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路旁女孩擦肩而過,她身上帶着栀子花香和淡淡的釋迦果味。有些氣味,會帶着神識穿越遊走在大腦儲存五感的回廊。這股悠然襲來的嗅覺, 在我腦海投射出釋迦的身影。「釋迦」,你吃過、見到過嗎?
「大目釋迦」——大目,堪稱釋迦界裡的寵兒,個頭大、肉厚、甜度高、籽小,通常每一顆都超過一斤。
從市場買來尚未全熟的青釋迦,擺在果盤上,熟個兩三天才能吃。一天天的,釋迦慢慢變軟、成熟,空氣裡彌漫近似”栀子花”一般的甜香。
甜蜜蜜的釋迦,比最愛的點心還受我的歡迎。掀開幾瓣的鱗目,用手拿著吸允嫩白、香甜的果肉,濃郁的香氣萦繞在鼻腔裡,好比野百合那樣清新。綿軟的果肉與黑色的籽之間,夾了一層脆而薄的果肉,嚼着嚼着,津液裡飽含著甜甜的果汁。
說來每一口都得吐掉小小的黑籽也挺費事的,但釋迦如此美味,邊吃邊吐籽也成了賞味釋迦的趣味。 就像江南人喜食刀魚、大閘蟹,慢慢地、細細地嘗,食物的滋味也愈加曼妙起來。
原名番荔枝的釋迦,原産熱帶美洲;因其幼果外表像荔枝,又來自「番夷」,所以人稱「番荔枝」。後來因為果實很像釋迦牟尼佛頭飾物,大家更喜歡稱它為「釋迦」。
根據文獻記載,釋迦是荷蘭人傳入台灣,1717年《諸羅縣志》有釋迦果的記載,「釋迦果,似波羅蜜而小,種自荷蘭,味甘而膩、微酸,夏盡秋初熟,一名番梨。」
每年盛産于七月到來年的三月,主要産地在台東的卑南地區、太麻裡、東河鄉一帶。 說到味甘而膩,釋迦的甜度一般為小番茄的兩倍;果肉綿軟,久食略感厚膩。
以女生的胃口,足以管飽,心理、味覺都滿足。 釋迦采收後,三四天内即熟透,果實變軟,經不起堆疊、擠壓,因而不易銷到遠地。
有機會,你也想嘗嘗看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