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印度大米禁令

印度大米禁令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1 17:33:34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苑基榮 楊沙沙】印度的糧食出口禁令可能再度收緊。路透社10日報道稱,強降雨破壞了印度夏季播種的水稻等關鍵作物,可能加劇印度的通脹,糧價上漲反過來促使新德裡方面對大米、小麥等糧食的出口施加更多限制。印度政府9月份頒布禁令,禁止出口用于畜禽養殖業的碎米,并對除印度香米外的大米出口征收20%的關稅。結合年初印度禁止小麥出口和全球地緣政治風險的上升,作為全球大米最大的出口國,印度大米禁令或引發全球糧價進一步上漲,刺激全球糧食安全的神經。印度最新的大米禁令将給全球糧價帶來哪些變數?中國是否受影響?《環球時報》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調查。

出口增長4178%之後

印度《鑄币報》報道稱,印度政府近日表示,今年印度大米可能會減産1000萬至1200萬噸,出于國内糧食安全考慮,印度政府收緊糧食出口。印度官方數據顯示,今年印度國内碎米價格一度飙升38%,出口量也一路走高。印度《商業标準報》網站稱,今年4-8月,相比2019年同期,印度碎米出口增長4178%。

印度大米禁令(印度最新大米禁令可能引發全球糧價進一步上漲)1

10月9日,印度安巴拉,糧食市場裡,工人們将一袋袋大米裝上卡車。(視覺中國)

《鑄币報》稱,除了強降雨,印度部分種植區夏季也遭遇高溫幹旱天氣,季風降雨量比平均水平低40%左右,導緻水稻種植面積減少8%。2021-2022财年印度全部大米産量預估為1.3億噸,其中1.11億噸産自6月至9月的雨季。加上高溫導緻印度小麥減産15%以上,印度不得不實施大米出口禁令,用大米替代減産的小麥。據悉,印度此次限制出口的大米主要是碎米。碎米雖然不像大豆等可作為主要飼料,但也可以作為飼料替代品,印度要保證本國經濟價值更高的畜牧業的飼料供應。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家全球戰略智庫國際大宗商品研究室主任王永中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化肥價格、天氣和地緣政治三方面因素導緻印度推出大米禁令。相對于小麥、玉米、大豆價格經常出現波動,印度大米價格一直比較穩定。但今年以來,全球化肥價格處于曆史高位,提高大米種植成本。尤其是俄烏沖突以來,俄羅斯和白俄羅斯這兩大鉀肥主要出口國出口被堵,導緻化肥價格持續上漲。

日經中文網以“最大的大米出口國印度開始‘囤糧’”為題報道稱,在疫情導緻的供應鍊混亂和俄烏局勢下,大米國際價格正在上漲,但印度更重視國内供應。印度此前已限制小麥和砂糖的出口,全球食品價格或将面臨新的上漲壓力。

越南和泰國将受益?

美國CNBC網站報道稱,印度大米出口約占全球大米貿易的40%,出口至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印度大米禁令,引發全球關注和緊張,擔憂全球糧食價格進一步上漲。

日本野村證券最新報告和美國CNBC網站報道均認為,印度大米出口禁令對亞洲各國的影響程度不一,其中印尼、菲律賓受到的沖擊最大。野村證券最新的報告稱,菲律賓進口大米占其消費總量的20%,是受大米禁令影響最大的國家。

不過,有些國家将從印度大米出口禁令中獲益,主要是泰國和越南。這兩個國家是世界第二和第三大大米出口國,将填補印度留下的市場空白。2021年,越南大米産量為4400萬噸,出口帶來31.33億美元的收益。泰國2021年大米産量為2140萬噸。據路透社報道,有交易商表示,随着印度出口商停止簽署新合同,買家正試圖從印度的競争對手泰國、越南和緬甸獲得大米供應。

一家全球貿易公司駐孟買的經銷商表示,印度一直是最便宜的大米供應國,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尼日利亞、貝甯和喀麥隆等非洲國家免受小麥和玉米價格上漲的影響。王永中認為,出口禁令和征收出口稅後,印度大米出口費用增加,這會推動國際市場上大米價格的上漲,增加低收入國家的負擔。

對中國影響多大

《商業标準報》網站近日報道稱,印度2021-2022财年出口碎米380萬-390萬噸,其中160萬噸出口中國。盡管如此,王永中認為,印度大米禁令對中國影響很小,“中國糧食儲備充足,碎米替代性又強,對中國影響微乎其微”。

對于印度大米的出口禁令,安徽荃銀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荃銀高科”)副總經理江三橋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該禁令對中國幾乎沒有影響。中國已經做到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之所以進口印度碎米,江三橋解釋稱,中國對大米進口有配額限制,但是對碎米沒有配額限制。碎米可以加入飼料中,補充國内玉米的供應不足,還可以做成過橋米線、螺蛳粉、米粉等産品,滿足國内市場的需求。

眼下,中國也正值秋收時節。中國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全國秋收進度過半,收獲進入高峰期。江三橋告訴記者,從安徽省來看,以小麥為主的夏糧增産,秋糧雖然受今年夏天的幹旱、高溫影響,但總體産量可以和去年持平。他總結道,秋糧豐收的主要原因,一是今年各級政府做了很多工作,組織協調節水、調水等抗旱工作,保證糧食收成;二是中國一些頭部種子企業多年來一直從事耐熱耐旱等種子的研發工作,今年這些優質的種子發揮很大作用,保證今年水稻的産量。

來源:環球時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