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名著《紅樓夢》中,有一句話是這樣講的: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間之人皆貪慕功名利祿,雖說到頭來都是一抔黃土,可這是一種常态,人人皆是如此不必介懷,但若是太過于執着,太執迷不悟,那樣就活得太累了。
尤其是在五十歲的年紀,這個年紀當知天命,不要對一些得不到的事物再那麼執着,此時應該明悟平平淡淡才是真。
在這個年紀應該謹記2個字:舍得。
何為舍得?星雲大師給了我們這樣的解釋:“舍,于人是慈悲,于己得精進,以舍為得,無處不春風。”
也就是說,在這個知天命的年紀,要拿得起放得下,上天不會把所有的餡餅都給你自己,你若想得到什麼,就必須舍棄什麼,這樣你才會活得潇灑自如,正所謂“以舍為得,無處不春風”。
五十歲,半生風風雨雨已過,不要再像年輕人一樣去拼了,更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狠,要做好“舍得”二字。
“舍得”是一種收獲當年,金庸與梁羽生同為新派武俠小說的大家,被世人贊為“一時瑜亮”,但是文人都是有傲骨的,這二位也不例外。
金庸
在上世紀60年代時,梁羽生的作品影響極大,許多都被改變成了影視作品,梁羽生一時風光無限,隐隐有壓金庸一頭的感覺。
正當兩家粉絲争論誰才是“武俠小說第一人”時,梁羽生卻主動讓了一步,他說道:“我是全世界第一個知道金庸比梁羽生寫武俠寫得更好的人。”
在後來,二人參加武俠小說讨論會時,有人對梁羽生推崇備至,直呼他為宗師,他依舊笑道:“我頂多隻能算是個開風氣的人,真正對武俠小說有很大貢獻的,是金庸先生……有人将他比作法國的大仲馬,他是當之無愧的。”
梁羽生
金庸連連推辭說不敢當,從那之後這二人冰釋前嫌。
很多人說這個故事,就如同戰國時期的《将相和》,其實這根本就不是一回事,金庸先生不是廉頗,梁羽生先生也不是蔺相如,與其把他們稱為廉蔺,不如把将他們稱為諸葛亮與周瑜。
梁羽生舍棄了虛名,換來的是一份真正的友誼,以及他人對其大度的稱贊。
舍得,舍得,你不去舍,又怎麼會得到呢?
星雲大師說:“心随境轉則不自在,心能轉境則無處不自在。人生苦短,不過是來去匆匆的幾十年,與其在抱怨中度過,不如為自己營造一方快樂的天地。”
這句話的道理很明确,不要讓那些名利影響了你的内心,而是要用依照你的内心,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人過五十,當謹記星雲大師推崇的“舍得”二字,在這個年紀,你的人生一般就定型了,所以不要再想那麼多,做好“舍得”,快意潇灑。
——編輯谪仙
如果喜歡星雲大師《舍得》高清複制裝飾畫,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