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禦寇①為伯昏無人②射,引之盈貫③,措④杯水其肘上,發之。镝⑤矢複沓,方矢複寓⑥。當是⑦時也,猶象人⑧也。
伯昏無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當與汝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之淵,若⑨能射乎?”
于是無人遂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之淵,背逡巡⑩,足二分垂在外,揖禦寇而進之。禦寇伏地,汗流至踵⑪。
伯昏無人曰:“夫至人⑫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⑬,神氣不變。今汝怵然⑭有恂目之志,爾于中也殆⑮矣夫!”
注釋列禦寇為伯昏無人表演射箭,他拉滿弓弦,放一杯水在臂肘上,把箭射出。前一支箭剛剛射出,後一支箭已搭在弦上,箭一支接一支連續射出。在這個時候,列禦寇像個木偶一樣,身體紋絲不動。
伯昏無人說:“你這是運用技巧,有心射箭的射法,而不是無心射箭的射法。我和你登上高山,站在搖晃的岩石上,下面是萬丈深淵,你能射箭嗎?”
于是伯昏無人登上高山,站在搖晃的岩石上,下面是萬丈深淵,他背對着深淵向後退,雙腳有十分之二懸空在岩石外面,然後向列禦寇拱手行禮,請他上來射箭。列禦寇吓得趴在地上,冷汗流到腳跟。
伯昏無人說:“道術最高的人,向上能夠查看青天,往下可以探測黃泉,在八方奔放自如,神色氣度始終不變。現在你害怕得頭暈目眩,你在精神上就已經崩潰了啊!”
說“殆”:“殆”的本義是“危險”,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殆”在文言文中還有以下常見的釋義。
列子,名禦寇,戰國時期的鄭國圃田(今河南鄭州)人。
列子是道家學派的重要傳承人物,介于老子與莊子之間,被後人尊奉為“沖虛真人”。
列子所著的《列子》,又名《沖虛真經》,是道家的一部經典著作,裡面的寓言故事,體現了道家對精神自由的心馳神往。
上文即選自《列子·黃帝》,在《列子·說符》中也記載了一則列子學習射箭的故事,内容如下:
關尹子教射
列子跟關尹子學習射箭,已經能夠自如地射中箭靶,于是前去拜見關尹子。
關尹子說:“你知道你射中箭靶的原因嗎?”
列子回答道:“我不知道。”
關尹子說:“那你的箭術還不行,回去繼續用心體會。”
列子回去後繼續刻苦練習箭術,三年過後,列子又去拜見關尹子,彙報自己的練習結果。
關尹子問道:“你現在知道射中箭靶的原因嗎?”
列子說:“我已經知道了。”
關尹子說:“可以了,掌握能夠射中的規律不要忘記,嚴格要求自己,就能每發必中。不僅是射箭,治理國家和修身做人也都是這樣。所以聖人不看存亡成敗的結果,而是注重發生的原因。”
這個故事說明了,做事即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要真正弄懂其中的道理,隻有這樣才算是融會貫通。
出處戰國·列子《列子·黃帝》
啟發與借鑒
列子的射箭技巧已經十分純熟,但當置身于危險的境地時,列子的心智就被周圍環境所困擾,無法專注于射箭。顯然,當時的列子還沒有達到至人無己的境界。
在現實生活中,尤其是競技體育,決定最終勝負的往往不再是個人的技術水平,而是心态。當患得患失、心有所慮時,就無法全神貫注,這時的經驗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表現。換句話說,一個人最大的敵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我愛文言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