出“豆芽”的真正含義。
第二種書寫方案,書家可選用曆代書法大家不同的字體集字而書。如上聯全部選用“書聖”王羲之本人的書體,如《澄清堂帖》、《此事帖》、《蘭亭序》、《洛神十三行》、《每年長風帖》、《淳化閣帖》、《集字聖教序》七幅作品中的“長”集字書寫。下聯則選用傳承王羲之書法體系的後輩名家書體,如智永《千字文》、褚遂良《孟法師碑》、孫過庭《書譜》、虞世南《孔子廟堂碑》、歐陽詢《九成宮醴泉碑》、顔真卿《争座位稿》、李邕《李思訓碑》七位書法大家作品中的“長”集字書寫。橫批:可選用唐代各個時期頗具影響力的書法大家予以集字。如,李世民《溫泉銘》、武則天《昇仙太子碑》、李懷琳《絕交書》、賀知章《孝經》四位書法名家作品中的“長”集字書寫(如圖)。
此副荟萃書壇名家之集字楹聯,書體形态各異,筆勢千變萬化,讓觀賞者目睹楹柱上刻有晉隋唐不同時期名家的“長”字書體,無疑是一幅名帖盛宴。但是,由于書體衆多,觀賞者會感覺到整幅字體布局混亂,也難以聯想出“豆芽”的真實寓意。
第三種書寫方案,書家隻須選擇能表現長(cháng)和長(zhǎng)寓意的書體即可。筆者以為,書家在揮毫時,可将筆意貫穿于書寫之中,将書法的外在表現和内在含義有機融合,因勢(筆勢)利導(導向),達到章法布局結構統一,筆勢和諧形态自如,讓觀賞者能目視心動思緒打開,産生美感引起共鳴。書家可用書法的線條筆墨來表現豆芽鋪楹聯中“長”字不同讀音的含義,将漢字的多音和書體的多形巧妙組合,産生出“字同音異”的神奇效果。所以,字體選擇不宜過多,隻需選取能表現出“時間長度”和“生長高度”的兩種字體予以集字即可。
此楹聯的始創者是誰難以考證,但其本義皆祝願豆芽能常長不息,既可祝願小孩快快成長(身體長高),也可寓意企業效益天天見長(生意興隆)。
正确讀音如下,你讀對了嗎?
上聯: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cháng zhǎng;
下聯:zhǎng cháng zhǎng cháng zhǎng zhǎng cháng。
橫批:cháng zhǎng zhǎng cháng
(顧建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