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曆史上著名的春秋筆法案例

曆史上著名的春秋筆法案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9 10:27:59
1、東晉是中國藝術史的爆發期

在中國文化思想史上,先秦是中國思想的開啟和頂峰時代,而中國藝術史上的開啟和爆發期,則在魏晉,尤其是東晉,

說東晉開啟了中國人的藝術心靈,并達到了藝術創造的頂峰,雖然有些武斷和誇張的成分,但也不算太過分。

讓我們簡單述說一下魏晉的藝術成就:

首先是書法。

書法是中國所獨有的藝術形式,而在中國藝術界,書法是最抽象、最深邃、最靈性的藝術形式。

書法首先是一種書寫技術,本來是循着實用的目的演進的,文字的筆畫越來越從象形變得抽象,簡單,方便書寫,方便辨認,寫起來更快捷。

但是到了魏晉,尤其是在東晉,給書法的實用功能背後,灌注了藝術色彩,并且在王羲之達到了頂峰。

唐人從東晉人的書法藝術創造中,提升出某些法度,作為中國書法藝術的準則規範供後人師法,但晉人鮮活的藝術個性和創造力已經大打折扣。

曆史上著名的春秋筆法案例(當晉人借用莊子之眼)1

其次是繪畫。

直到兩漢,繪畫還是畫匠的技術,主要題材是畫人物,追求的目标無非是畫得像不像,以及通過繪畫來宣傳儒家道德倫理。

用今天的話講,這基本上屬于實用美學的範疇。

直到東晉,開始了繪畫藝術的飛躍,大量士人的加入,使得繪畫不再追求形似,而是追求傳神。

東晉大畫家戴逵,根據前朝人的描述,給西晉名士裴楷畫像,在其臉上多畫了三撇胡子。

實際上,裴楷是沒有胡子的。但是曾經見過裴楷的老者卻都說,戴逵這三撇胡子加得好,比裴楷還像裴楷。

而大畫家顧恺之根據曹植的詩,畫的《洛神賦》更是成為後代的仰望。

曆史上著名的春秋筆法案例(當晉人借用莊子之眼)2

東晉還開創了山水畫這一全新的題材

山水本來是人物畫的背景,但在東晉繪畫中,人越來越小,最後被微縮了,不見了,山水成了畫的主體。

東晉的晉明帝《輕舟迅邁圖》、衛協的《宴瑤池圖》、戴逵的《吳中溪山邑居圖》,都是當時山水畫的名作,但還是把山水當成人物的背景來畫,直到顧恺之的《雪霁望五老峰圖》,則徹底把山水本身當成主題内容了。

到了南朝,開始出現大量的以山水本身為主體的畫,即山水畫。

代表人物是劉宋的宗炳,他一輩子都在遊山水,到老怕走不動了,再也看不到了,就把一生所見佳山水,全部畫在牆上。

曆史上著名的春秋筆法案例(當晉人借用莊子之眼)3

山水田園詩、賦、散文。

東晉開創了玄言詩和山水田園詩、賦、散文。不再糾纏于人事和情感了。

現存的東晉百餘篇賦作中,山水賦将近20篇,其中的代表作有郭璞《江賦》、庾闡《海賦》、孫綽《望海賦》、顧恺之《湘川賦》、曹毗《觀濤賦》等。

看過其中幾篇,給人最突出的印象是,裡面基本上不涉及人,也甚少涉及人的情緒,幾乎完全是對山水之美的描繪,和對山水滿滿的欣賞與崇拜。

東晉開創的山水田園詩賦的路子,到東晉末年和南朝才達到了頂峰,田園詩的頂峰是陶淵明(後面将另外撰文讨論),山水詩的頂峰是謝靈運,山水散文的頂峰是吳均。

下面再拿出吳均這篇著名的山水賦,《與朱元思書》,供大家圍觀一下: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缥碧,千丈見底。遊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嘤嘤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鸢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按:其實直到南朝,山水詩賦才達到頂峰,山水畫也是到了南朝才得到大爆發。其背後更曲折的原因,我們到下一章才解開謎團。】

曆史上著名的春秋筆法案例(當晉人借用莊子之眼)4

2、莊子的“無用”與藝術心靈

而發生在東晉的所有這些藝術上的轉折,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就是對實用功能的擺脫,就是追求無用。

正是這種傾向,成為東晉藝術大爆發的源泉。而這又與東晉對莊子意境的崇尚有關。

先秦諸子為中國文化傳統幾乎開拓了所有的可能空間,種下了中國民族文化的基因密碼,以後的時代,不過都是對這種基因密碼的一種展開而已。

而在這其中,莊子開拓了其中最為奇葩的一個精神境界,簡單地說,就是無用,或者準确地說叫做無用之用:

在其《逍遙遊》中,提出了無名、無功、無我。最後,在于惠施的對話中點出了“無用”:

“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寝卧其下……”

在其《齊物論》中進一步闡述,隻有做到吾喪我,才能聽到天籁之音。

在其《秋水篇》,又進一步明确,實際上人隻有放棄各種功名、和自我的執念,才能洞見到一片神機。

在其《知北遊》中,又明确提出: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明理而不說”

這都很明确地告訴人們:隻有放下了各種功利的因果鍊,超脫各種成敗、榮辱、利害、生死的執念,才能看到事物本真的樣子。

曆史上著名的春秋筆法案例(當晉人借用莊子之眼)5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其實都是循着功利因果鍊來構築的對天地萬物的看法的,并且是基于利害、成敗,而生成對事物的各種情感和好惡。

而恰恰是這種功利的視角,妨害了我們的藝術發現。

難怪豐子恺說過這樣一句話:什麼是藝術?藝術就是沒用的東西!

我第一次看到豐子恺的《人散後,一鈎新月天如水》,就無可救藥地愛上了他的漫畫。

為此有機會找他寫的《藝術史》來讀,結果才翻了沒幾頁,就看到了這句話:“藝術是無用的。”

我但是怎麼都無法理解這句話。這成了我的一個心結,直到現在,才終于明白問題出在哪裡。

豐子恺的漫畫裡面,畫孩子畫得最多,而且非常有感染力。

我本性不喜歡孩子,但是看了也被感染了。

印象最深的就是《寶寶兩隻腳,椅子四隻腳》。你從中可以看到什麼東西?就是撲面而來的童趣。

童趣,對我們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事情,為啥豐子恺發現了,我們卻沒發現呢?

一想到孩子,我們立即會聯想到各種吵鬧,和一把屎一把尿的各種麻煩;到了當代,更增加了望子成龍、升學壓力、各種興趣班補課,各種人生的期待……

你看,不論是愛孩子,還是恨孩子,全都是從功利的角度在想孩子。沒有一個是超越功利的。而一旦超越了功利,則童趣自然呈現了。

曆史上著名的春秋筆法案例(當晉人借用莊子之眼)6

這讓我又想起了一件小事:和兩個女同事采蘑菇。

我剛工作時的一個小單位,在北京西山八大處,這裡緊挨着西山,有一年夏日午後,剛下過雨,我忽然興緻勃發,要去後山采蘑菇,有兩個年輕的女同事欣然跟從。

兩個女同事對待蘑菇的不同态度,讓我至今記得。

一個女同事是文學碩士,每看到一叢蘑菇,總會欣賞一下,哇,她應該是看到腐質敗葉裡面鑽出來的晶瑩剔透的小精靈,震撼一下,欣賞一下 ,憐惜一下,然後才小心翼翼地,把這些小精靈從髒兮兮的泥土中搶救出來。

這其實就是藝術的态度。

另一個女同事是單位的打字員,沒上過大學,她摘蘑菇的樣子,就是一把一把地薅,連根帶泥土,腐枝敗葉,全都被她薅進口袋裡。她采集的是食材,追求的是效率。

這是實用主義的态度。

所以,再放眼一看,在當代人類的所有算得上學問的東西裡面,唯有“藝術”,是沒得用的。

凡是任何物品,隻要摻雜了藝術的成分,基本上就等于沒有實用價值的成分。

比如你買一件家具,其中的藝術成分越多,你浪費在這件家具上的沒有使用價值的錢越多。

當然了,藝術家,也是人類社會裡面最沒有實用價值的一群人。

3、東晉的莊子信仰與東晉藝術心靈的開啟

莊子是戰國中晚期人,但是,他的思想在整個兩漢一直都無人理睬。

直到魏晉的竹林七賢時代,才重新為稽阮發掘,又經曆西晉的郭象對《莊子》的經典解讀,《莊子》變成了一般士人可讀的思想營養,直到東晉,形成了莊子崇拜的熱潮。

于是,莊子的無用之用的思想,開啟東晉人的藝術心靈。

當晉人借用莊子的“無用”之眼,超脫功利的因果鍊來看事情的時候,事物之美就呈現出來。

支道林愛養馬。當時東晉人都不騎馬,而是坐船或者坐肩輿。

從功利的角度說,支道林養馬就很奇怪,結果支道林說,我喜歡馬的飄逸。

看,當馬被從騎乘的功利因果鍊中超脫出來以後,馬的飄逸就呈現出來了。

王羲之愛鵝,自己養了一池子大鵝還不算,又聽說有個老婆婆家養得一隻好鵝,就專門去看。

結果老婆婆聽到有達官顯貴上門,沒什麼好招待,就把大鵝殺了接待。搞得王羲之掃興而歸。

曆史上著名的春秋筆法案例(當晉人借用莊子之眼)7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功利因果鍊和藝術心靈的沖突。

當晉人放下對山水的功利因果鍊的時候,山水本身的美,自然就呈現出來了。

田園,本身是農民種莊稼生産糧食的地方;山水,本來是漁樵獵手砍柴打獵捉魚的地方,或者是出産木材的地方,或者是猛獸毒蟲出沒的令人恐懼的地方。

而士人的工作場景,本來就應該是官府衙門,與山水田園無關。

遊山玩水,那是不務正業,閑的。

東晉人對莊子的崇拜,讓他們超越了一切功利實用的因果鍊,對山水田園打開了慧眼。

而那些山水畫、田園詩、以及書法藝術上的創造,幾乎都可以從這找到靈感源泉。

【按:在今天,旅遊已經變成了旅遊産業,是一項有錢人的消費,再也不是一項閑的事情了。

但今日中國的旅遊産業經營者,卻往往忽略甚至迷失着旅遊背後的本質:非功利性。

不管大家有沒有受過莊子的熏陶,遊客的本來心态,是基于對其所處的功利因果鍊的擺脫而來。

結果現在旅遊景點,又把功利的因果鍊搬回來了:各種購物;各種都市化設施在旅遊景點的重建;各種容易讓人聯想到社會等級、貧富差距的旅遊消費(吃飯、住宿、交通工具)……

所以,一切好的旅遊,越是讓人忘掉功利,越成功;越是讓人重新聯想起功利,越失敗。】

王羲之說:争先非吾事,靜照在忘求。【《答許詢詩》。】

靜照之下,山水之美才撲面而來。“靜照”,是一切藝術生活的起點。

晚唐司空圖對東晉人的詩品十分推崇,總結其藝術心靈說:“空潭寫春,古鏡照神。”

總之,放下功利的因果鍊,才能還原自然的真相,發現天地的大美、四時的明法、天地的明理。

難怪凡是搞藝術的人,都那麼愛莊子。莊子是藝術家們洞破一切的藝術發現之源。

但是且慢,好像哪裡不對:

你放下馬的騎乘功能,發現了馬的飄逸,但這是馬的真相嗎?馬自己又怎麼看呢?

中國文人喜歡松竹梅蘭。放下功利的因果鍊,松樹不再是木材或者木柴了,“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于是我們在松樹身上發現了它的擔當精神;

放下功利的因果鍊,蘭花也不再是一團沒啥用的破草,而是讓我們發現它在無人欣賞的幽暗之處,仍然發出馨香的品質……

問題是,松竹梅蘭,都同意你們這些說法麼?這真的是事物的真相麼?

作者:專欄《探尋魏晉風度的心迹》主講人——徐華

更多精彩講解,進入專欄觀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