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做“克”呢?在民間所說的就是克死誰誰,而康熙皇帝一生就有了這個忌諱,他的皇後都被“克死”。史料記載,康熙帝共有4個皇後,其中3位是他在位的時候封的,即孝誠皇後、孝昭皇後、孝懿皇後,而孝恭皇後則是雍正尊封的。
康熙一直認為,三位他自己冊封的中宮皇後都是讓他給克死的。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
第一位孝誠皇後赫舍裡氏。赫舍裡氏是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索尼是孝莊太後的堅定擁護者,無論是當年順治繼位,還是康熙帝繼位,都是皇室的支持者,所以孝莊把他的孫女選定為中宮皇後。
孝誠皇後先後生過兩個皇子,可以說為康熙帝立下汗馬功勞。可是,在生第二個皇子胤礽的時候,大出血血崩身亡,年僅22歲。據說,這個女人去世之後,一直睜着眼,無論怎麼做,就是不合眼。
第二位是孝昭皇後鈕钴祿氏。孝昭皇後的出身非常顯赫,她的祖父是開國功臣額亦都,父親是四輔臣之一的遏必隆,他用過一把刀被康熙帝命名為“遏必隆刀”,擡格為尚方寶劍。
令人可惜的是,鈕钴祿氏終身不育,所以在宮中沒有堅強的後盾,但是,康熙不這麼認為,覺得鈕钴祿氏端莊秀美,應該冊立為皇後,主持後宮。于是,在孝誠皇後死後4年,康熙十六年八月,冊封鈕钴祿氏為皇後。
但是讓人意外的是,僅僅過了半年,康熙十七年二月,孝昭皇後就去世了,這讓康熙大感意外。據測算,這個時候孝昭皇後也隻有25歲左右,這麼年輕就去世了,讓康熙再次感到内疚,他陷入了沉思。
第三位是孝懿皇後佟佳氏。前兩個皇後的相繼去世,都在20多歲,這引起了康熙的警覺,難道僅僅是巧合嗎?是不是有什麼問題?那個時候的人是很迷信的。所以,康熙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就決定暫不再冊立皇後。
但是,後宮事務總是有人來主持,康熙二十年,他冊立了自己的表妹佟佳氏為皇貴妃,代替皇後主持後宮事務。果然,持續了近10年的時間,後宮相安無事,康熙認為自己做對了。
正當康熙洋洋得意之時,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傳來佟佳氏病危的消息,康熙一下子亂了分寸,冊封皇後是死,不冊封也是死,到底怎們做才對呢?于是,康熙決定采用民間最流行的做法——沖喜。就是冊封佟佳氏為皇後,用這種辦法沖喜。
然而,佟佳氏剛剛冊封為皇後,僅僅過了一天,佟佳氏就一病歸天了。康熙後悔不叠,他這才固執地認為自己真的克後,封誰做皇後,誰就會死,這種不詳一直彌漫在他的心中,越來越沉重,揮之不去。
所以,康熙決定不再冊立皇後。從康熙二十八年七月佟佳氏病逝,一直到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的33年間,康熙的後宮一直沒有皇後。
俗話說皇帝是一國之主,皇後為一國之母,沒有中宮皇後等于後宮不完整,家庭不完美。可是康熙就在33年時間裡過着家庭不完美的生活,因為他有克後的灰暗心理。
康熙33年沒有冊立皇後,不僅僅是他有克後的心理,還有一個難言之隐,那就是為太子胤礽着想。因為,無論冊立誰為皇後,她都不是太子的親生母親,這就會留下一個大隐患。
試想,一旦康熙駕崩,皇後會成為皇太後,如果這位太後不支持太子,萬一作亂,曆史上的呂後、武則天就是前車之鑒。所以康熙33年沒有冊立皇後,是由這兩個原因造成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