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淳化縣遊玩的時候就已聽到麟遊縣的大名了,相似的地理環境和發展命運竟然把這兩個相隔百公裡的山區小縣城聯系在了一起。
首先,它們均是渭河谷地城市群北上進入山區的前哨縣城,鳳翔、岐山和扶風拱衛起了麟遊縣,禮泉、泾陽和三原拱衛着北部的淳化縣。
再者,這兩個縣治的興起均是源于皇家的避暑山莊,淳化的是“漢甘泉宮”,麟遊的是“仁壽宮”(唐時叫九成宮)。
在岐山和扶風的節目中,我講到了那裡曾經是周人祖先的部落。相傳在商朝時,從邰率領族人沿漆水進入麟遊建杜林邑,後來公劉又從杜水遷移到豳(今彬縣)。
傳到古公亶父的時候,又返回杜水修養生息,然後南遷至周原,定都歧陽(今岐山),寶雞西北部的縣城由此盤活。
結束了割據混戰,國家四分五裂的三國兩晉南北朝,隋文帝統一了全國,隋開國皇帝楊堅見漢長安城已凋殘日久,殘破不堪。
登基後,便在東南龍首山方向(今西安市龍首村)建立新的都城,易名為大興城,它也是之後舉世聞名的“唐長安城”的前身。
與唐長安城的命運相互呼應的是,隋文帝還在麟遊修建了一座異常華麗的避暑離宮,定名為仁壽宮,甚至在楊堅統治時期的晚期(601-604年)的年号就是采用了該宮的名字。
前面我講到了很多因皇帝賜年号而得名的縣城,這是一件值得誇耀千年的喜事,而像麟遊這樣是年号起源地的,這可是第一遭。
仁壽宮始建于開皇十三年(公元593年),是由隋代建築大師宇文恺設計并督工,曆時兩年有餘建成。為了呵護這座宮殿的生态環境與維護皇家的權威,隋文帝下令該宮方圓百裡之内不得砍柴放牧和狩獵。
隋仁壽四年(604年),隋文帝在此離奇去世,廟号高祖,隋炀帝也于仁壽宮繼位。之後才過了不到20年,隋朝就滅亡了。
我們知道,隋朝與唐朝有着太多的淵源,北周、隋與唐的君主可以說都是自家人。唐朝不僅沿用了隋朝的大興城,而且還将仁壽宮納入了囊中,并于李世民時期進行了修繕和擴建,擴建之後改名成了“九成宮”。
在古代,人們把“高”的極限稱為“九霄”或是“九重天”,“九”字蘊含着“極限”的含義,九成宮就是借助了“九層”這個詞,意指其高大。
九重宮為隋唐兩朝重要的離宮别墅,是皇帝接見外國使臣,決定對外戰争等國家大事的重要場所,這與淳化漢甘泉宮的職能非常相似,也可以說這兩個宮與漢、唐長安城一道,貫穿着我國最繁盛的漢、唐兩朝,在我國的史學界擁有者極高的地位。
在九成宮裡,存有一塊由一代明君李世民題額,一代明相魏徵(征)撰文,一代書壇巨匠歐陽詢書丹的《九成宮醴泉銘碑》。
因這三位大家的參與,此碑也被譽為“三絕碑”,而其最令人稱絕的,當屬歐陽詢的書法藝術了。《九成宮醴泉銘碑》是歐陽詢的代表作,被譽為楷書之宗。
碑刻因皇上尋找水源的故事而立,因魏征借事谏言而名,因歐陽詢的楷書而傳頌,可謂是唐代先人留給後世的瑰寶。
可惜的是,存放這塊石碑的九成宮卻沒有遺留下來。據史料記載,唐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4月23日的夜晚,一場大雨導緻山洪暴發,由于宮殿剛好位于河谷之中,洪水帶來的萬頃泥土将其連帶着麟遊古縣,被深深地埋藏在了地下。
其實,早在隋炀帝大業年間之後,九成宮的附近就已允許民衆居住了。隋義甯元年,傳說由一隻美麗的鳳凰栖落于仁壽宮,隋恭帝下诏,在仁壽宮地域設置鳳栖郡。
第二年春天,又見宮内銀光閃閃,衆人見一隻白色的麒麟降臨于宮中信步遊走。據民間傳說描述,麒麟在活到1500年之後才會變得通體潔白,白色的麒麟無疑為神中之神,乃至高無上的祥瑞。隋恭帝随即下诏将鳳栖郡改名成了麟遊郡,所以“麟遊”所享的皇恩浩蕩可比即興賜個年号要高級多了。
1997年,麟遊縣決定以麒麟作為縣徽,鑄銅麒麟一尊,置于縣城東西大街什字。
如今該銅麒麟已遷至青蓮山廣場,東西大街十字的麒麟也換成了一尊玉麒麟。這兩隻麒麟加上仁壽宮巨型毛筆上的那一隻,外加步行闆橋兩端漢白玉護欄上的石獅,麟遊縣如今可謂充滿了麒麟的元素,這倒與南邊鳳翔區“以鳳為尊” 的城市文化非常相似。
講了這麼多麟遊的趣事,是時候把這座縣城的總體樣貌概括一下了。麟遊縣坐落在一個呈T字形的河谷之中,大緻可以分為東區、西區和南區。
這三片城區交彙的地方就是我前面講到的九重宮,可見這座宮殿在麟遊不隻是個旅遊景點,更是供民衆閑暇時間出來踏青的城市中心。
當然了,将九重宮作為縣城的中心在古代自然是不現實的,這會影響到皇家宮殿的肅穆與威嚴。
古代的麟遊縣位于九重宮以東五裡遠的緩坡上,名為“童山老城”,它始建于公元632年,直到1969年才因為新縣城的建設而退出曆史舞台。
由于明清時期的土質城牆依然存在,這座古城即使在山頂也很容易被發現。如果把這座城稱為古城的話,1969年之後開發的新麟遊縣我且稱它為老城。
老城的主街位于漆水河的北岸,東西南北大街在白麒麟的柱子處相交,一旁的麟遊影劇院料想應該是當時最熱鬧的地方。
由于傳統影院經營模式的凋敝,在漆河南岸新開發的青蓮山迅速吸引了民衆的目光,也難怪後來将十字街的銅麒麟搬到了這裡。
從梯道步行上山,山上除了一座廟宇和觀景台外,一朵由綠柱托起的青蓮格外地顯眼。清新淡雅的蓮花有着叫人息氣凝神的作用,可誰曾想過,這裡在隋唐時期曾為皇帝衛戍部隊的駐地。
唐高宗李治和唐代大詩人王維都曾登臨過此山,高歌吟誦着眼前宏偉的宮阙與秀美的河山。眼前的景象如今取而代之的是新時代的麟遊縣,一座僅有着幾萬人的小城獨享着隋唐皇家園林帶來的豐厚旅遊遺産,人均GDP是寶雞全域最高,想想也是蠻令人羨慕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