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微書榜” 可以訂閱哦!
每
日
一
書
張居正
2005年,熊召政憑借這本書獲得了茅盾文學獎。
和《金瓯缺》那樣的曆史小說不同,《張居正》則以其故事性見長,金庸也曾評價說,他在看《張居正》時,被其故事所吸引,迫不及待地閱讀。
作品共分為四卷,分别是木蘭歌、水龍吟、金縷曲、火鳳凰。此書大概也可以歸到官場小說中來,故事以曆史為本,加以演繹與推想,将那段曆史中的紛争與權術,新政與變革描繪成一副波瀾壯闊的曆史畫面。
熟悉曆史的人都知道,萬曆朝作為明朝中興的時代,在中國的曆史上産生了不少成績,其最主要的功勞當然不是來自這位22年沒上過朝的皇帝,作為内閣首輔的張居正正是這一時代“萬曆新政”的主要推手。
他在任的十多年間,整饬吏治、刷新頹風,整肅教育、延攬濟世之才,革新稅賦、梳理财政。拯朱明王朝将傾之廈,使萬曆時期成為明朝最為富庶的時代。
其主事時聲勢顯赫,炙手可熱,聖眷優渥,無與倫比,但他隆葬歸天之際,即遭人非議之時,結果家産盡抄,爵封皆奪,禍連八旬老母,罪及子孫。他生前身後毀譽之懸殊,足見政治險惡、世态炎涼,今後人扼腕歎息。
然而張居正的下場其實是意料之中的。張居正雖然身居高位,但他對為官之道的理解并不深刻。他全力推行改革,将明朝的弊政革除,不知道觸犯了多少人的利益,在他得勢時,有權力做保證,倒也不會有危險。但一旦他失去了權勢,倒戈自然立刻就會出現。
正如商鞅不得善終一樣,張居正也沒能落得一個很好的下場。但是他們為國為民所做的努力,推動了社會的進步,這份功績卻是抹不掉的。
當然,張居正也許早就看到了這一點,但是他不在乎,因為他沒有精力。正如林則徐的那句話,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
為國家大義,犧牲自己又如何?張居正雖然死後被鞭屍,如果他泉下有知的話,倒應該也不會太介意。
掃碼即可關注我們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