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民事判決書,揭開了一場以高收益為誘餌的理财騙局。
投資者龐女士,投資250萬元購買了螞蟻财富發行的某陽光私募優先級基金,按照約定,她将得到年化收益12%的豐厚回報。但距離投資已過去三年,不僅沒有收到約定的返息,連本金也無法收回,怎麼回事?
約定年化收益12%
日前,裁判文書網公布了一則委托理财合同糾紛的民事判決書。2018年1月,年近六十的投資者龐女士,投資250萬元購買了京馬系列陽光私募基金,作為優先級結構化産品,合同約定基金投資周期12個月,每6個月返息6%。此外,合同還記載了扣除管理費後的淨收益,年化收益率為12%。
不過,合同到期後,不僅預期的高收益落空,龐女士的本金也未得到返還。龐女士提起訴訟,而北京螞蟻财富明德投資管理中心(以下簡稱螞蟻财富中心)、螞蟻财富(北京)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螞蟻财富公司)不僅沒有到庭應訴,也沒有提交相反證據。
圖片來源:裁判文書網
根據合同約定,螞蟻财富中心為合夥企業,螞蟻财富公司為管理人、普通合夥人;基金主要投資于螞蟻基金旗下京馬系列陽光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但龐女士提交的螞蟻财富中心的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報告證明,螞蟻财富中心沒有将她登記為合夥人。記者查詢基金業協會網站公示信息,也并未發現有相關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登記記錄。
真螞蟻遇上假“李鬼”
實際上,這兩家螞蟻财富公司,并不是大家所熟知的“螞蟻”公司。
天眼查信息顯示,該公司成立于2015年,實控人向中帥,同時也是螞蟻财富(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螞蟻共創科技管理中心(有限合夥)等多家“螞蟻”公司的大股東,這些公司均屬于名為“螞蟻金融”的集團。向中帥的簡介也顯示,其為“螞蟻金融創始人”。不過,記者查詢天眼查信息發現,該“螞蟻金融”集團,與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螞蟻金服(杭州)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等在任職關系、法人關系上并無直接交集。
龐女士并非唯一的受害者。記者查詢天眼查信息發現,螞蟻财富公司涉及274條司法風險,其中,包括23條民間借貸糾紛,9條委托理财合同糾紛,以及3條借款合同糾紛。
圖片來源:天眼查
最終,法院判定,螞蟻财富中心、螞蟻公司于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内,共同返還龐女士投資本金250萬元、合同期内收益30萬元,以及合同到期後至實際給付本金之日,按照年利率12%的标準支付利息。
不過,即便勝訴,投資者追回本金之路也十分艱難。據裁判文書網顯示,部分涉及上述兩家“螞蟻”公司委托理财合同糾紛的訴訟已進入執行階段,法院依法向被執行人發出執行通知書、報告财産令,并傳喚了被執行人。但由于未發現被執行人有足額可供執行的财産,原告也無法提供其可供執行的财産線索,最終,以實現債權金額0元終結執行程序。
編輯:王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