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題是高中議論文寫作的生命線,行文一旦偏題,将被判為 三類卷以下,給學生造成嚴重的損失。材料作文的審題依賴學生 對材料的整體解讀,為了避免偏題,在行文中反複點扣材料的核 心關鍵詞似乎成了一劑靈丹妙藥。于是,标題突出關鍵詞、論點 聚焦關鍵詞、論證重複關鍵詞、結尾強化關鍵詞,成了不少議論 文的标配。但是,如果不清晰辨析核心關鍵詞的内涵,不清晰界 定核心關鍵詞的外延,則行文根基浮泛,極易通篇垮塌。
且看以下材料作文題:
一個人要有勇氣,才能不自欺,才能承受他人的目光。一個 民族,一個國家也是如此。(2018-2019 江蘇蘇錫常鎮四市一模 作文題)
雖然學生不難找出核心關鍵詞“勇氣”,但表述上出現偏差 的問題,比比皆是。
問題一:不加辨析,籠統打包,導緻空洞無物。
例 1:“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之路,何其 長?人生之旅,又何其難?勇氣,恰似這漫漫長路上的一抹微光, 小,卻足以燃起你内心的希望。勇氣,還是萬古長空中的一輪明 月,是你如何都無法忘卻的一輪明月。(開頭)
例 2:涓涓細流,怎得具有滔天之勢;纖纖草木,怎得具有參 天之相;綿綿細雨,怎得引起狂風作、驚雷生!是什麼使它們暴發 出這超越自身數倍乃至數十倍的力量?是勇氣,是它們心中大無 畏的勇氣。(開頭)
我大贊勇氣,它是懸崖上的青藤。(分論點一)
我大贊勇氣,它是有刺的玫瑰。(分論點二)
這兩篇文章都沒有深入思考核心概念“勇氣”的内涵,沒有 清晰界定“勇氣”的外延,隻是将其籠統打包,在核心概念的表層 滑翔、兜圈,所以表意模糊不清,空洞無物。也正因為缺乏對“勇 氣”的辨析、界定,所以有時會用詞不當,如小草的“勇氣”、細雨的“勇氣”;有時為湊足字數,不得不擴寫材料 或以例代證。這些都暴露出寫作者思維品質不 高的問題。
此外,有的核心關鍵詞具有多意性、模糊 性,如“語言”“智慧”,在寫作時,需要選擇一 個切入點,一種角度,如誰的語言、哪一門類的 語言、哪一方面的智慧,并且全文一以貫之,不 及其餘,這樣才能化大為小,化虛為實,筆力凝 聚,寫深寫透。
問題二:随意論斷,似是而非,導緻偷換概 念。
例 3.(1)勇,謀也,這種謀,不是智謀,而是 一種自我辨别力。氣,是敢有所為。
(2)勇氣是在有計劃、有信心之後的堅持, 一往無前。 (3)勇氣于個人而言是自信,于國家而言 則是自強。 (4)勇氣是一種信仰、一種信念,一種舍我 其誰的氣勢。
(5)勇氣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橋梁。
這些文章雖然也點扣了核心關鍵詞“勇 氣”,但是寫作者随意往自己熟悉的方向套寫 或者牽強附會,扭曲了“勇氣”的本意,概念内 涵似是而非,甚至偷換概念。後續行文即便再 精巧,也難挽敗勢。
以上問題的症結,都是無視概念的辨析、 界定。合理辨析、界定概念,就是解決“是什麼” 的問題,這是議論文的基點。“是什麼”解決了, 才能進一步思考“為什麼”“怎麼辦”。所以,議 論文要有所突破,首先要夯實地基。其次,辨 析、界定概念的過程,也是圈定具體寫作範圍, 化大為小、化虛為實的過程。不但能進一步強 化核心概念,不偏頗、不背離,而且能目标明确 地聚焦筆力,由淺入深合乎邏輯地展開說理, 增強論說力。所以,學生在作文審題立意時,要 養成自覺辨析、界定核心概念的意識。
那麼,怎樣辨析、界定核心概念呢?下面介 紹四種常用的方法。
考場上,我們并不知道核心概念的準确内 涵,但可以思考,在現實生活中這一概念常用 的情境是什麼。選擇能體現核心概念的典型 人、事,有層次、有梯度地感性描述,将抽象的 概念具體化,使文章形、色悅目,觀之可親。如:
當一個人可以品味山野菜的清香勝過了 山珍海味,或者一個人在路邊的石頭裡看出了 比鑽石更引人的滋味,或者一個人聽林間鳥鳴 的聲音感受到比提籠遛鳥更感動,或者甚至于 體會了靜靜品一壺烏龍茶比起在喧鬧的晚宴 中更能清洗心靈……這些就是“清歡”。(節選 自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
文化?它是随便一個人迎面走來,他的舉 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體氣質。他走過 一棵樹,樹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斷丢棄,還 是彎身而過?一隻滿身是癬的流浪狗走近他, 他是憐憫地避開,還是一腳踢過去?電梯門打 開,他是謙抑地讓人,還是霸道地把别人擠開? 一個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綠燈亮了,他會攙那 盲者一把嗎?他與别人如何擦身而過?他如何 低頭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帶?他怎麼從賣菜的小 販手裡接過找來的零錢?(節選自龍應台《文化 是什麼》)
從作家林清玄、龍應台列舉的典型情境 中,讀者大概能咂摸出“清歡”“文化”的況 味,但似乎又不止這些。這樣,文章既具體可 感,又餘音袅袅,吸引着讀者深入思考、體悟。 我們在寫作時,也可以積極聯想現實生活,揣 摩核心概念的适用範圍、常用語境,作一組感 性描述。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理性辨析、思考。
先說拆字。漢字造字法之一是會意。用兩 個及以上的獨體漢字,根據各自的含義組合成 一個新漢字。我們在寫作時,可以研究字形,如 果能巧妙地拆字釋義,往往給讀者耳目一新之喜。
如有人這樣解釋“和諧”:“和”字由“禾” 與“口”組成,表明人人都能吃到飯;“諧”由 “言”和“皆”組成,表明人人都能說話。“和諧” 之義就是人人都能吃飯,人人都能表達自己的 觀點。又如:僞:“人為的”,非自然,便是“僞”; 品:所謂“人品”,要經得起衆“口”的議論,一個 人的品德,是大家認可的。
拆字釋義,言之成理即可,未必需要考證 造字時的本義,但應自圓其說,切不可牽強附 會,生搬硬套。
再說拆詞。現代漢語中的詞語多為雙音節 詞,兩個語素的組詞方式有并列、偏正、動賓、 主謂等,這兩個語素往往各自有獨立的内涵, 把詞語拆開,分别闡釋,也是一種方法。如:
如果非要給“書生”下一個定義,那就是 “書生”即“為書所生、以書為生、生于書中、書 伴終生”的人。其中第一個“生”,指誕生,書生 是讀書讀出來的,一個人隻有讀了書才有可能 成為書生,書,生化出了書生;第二個“生”是生 計,書生身無長物,大多以讀書、著書、教書為 謀生手段,有的也去給有權勢的人當幕僚或智 囊,仍舊是靠了書本上的話出主意,是書養活 了書生;第三個“生”是生存,書生相信書本中 的信條,迷戀書中的境界,沉迷于讀書、看書的 樂趣,别人生活在現實的社會裡,他們往往是 生活在書本裡,或者古人的書本裡,或者洋人 的書本裡,或者自己撰寫的書本裡,以往精明 的世人把那些一頭紮在書堆裡的人喊作“書 蠹”,算是看透了書生的本事。第四個“生”是生 命,标準的讀書人是“活到老,讀到老”,“皓首 窮經”至死離不開書本的,書是書生的命根子。 (節選自魯樞元《書生意氣》)
魯樞元先生别出心裁,将看似簡單的“書 生”一詞拆開,圍繞“書”字,逐層闡釋了“生”的 四重含義,巧妙而深刻地論述了“書生”的内涵 及其四層境界,令讀者拍案叫絕。又如:
“清歡”是什麼呢?清歡幾乎是難以翻譯的,可以說是“清淡的歡愉”。(節選自林清玄 《人間有味是清歡》)
勇氣是什麼?“勇”即勇敢,“氣”即氣魄。勇 敢的氣魄,言簡意赅,明白之至。(考場優秀語 段)
當然,拆詞釋義需要結合題目所給的材 料,結合現實語境,結合其本身組詞結構,仔細 推敲,切不可簡單輕率地拆解詞語,單獨組詞。 如“章法”一詞,本義是“辦事的條理、方法”,如 果把它解釋成“規章法律”,則離題萬裡。
所謂“比較辨析”,就是圍繞核心概念,羅 列出相近或相反的詞語,通過對相似概念或相 反概念的比較辨析,感知概念之間存在的細微 差别,對接社會現實的不同表現,使思考走向 深入和精細。
古人雲:失之毫厘,謬以千裡。某種思想、 認識、做法,增一分則太過,減一分則不及。相 近詞語的辨析,其實就是理清易混淆的模糊認 識,讓自己的觀點更鮮明、深刻。如:
素養跟知識有沒有差别?當然有,而且有 着極其關鍵的差别。我們不要忘記,納粹頭子 很多會彈鋼琴、有哲學博士學位。這些政治人 物難道不是很有人文素養嗎?我認為,他們所 擁有的是人文知識,不是人文素養。知識是外 在于你的東西,是材料、工具,是可以量化的知 道。必須讓知識進入人的認知本體,滲透他的 生活與行為,才能稱之為素養。人文是在涉獵 了文、史、哲學之後,更進一步認識到,這些人 文“學”到最後都有一個終極的關懷,對“人”的 關懷,脫離了對“人”的關懷,你隻能有人文知 識,不能有人文素養。(節選自龍應台《幸福是 什麼》)
“素養”與“知識”兩個詞語,因為有太多的 交集,往往容易被混為一談,因而産生重視知 識習得,忽略素養養成的社會亂象。作家龍應 台敏銳地撇清素養和知識的差别,使文章獲得振聾發聩的藝術效果。
此外,考慮核心概念“是什麼”時,我們可 以反向行之,它“不是什麼”,通過相反詞語的 辨析,深化對核心詞的認識,同時也使文章具 有了現實針對性或思辨意味。如:
什麼才是勇氣?是頭腦一熱,不計後果嗎? 是毫無準備,一往直前嗎?不,不是,都不是。勇 氣是敢于面對而非一味冒進,是敢于承擔而非 不計後果;甚至,勇氣并不意味着不畏懼,而是 懷着畏懼,依然選擇往前走。(考場優秀語段)
這一段文字,先采用設問句式,否定常見 然而片面的“勇氣”,直指現實陋習,突出其盲 目、魯莽的本質。而後作者正面闡述真正的“勇 氣”是什麼,正反對比,表意鮮明。尤其末句“勇 氣并不意味着不畏懼,而是懷着畏懼,依然選 擇往前走”,體現了矛盾對立統一的哲學思辨, 耐人尋味。
在感性認知的基礎上,對核心概念作理性 分析、闡發、總結,它能體現寫作者不俗的思維 品質。如:
文化其實體現在一個人如何對待他人、對 待自己、如何對待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在一個文化厚實深沉的社會裡,人懂得尊重自 己———他不苟且,因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 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為不霸道所以 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奪,因為 不掠奪所以有永續的智能。(節選自龍應台《文 化是什麼》)
許多人的所謂成熟,不過是被世俗磨去了 棱角,變得世故而實際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 神的早衰和個性的夭亡。真正的成熟,應當是 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 結果和豐收。(節選自周國平《追求》)
這是在感性認識基礎上的提煉與升華,穿 透現象,直抵本質,它集中體現了作者認識的 高度和思維的深度,樹起了文章的大梁。表述 時,寫作者需着意語言的嚴謹精練,文質兼美。
總之,當我們審題确定核心關鍵詞後,要 有意識地辨析、界定核心概念,不可不加辨析, 籠統打包,也不能随意論斷,偷換概念。綜合運 用感性描述、拆字拆詞、比較辨析、理性概括的 方法,多問自己幾個問題,“XX”是什麼,不是什 麼?近義詞是什麼,反義詞是什麼?在現實語境 中,常見的情況是什麼?組詞結構是什麼,褒貶 色彩如何,如何界定這一概念?如此,才能确保 切題,深化文思。
(作者:江蘇省鎮江中學 徐 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