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回暖,風和日麗,又到了放風筝的好季節。家住石家莊市建勝路的陶維凱師傅像往常一樣,來到離家不遠的歐韻公園放飛風筝。天空中,老鷹、燕子、動漫人物樣式風筝迎風翺翔。但與其他人所放的風筝有些不一樣的是,陶師傅的風筝在空中任意滑翔盤旋,甚至翻轉俯沖,精湛的技藝吸引了許多市民圍觀。陶維凱師傅制做風筝已經有13年。他從一名放風筝的愛好者變成了專業制作風筝的高手,13年來,制作了百餘隻精妙絕倫的風筝,同時成為石家莊風筝隊首批隊員。
退休後一心學習做風筝
陶維凱師傅今年68歲,制做風筝已經13年。如今是石家莊市風筝隊的副隊長。2004年,陶師傅從郵政局崗位上退休,一下子閑了下來有些不适應。陶維凱說。“在電視上看着濰坊風筝節有大風筝,所以我對做風筝也産生了興趣。”有了做風筝的想法之後,陶維凱就買來了各種材料開始研究。家人說,陶師傅像着了魔一樣,每天都在研究風筝。陶維凱做的第一個風筝是普通的三角風筝,這種風筝紮制容易,飛升性能好,但受風力影響較大,一旦風力不夠,這種風筝便很難放飛。為了改變風筝受風力影響的效果,陶師傅不斷學習風筝制做工藝,如今,他終于制做出來了在微風中也可以自由飛翔的盤鷹風筝。
幾年做出五六十個盤鷹風筝
3月22日下午,記者來到了陶師傅的家中。陶師傅做風筝的地點在他家地下室,不到10平方米的地下室放滿了陶師傅做風筝所用的工具和材料,各類型号的鉗子,剪刀、卡尺、刨子整齊擺放在工作台一側的牆壁上,另一側的牆壁上方挂着鷹、鹞、燕形狀的風筝,這些風筝都是陶師傅這些年親手制作,圖案也是由陶師傅親手繪制,做工精緻,栩栩如生。
陶師傅取下牆壁正中間的一隻盤鷹風筝,向記者介紹:“這是我的處女作,上面标記的時間是2013年10月30号。”退休後,陶師傅一直制作着普通的傳統風筝,直到2013年4月13日,石家莊市風筝隊成立,陶師傅作為第一批隊員加入了風筝隊,便想着研究些新式樣,終于,經過半年摸索,陶師傅在2013年10月30日這一天做出了自己的第一個盤鷹風筝。
第一個盤鷹風筝的成功,讓陶師傅信心倍增,幾年内,陶師傅一共做了做了五六十個盤鷹風筝,但做風筝的過程,卻并不像看上去那麼容易。“做風筝用的竹子,必須要好。”對風筝用料的選擇,陶師傅頗有心得,一旁的角落裡存放着幾根他去年選購的産自湖南衡陽的竹子。“這些竹子現在應該可以用了,買回來的竹子要晾個一年左右,把濕氣都除幹淨。而且,竹子的節不要多,最好是長了四五年的竹子,糊風筝用的紙要用撕不爛紙或者杜邦紙。”聊起手工風筝的用料講究,陶師傅如數家珍。
做風筝除了耐心更需要興趣和堅持
聊起制作盤鷹風筝的一些技巧,陶師傅表示,2014年浙江溫州一位姓劉的師傅對他影響很大,當時正值石家莊市風筝隊成立一周年,劉師傅來到石家莊與隊員們交流制作風筝的心得,陶師傅則從他手中獲得了制作此類風筝的圖紙,此後,陶師傅的盤鷹制作技藝有了很大提高。
現在,對于風筝的整個制作過程,陶師傅谙熟于心。他拿起桌上的竹片向記者演示了做風筝的一些步驟,在制作過程中他告訴記者:做風筝的竹子要選用有筋的一側,兩翅膀應用同一竹條,烘烤後将其一分為二,這樣才能保證材質、重量、彈性一緻,制作每一隻風筝都需要認真地量、畫、比,才能保證風筝在飛的過程中不出問題。至于放飛過程中放收線的動作,需要的則是長年累月的練習。
在陶師傅看來,做手工風筝要有耐心,但更重要的是興趣和堅持。陶師傅說:“我有兩個正在上小學的外孫女,因為要照顧小孩兒,晚上10點以後,我才能回到地下室,做上兩個小時,12點左右才能回到房裡休息,這幾年做風筝都是這樣下來的。”
教身邊感興趣的朋友做風筝
對做風筝這件事情,陶師傅越做越有興緻,他給同樣在歐韻公園放風筝的朋友們和隊員們每人做了一個風筝,同時也教會他們做風筝和放風筝的技藝。有了陶師傅做風筝的經驗,其他人做起風筝來便少走了許多彎路,愛好風筝的人也越來越多。陶師傅介紹:現在,石家莊風筝隊已有七八十名隊員,開展的活動也越來越多。
陶師傅介紹說:每年四月第三個周末,山東濰坊都将舉辦盛大的風筝節會。去年,陶師傅和石家莊市風筝隊其他隊員都參加了這次風筝節,世界各地的風筝愛好者們所做的風筝讓陶師傅和他的隊員們大開眼界。當問及陶師傅今後的打算時,陶師傅表示,做風筝可以放松心情,也可以鍛煉身體,這是他已經堅持多年的愛好,他還會再堅持下去,繼續教給更多感興趣的人。再過幾年,等自己真正老了,身體不便的時候,他會開始研究做小型的風筝,而這種小型風筝對技藝的要求更高。
(燕趙都市報 記者 甄智力 盧偉麗 實習生 吳勝源 文/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