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内容我來評#
旅行中,我認識了一位大佬。
家族背景很強大。
但是,他本人格外内斂。
做了兩個非常小的業務,小的,我都沒瞧上。
A業務,某區縣的學校食堂。
B業務,甜菜種子進口。
旅行結束後,我們又摩擦出了點小業務,合作了很長時間,一來二去,彼此了解的越來越深。他覺得我這個人挺好玩的,想通過合作的方式建立穩定的鍊接。畢竟什麼是好朋友?
能合作的才是好朋友。
一了解,我更佩服他了。
因為,他是标準的管仲理論,取之于民而使之不怒。
他選的這些領域,都是大人物不屑競争的,看不上的,卻是穩定而又持久的業務。
學校食堂一承包就十年八年,穩定不?。
隻要不出食品事故,幾乎沒有被頂走的可能性。但是,這個“食品事故”往往又成了做戲的籌碼,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想讓你走怎麼都能找出理由,還是那句,換領導甚至換更高的領導,都會找理由趕走你。
所以,我們看到的很多類似新聞,也許是一種力量角逐。(口罩前,大佬承包食堂所在的學校有位老師跟我講,說校長想換食堂承包人,結果遭遇了黑社會威脅。我覺得,大佬不至于用這麼LOW的手段,他更擅長分錢,本身幹的很好,又能成為利益共同體,為什麼要換掉他呢?)
那甜菜種子呢?
國内,培育不了。
隻能依賴進口,很容易形成局部壟斷。
隐蔽。
沒人知道,沒人恨!
前段時間,我還問了他一個問題,我們與歐美國家,是否會脫鈎?
他說,不會。
原因是什麼?
我們靠自信可能會解決芯片卡脖子的問題,卻解決不了農資卡脖子,種子、化肥、農藥,都是解決不了的大問題。最簡單的例子,玉米種子核心靠進口。
這?!
番茄種子,菠菜種子,蘿蔔種子,洋蔥種子,90%都是進口。
民以食為天。
絕對不會拿這個做賭注。
通過他,我才知道荷蘭這個彈丸之地竟然是世界TOP3的農業出口國,向全歐洲出口蔬菜、鮮花。
歐洲不同于美洲,地不大物也不博。
這麼大的出口量,荷蘭哪有那麼多地?
立體種植。
把畝産值做到極緻。為什麼不種糧食?
糧食收益率太低。
哪有鮮花、蔬菜收益率更高?
荷蘭對我們中國輸出的是什麼?
農業機械。
農業設施。
種子化肥。
新興技術。
放眼全國,哪裡最容易成為荷蘭?
大佬認為,壽光。
因為,壽光已經具備荷蘭農業的雛形了。真正的農業領先,靠的是種子化肥以及先進而高效的種植體系。
他甚至慫恿我組建個團隊,賣壽光蔬菜種子。
他認為,這是增量市場。
他建議我從貿易商做起,然後做品牌商,再進行深度研發,把品牌做大。他是看好種業的,因為種業最大的特點是穩定的回頭率,隻要你的種子好,年年用。
那,農民為什麼不學老一輩,自己留種?
産量太低。
我小時候,麥種都是自己留。
現在,全是買。
花生也是。
當年,他跟我說這些時,淘寶還沒有幾個開店賣種子的,也沒有幾個買的,偶爾有零散成交也來自宿遷,差評一片,都罵是騙子。
剛才,我去搜了一下。
發現這個産業也起來了。
在莘縣篇裡我寫過,壽光蔬菜定義比過去更寬泛了,過去,特指壽光這片區域種植的蔬菜,如今呢?
已經品牌化了。
使用壽光種子、化肥以及對應管理技術的蔬菜大棚,都叫壽光蔬菜。
你在深圳吃的壽光蔬菜,可能來自惠州。
否則?
壽光那點地方,咋可能供北京供上海供全國甚至供日本韓國吃菜呢?
韓國泡菜用的大白菜,基本都來自山東。
看個數據:首破500億!2022年,壽光外貿進出口創曆史新高!濰坊第一!
壽光蔬菜旅遊業很發達,我們這邊動不動發團過去,參觀菜博會,然後每人買N箱蔬菜回來送人,一箱蔬菜是一個大禮包。
這兩年,禮品市場與人們的飲食健康挂鈎了。
大家不知道送什麼好,就開始送菜送肉了。例如在沂水,現在硬通貨就兩類。
一是牛肉。
二是有機蔬菜。
當然,更硬的硬通貨肯定是茅台與購物卡和人民币。
我研究過很長一段時間蔬菜“生吃”系列,目前全山東三個地方做的最好,煙台、青島、壽光。但煙台不搞研發,日本有什麼新東西就引進什麼新東西,例如生吃西紅柿。
青島呢?
注重營銷,生食蔬菜沙拉系列,品牌多來自青島。
洗的幹幹淨淨的,切好了,發過來還很新鮮。
拌上沙拉醬就能吃。
我健身時,訂過一段時間,每三天發一次。
壽光呢?
做了一些創新,例如水果蘿蔔,和水果胡蘿蔔。胡蘿蔔手指粗細,很脆很甜,也是給洗好了,直接吃就行。
我吃了一輪又一輪。
最終唯一長期吃的就是煙台的日本西紅柿。
賣家建了無數個群,大家直接在群裡下單,現摘現發。他做了三個品類,一是日本西紅柿,二是爆漿玉米,三是吊秧西瓜。
爆漿玉米與吊秧西瓜都是到壽光學的。
我去煙台賣家那裡參觀過,一個很年輕的農民,上過學,使我想起了昨天的新聞,有政協委員提議,讓大學生去當農民。
無數人罵。
我覺得這個提議很好。
有文化才有創新。
煙台賣家跟我講,這些零售系列,都不能大規模的種植,一家人配上幾個雇工,看個二三十畝是可以的,多了,瞎忙活。
一年二三十萬的純利潤。
他認為,這是中國農業模式的極限。
以夫妻倆為主力軍,配幾個小工,隻要上規模了,一定不賺錢。
他說的很誠懇。
反對我進軍農業。理由是,你不自己幹,全靠雇人,不可能賺到錢。農業是個什麼東西?你投入了多少錢多少精力,都反映在果實上。
甩手掌櫃,不可能做好農業。
那,農業未來是個什麼樣子?
這一點,看壽光就行了。
因為,壽光是中國農業領域真正的黃埔軍校。
引領潮流。
說個最簡單的,蔬菜大棚這個概念,就是從壽光開始的,慢慢蔓延到全國,才有了全國人民的反季節蔬菜。
我們小時候,冬天哪有什麼黃瓜豆角?
就是蘿蔔與白菜。
莘縣,自稱中國蔬菜第一縣,是指種植面積。但是沒有打響自己的品牌,還是要打着壽光蔬菜的名義外銷,其種子、技術還是來源于壽光。
另外,莘縣的蔬菜大棚落後于壽光大棚一個版本。
版本升級非常難。
因為,升級是高投入,菜農還是喜歡小成本的大棚。
但是!
種植這個領域跟養殖領域一樣,價格越來越被大戶所操縱,因為其邊際成本低。你種的黃瓜成本1塊錢,他種的隻需要5毛,那麼他賣8毛你就活不下去。
所以,赢家通吃。
大戶具有越來越強的市場競争力。
在農業先進的國家,頭部品牌能占到50%的市場,而我們的種植與養殖目前還是以散戶為主,頭部品牌上升的空間巨大。
壽光現在搞的高科技大棚,動辄投入幾千萬。
你一年種三茬已經很牛了。
人家一年六茬。
溫度可控,濕度可控,立體空間利用率更高,就跟養豬大樓一般,把空間應用到了極緻。過去大棚利用率為什麼低?
光照不足,溫度不足。(最直白的理解,海南水稻一年三茬,東北一茬。)
在現代科技面前,這些都不是問題,補光,補熱。
頭部效應越來越明顯。
最終結果是什麼?
散戶,全部出局!
養殖行業,已經如此了。我在村裡生活時,村子周圍還有養雞戶、養鴨戶,現在幾乎沒有了,因為散戶賺不到錢,另外現在環保抓的也緊,不允許靠近村子蓋養殖大棚,前腳蓋了,後腳就被舉報了12345。
如此說來,壽光蔬菜不僅不會失去競争力。
反而,競争力越來越強。
一是輸出種植模式。
二是輸出品牌。
三是輸出農資。
莘縣,幾乎沒有自己的種子,蔬菜品類也非常單一,一個鄉鎮種番茄,一個鄉鎮種辣椒,為什麼不敢創新?
創新是有代價的。
不應該由菜農來創新。
你到壽光看看?
種什麼的都有!
五花八門,完美體現了現代農業的多樣性……
騎完壽光以後,我寫了這麼一段話:看一個地方農業發展的如何,看小麥種植面積就行了,若是依然在種小麥,說明這個地方的農業創新力度不夠。小麥屬于最保守的。
在壽光呢?
大棚挨着大棚!
沒别的!
我們喜歡評選什麼中國最富的村。
我覺得,村就應該與農業挂鈎。
若是以農業來評選?
壽光,絕對是中國的大哥大,真正的全民富裕。未必是家家洋房,那有些誇張,就是普通大瓦房,但是老百姓有錢,一年收入個十萬二十萬是常态。
隻是,很辛苦。
多是親自下地。
壽光的地,為什麼适合那麼多大棚?
太平了。
連座山都沒有。
你這麼說,壽光人不服氣,說我們也有山。
叫靜山。
有多高呢?
半米?
是全世界最矮的山!
為什麼不是塊石頭呢?
無根為石。
有根為山。
以前也挖過,沒挖到底……
原先應該是個海島,遇到了黃河,被埋到了脖子。
靜山,過去沒幾個人關注,就在人家的玉米地裡,後來是有抖音博主過去打卡,漸漸的才出名,玉米地現在都踩出了一條路,旁邊還豎了個牌子。
我見到有夫妻倆過來打卡。
應該也是附近鄉鎮的農民。
拍了不少照片和視頻。
我騎車的那天,可費勁了,因為壽光的農民多,那麼大集也大,我需要從大集穿過。我驚奇的是什麼?
壽光大集上竟然也賣菜?
不是家家戶戶都有嗎?
應該是差異化。
記得有個陰謀論博主說,壽光人都不吃自己種植的蔬菜,會在旁邊地裡搞個小菜園供自己吃,這是不是真的?
是真的。
但是,不是因為自己種的菜不好。
相反,是太好了。
不舍得吃!
另外,一般一個大棚就是一種蔬菜,而家裡的菜園和飯桌需要多樣化。
不是我杜撰的。
我實地采訪的。
我們這裡有句俗話:賣鹽的老婆喝淡湯!
壽光蔬菜是因何而騰飛的?
跟青州花卉一樣。
因為一個人,一個村。
三元朱村。
我别亂寫,摘抄一段吧:王樂義發明和推廣日光溫室蔬菜種植生産技術,掀起了一場“菜籃子革命”,結束了冬季北方人隻能吃白菜蘿蔔的曆史;他創造了生命的奇迹——1978年因直腸癌做過大手術,至今,他身體依然健壯硬朗;他的胸懷裝着全中國——他無私地将大棚技術在全國推廣,使億萬農民走上了緻富奔小康的道路。
現在,全國動不動就有助農團隊過去參觀。
村裡都有專門的接待團隊。
壽光,蔬菜發全國,那麼司機自然也來自全國各地。壽光的核酸檢測是最嚴的,必須攜帶身份證進行人臉比對。
即便如此,壽光也動不動爆發口罩。
我到壽光騎車這天,是封城結束的第一天,我入住的酒店剛開業。我真佩服這個老闆,竟敢在口罩期間裝修一家新的酒店,什麼都是新的,甚至工人還在用電梯運送木門,看來有些房間門還沒裝。
酒店系統也還沒弄好。
老闆親自上陣,歡迎首批住客,沒給免單,但是送了不少零食。
當天我開的LC76,停在酒店門口還是很有話題感的。老闆也喜歡車子,為此聊了很久,我問他壽光晚上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沒。
他跟我說,壽光是一個沒有夜生活的城市。
我不能光聽他說,我騎車子圍縣城轉了一圈,發現,壽光的吃喝玩樂比一般縣城強了太多,夜生活也豐富,KTV、酒吧,裝修的都很高大上。
我在想,這也叫沒有夜生活?
他可能對比的是濟南與青島吧?
壽光的餐飲娛樂在我看來,已經是山東縣城的天花闆了。
在潛意識裡,我一直都覺得,壽光的崛起是王樂義一個人的功勞,一切都是從他開始的,但是,在墾利篇我也寫過,整個東營的農業開墾,壽光人是主力軍。
壽光人難道天生會種地?
這次,我還真找到了答案。
的确是天生的。
賈思勰,北魏益都(今山東壽光市)人,是中國古代傑出的農學家,被尊為“農聖”。他認為農業的發展對國家富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他走遍各地研究農業生産技術,通過分析、整理、總結,著成了綜合性農書《齊民要術》。
我個人觀點,真想研究農業,一定要到壽光學習一段時間,這裡代表着中國農業模式的最前沿。現在壽光在出口什麼概念?蔬菜工廠,集裝箱菜園,銷全球,尤其是那些兔子不拉屎的中東地區,40尺的集裝箱可種植5000株葉菜,相當于兩畝地的産量。
壽光縣城非常大。
攤大餅模式。
郊區有很多平房,一個村子挨着一個村子。
房子建的非常好。
今天的城市化對平房很不友好,哪怕是北京的一些老胡同,在北京城的最中心,居住體驗依然很差。
沂水縣城也有很多平房,體驗也差。
但是,壽光的這些城中村,讓人很有居住的欲望……
真的很好!介于别墅與大瓦房之間!
壽光的農業做的好,那工業呢?
也很好。
國内造紙業的龍頭晨鳴紙業就在壽光,屬于中國500強企業,壽光的魯麗集團與魯清石化也在500強之中,這很了不起。
魯麗集團也造紙,但最核心的業務是闆材,尤其是全屋定制系列。
壽光也沿海。
小清河入海口就在壽光境内。若是小清河真的能如期複航,對壽光将是再一次帶動,甚至也許會研究彌河航運。造紙産業高度依賴紙漿進口,若是能從海港直接通過内河航運到市區?
那無敵了。
整個渤海灣,現在主要發力兩大産業。
一,光伏 風力。
二,海洋化工産業。
壽光肯定也不甘落後,最簡單的,曬鹽。整個渤海線不僅僅無棣曬鹽,而是全線都在曬,畢竟工藝簡單,海水一曬就成了流通商品。誰若說無棣是這一帶曬鹽的C位,壽光還不樂意,說羊口鎮是鹽宗夙沙氏煮海為鹽的故裡,世界海鹽生産的發祥地,是全國唯一被命名的“中國海鹽之都”。
現在,不僅曬鹽,還要煮鹽。
煮到什麼程度?
讓鹽巴成為岩漿,可自由流淌。
這是幹什麼?
儲能!
海上新能源發了電,不穩定,那咋辦?
拿來加熱鹽。
熱熔鹽不是食用鹽,一般是由硝酸鈉、亞硝酸鈉、硝酸鉀混合而成,不同配比不同熔點,融化以後就成了熱傳導體,可自由流淌,那流經蒸汽機就可以實現再次發電,傳統火電廠一改造就成了熱熔鹽發電廠,原理相同,就是燒開水,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核電站也是這個原理……
敦煌有個超級大的太陽能大鍋,叫熔鹽塔式光熱電站。
就是這個原理,其低溫設置為290度,高溫設置為560度,有高溫罐、低溫罐,在不停的循環,還可以白天加熱晚上放熱。
光伏是把光能轉化為了電能。
熔鹽是把光能轉化為了熱能。
熔鹽比光伏強,強在哪?
可穩定輸出,相當于一個大電池。
是一個穩定電源,這個是非常強的競争力。
那,為什麼各地不上?
光伏投入沒多少錢。
但是,建這麼一個玩意?
那費老錢了。敦煌這個大鍋占地8平方公裡,1.2萬組太陽能鏡,你想象一下有多大吧?
堪比沂水縣城了。
壽光也上了這麼一個項目。看新聞:總投資50億元高溫熔鹽獨立調峰調頻+可再生能源制氫儲能電站項目正式簽約落戶文家街道。
這玩意不僅僅可以發電。
關鍵是,可以賣熱,直接供暖更好,因為能量的每次轉化都有損耗。
熔鹽儲能未來是一個很火的概念,因為它能實現儲能 調峰,而且不受地理環境限制,什麼地方都可以建,若說儲能好?那肯定是高山水庫更好,但是像壽光這些地方,哪有山?
魯西北這些地方,啟功、歐陽中石題了很多字。
但是,他們倆在壽光不怎麼好使。
為什麼?
你看看,壽光的招牌,都是誰題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