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雍正一朝,因為雍正帝的性格陰鸷,留下了許多謎團,這些謎史書沒有詳細記載,其中最大的一個謎是雍正即位。
根據康熙皇帝的遺诏,他的第四個兒子雍親王胤禛繼承了帝位,是為雍正皇帝。雍正即位是否合法,曆來被稱為清初三大謎案之一。這也是雍正生前備受困擾、死後背上罵名的主要原因之一。據雍正審定、官方修撰的《清聖祖實錄》、《永憲錄》和雍正親自編撰的《大義覺迷錄》記載,雍正是合法地即了皇位的,但其中因雍正做事一向不夠光明正大,就無形中産生了許多不能令人信服的疑點。
康熙遺诏
雍正合法即位的證據是康熙大帝臨終時的口谕和遺诏。雍正曾多次對群臣說,康熙的遺言是傳位給他,其實這一條根本不能算是證據;證據之二是遺诏,但遺诏僅由雍正的舅舅隆科多一人宣讀,當時就有人認為,康熙帝本欲傳位于皇十四子,結果被胤禛等篡改遺诏,毒死玄烨,自擁為帝。說康熙帝原傳十四阿哥天下,雍正将“傳位十四子”中的“十”字上下添了兩筆變成“傳位于四子”,所以有人猜測是隆科多篡改了遺诏。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目前保存着這件诏書中用滿文和漢文合璧寫道:“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仰承大統。着繼朕登基,即皇帝位。”
有學者認為,滿清皇族是以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先皇在書寫遺诏時必然是滿漢對照的,漢文诏書可以改字,滿文诏書就不那麼容易了。但是,遺诏僅由隆科多一人經手,也不能排除隆科多上下其手、僞造遺诏的可能。
持反對意見的人認為這種僞造遺诏的說法不符合清朝的皇子稱謂制度和文書制度。清代正式官方文獻在提到太子、皇子時,均書寫成“皇太子”.“皇某子”、“皇某某子”,而不寫為“太子”、“某子”“某某子”,即須前加“皇”字。所以在康熙帝的遺诏中隻有寫作“傳位皇十四子”才合乎規範,若把這裡的“十”字改成“于”字,诏書變成“傳位皇于四子”顯然不通。還有人認為,“于”字在古代應寫作“於”。
因此篡改遺诏之說站不住腳。其實,“于”“於”兩字相通,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雲:“于,於也。”元代書畫家趙孟頫書《洛神賦》墨迹中,“睹一麗人,于岩之畔”句,用的便是“于”。但是“十”字改為“于”字,在現代漢語中是通用可行的,可在當時正式文件卻是不行的,那時在诏書的關鍵部分出現以“于”代“於’的别字,這份诏書就不可能為人所信了。
雍正帝
康熙、雍正兩朝對滿洲親貴們下密诏時,為了内廷的隐秘性卻多使用滿文,事關“國脈所系”的傳位诏更應如此。即使用漢字,按當時的文法也不會用“于”而應用“於”。
有人還找出了一個康熙傳位給雍正的理由,即雍正的兒子弘曆頗得康熙的喜歡,康熙傳位給雍正,是為了後來讓弘曆即位。其實這純屬猜測。康熙初次認識弘曆,是在康熙六十年春天,一年之後,康熙便去世了。康熙雖然喜歡弘曆,未必因此便将天下交給他所不喜歡的雍正。
與雍正即位合法化的證據相比,其陰謀即位的證據便确鑿多了:其一,康熙生前,絲毫沒有傳位給雍正的迹象。從康熙晚年言行來看,他的建嗣計劃中培養的對象是胤禵而不是胤祯。康熙五十七年,因為在西北對蒙古人用兵,胤禵被任命為撫遠大将軍,威望日重,朝野間多認定他是康熙帝心目中的儲君。而康熙對雍正卻有四字評價:“喜怒不定。”雄才偉略、寬仁大度的康熙帝決不會将天下托付給一個喜怒無常的人,難怪隆科多宣讀“遺诏”後,阿哥們大多不信、不服。
其二,現存康熙的“遺诏”所署時間為“康熙六十年十一月十三日",即康熙去世的那一天。而當時康熙已卧床不起,“遺诏”定非康熙親筆。既非康熙親筆,遺诏又僅為隆科多一人操作,那麼難保其中沒鬼。不但是諸位皇子、大臣對康熙的“遺诏”有懷疑,連西洋人對玄烨之死也抱着懷疑态度,意大利人馬國賢對康熙去世的記載就是:“駕崩之夕,号呼之聲,不安之狀,即無鸩毒之事,亦必突然大變。”
康熙j帝
其三,康熙去世前一個星期,還在南苑騎馬打獵,這說明康熙的身體還是不錯的。據《永憲錄》載,康熙打獵後患了感冒。感冒竟奪去了康熙的生命,多少有些令人生疑。而且康熙死後,隆科多立即令其所部2萬官兵關閉京城九門,包圍皇宮,如臨大敵,頗似軍事政變。于是有人便推測,雍正見康熙病倒,生怕統兵在外的十四阿哥進京謀取皇位,遂指使隆科多采取斷然措施,害死康熙并矯诏即位。
有人分析,隆科多矯诏将皇子們急召到暢春園,然後才告知玄烨“病危”,随之他們也就參加對玄烨的照料和搶救,實際上是處于被變相軟禁的狀态。所以玄烨“病危”一事,皇親國戚及滿漢文武大臣當天并不知情。這樣做是為麻痹胤、胤禵集團其他成員以及被廢太子胤礽的親信,防止他們因此而有所警覺,進行反擊準備。
其四,清宮檔案中發現他剛即位時給隆科多的一封信,稱他為“朕之功臣”、“曠世罕有之臣”。康熙臨終前,由隆科多率禦林軍守護,他對雍正何“功”之有?語中當有隐情。雍正一即位,便任命隆科多為總理事務大臣。隆科多于雍正到底有何功?頗耐人尋味。
雍正帝
其五,隆科多曾說:“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時。”似乎有某種預感。雍正即位後,隆科多便陸續将家産轉移到親朋家中,以防雍正抄家。不久,雍正果然宣布隆科多41條大罪,将他永遠幽禁。一年後,隆科多即死于獄中。與年羹堯被誅一樣,後人懷疑這是雍正在殺人滅口。
其六,雍正即位後,人們發現凡是康熙喜歡去的地方,雍正都盡力回避。在位期間,雍正沒有居住康熙生前所居暢春園,另撥巨款營建了圓明園;沒有去過一次康熙年年必往的避暑山莊;康熙喜歡到承德避暑山莊,每年總要去住幾個月,而雍正在位13年間卻從未去過;自己的陵墓也沒選擇在安葬父、祖地河北遵化陵園,而是将陵址選到了西面的易州。雍正為自己選陵墓,偏偏不願和其祖、父在一起,似乎雍正真的不敢面對其父的亡靈,仿佛很害怕冥冥之中的父皇。對當時迷信鬼魂的清室來說,這些舉動隻能用必有虧心事來解釋了。
其七,雍正即位後,一直在不遺餘力地打擊異己,将一直想謀取皇位的八阿哥改名為“阿其那”。将九阿哥改名為“塞思黑”,二人不久便暴卒。并将其同胞弟弟十四阿哥幽禁。據溥儀之弟溥傑說,他在宮中便發現過雍正留下的殺弟密诏。最後,雍正将他兄弟中的五人置于死地。
康熙
其八,雍正在其親自編撰的《大義覺迷錄》中,不厭其煩地為其即位的合法性進行辯護,很有些“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味道。本來百姓都不知道的内幕,卻從這本書流傳起來,雍正可謂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今天,我們正是從這本書中知道了當時民間流傳的雍正篡改诏書、囚弟逼母等事。難怪雍正的兒子乾隆即位後,立即宣布此書為禁書,下令全部收繳銷毀。但由于此書翻印極多,根本不可能全部收繳,所以一直傳至今天。此書既是雍正朝呂留良文字獄的檔案,又是雍正自作聰明的笑柄。
關于這篇文章,你有什麼想說的呢?評論區見哦!
喜歡的朋友,點贊關注收藏哦。
本文為(今日頭條号作者:下一秒的時光機)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頭條創作挑戰賽##點亮真知計劃##曆史##我在頭條搞創作第二期##我要上頭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