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菖蒲的植物學特點
1,名稱和分類地位
石菖蒲是正式中名;别名很多,在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叫九節菖蒲;在廣東叫紫耳、薄菖蒲、石蜈蚣、岩菖蒲、臭菖;在雲南彜族語叫“骨首”、傣族語叫“格密親”;在雲南玉溪叫野韭菜、水蜈蚣、香草;在四川叫夜晚香、水菖蒲、回手香、随手香、山艾、小石菖蒲等;在植物分類學中屬于天南星科菖蒲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2,分布和生長環境
石菖蒲在我國主要分布于黃河以南各省區;通常生長在海拔2600米以下的密林下、濕潤地方、溪旁石頭上。
3,外形特點
為多年生常綠草本,根莖芳香,粗2-5毫米,外表淺褐色,節間長3-5毫米,根肉質,有多數須根,根莖上部分叉密集,因此植株叢生生長,分枝常包着纖維狀宿存葉基;
葉二列,形狀像鸢尾,無葉柄,劍形,有葉鞘,質地薄,長20-30公分,基部對折,中部以上平展,寬7-13毫米,先端漸尖;花序柄腋生,三棱形,長4-15公分,葉狀佛焰苞長10公分左右,肉穗花序圓柱狀,長4公分左右,粗4毫米左右,上部直或稍彎,花白色;
成熟果序長7公分左右,粗達1公分,幼果綠色,成熟時黃綠色或黃白色;2-6月開花結果。
二,石菖蒲的主要用途
第一,石菖蒲是常綠叢生草本,适宜生長在濕潤環境條件下,形态美觀,可以盆栽觀賞,也可以作為濕潤地方地栽綠化美化應用。
第二,它的根莖藥用,根據資料記載其味辛、苦,性溫,具有開竅化痰、化濕開胃、醒神益智功效;主要含有揮發油、有機酸、萜類、黃酮類、氨基酸、木脂素、糖類等有效成分。藥用時請遵醫囑。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供參考。
(圖片引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