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廷敬何許人也?首先,他是清朝能吏,曾因施行免銅稅的策略,成功解決了融錢私鑄的現象。其次,他是文壇大牛,其大量作品都被收入《四庫全書》,堪稱文人楷模。最後,他與康熙帝私交甚笃,終其一生都深受康熙的敬重,乃至其身故之後,還得到了康熙帝親作的挽詩哀悼。
他這一輩子的豐功偉績,不僅光耀身前,還澤被後世,硬是憑一己之力活生生讓自己的墳墓成為了當今陽城縣一個知名的5A級景點。如果有對他感興趣的朋友,大可前往當地瞻仰。他的一生,看似平靜無奇,實則代表着中國文人出仕的典範——兼濟天下,且能善終。
光在清朝的語境裡說陳廷敬,難免讓人産生隔閡,不一定能正确感知他看似平凡的成就實則多麼不易。現在,就讓我們來換算一下,陳廷敬平生最高成就——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是當今世界裡是多麼了不起。
清朝的官員系統,相信隻要看過清宮劇或者周星馳先生《九品芝麻官》的人都不太陌生。清朝官員系統一共分為九品,從一品的太師、太保、殿閣大學士到九品的通判斷知事、縣主薄,每一品用一種禽鳥作的補子進行區分,官服上的頂戴花翎也不盡相同。
這種劃分的優點是簡單易懂,一看即明,老百姓一眼望去就知道誰的官比較大,要告狀要伸冤比較能夠精确打擊。缺點就是劃分的比較粗暴,每個層級都可以直接碾壓下一個層級,高品級的人幾乎就可以做到為所欲為。這也是為什麼包龍星本來已走投無路,但搖身一變成欽差大臣後,便能玩弄那些一品大員于掌間。
這就是清朝官職系統的本質——品位分類制。簡單來說,這種職位制度看的是人的人品,如果皇帝覺得這個人涵養好、品位棒、能堪大用,那他便在承擔其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能承擔其他工作,且能享受其相關的待遇。
所以但凡提一個清朝的大官出來,他往往便是禮部尚書兼太子太保、司經局洗馬兼翰林院修撰等等,可以說,清史位極人臣的人,往往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手握極其重要權力的人。
再來說說我們現在。當今我國的公務員,以級别、職級、職務三者共同劃分。其中,級别分了1-27個,都是阿拉伯數字進行描述;職級分了12個,比如一級巡視員、一級調研員等;職務分了10個,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省部級、廳局級、縣處級。當然,軍隊級别是另一系統,也有自己一整套完整的劃分理念,而由于陳廷敬是文官,和軍隊系統也沒啥聯系,今天我們就還是以“文官系統”作為主要比較對象。
總之,以上三種劃分綜合之後,便決定了公務員的職權範圍、工資、待遇。敲黑闆,重點來了,我們現在施行的官職系統,總結起來,其實是職位分類制!它具有事為重、數量有限、穩定性高等三個特點。
翻譯一下便是,我們現在是以解決問題為主,誰能解決問題誰上,且崗位就那麼幾個,絕對不會為了讓你心裡舒服而發明創造一些名頭來讓你提高收入,”人“這個字變小了,”事“這個字變大了。治大國如烹小鮮,人才系統向來是曆朝曆代統治者都着重關注的問題。就品位制來說,政治清明,監管得力的前提下,未嘗不能出一些能吏。
但一旦政治腐敗,王朝衰微,品位制就成了滋生巨貪的溫床,他們往往手握數項重權,在朝堂上呼風喚雨卻又沒有任何制衡他們的手段。
總之,品位制,是封建王朝不得已的選擇。職位制,才是更适應當今社會的公務員制度。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品位制下陳廷敬最後的兩個官職在職位制下相當于什麼。
首先,文淵閣大學士,正一品,補子為仙鶴,頂帶紅寶石,堪稱文官頂級。職位制下與之相近的,是國家級副職,如國務院副總理。其次,吏部尚書,從一品,亦屬一品大員,隻是略遜于正一品。職位制下,相近的是省部級正職,如教育部長、省長之類。
大家明白了麼,事實是,陳廷敬一個人便兼任了國務院副總理與教育部長,并擁有與之相匹配的實權!翻倍的俸祿暫且不說,光是其中隐藏的驚人權力便讓人浮想聯翩。
幸好陳廷敬是翩翩君子,于是曆史上多了一為能臣,少了一位巨貪。但這樣的幸運,在品位制的封建王朝裡,又有幾個呢?
對曆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腦洞外星人,帶你閱讀更多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