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
江邊楓樹與船上漁火,難抵我獨自傍愁而眠。
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
半夜裡敲響的鐘聲傳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注釋
楓橋:在今蘇州市阊門外。
夜泊:夜間把船停靠在岸邊。
烏啼:一說為烏鴉啼鳴,一說為烏啼鎮。
霜滿天:霜,不可能滿天,這個“霜”字應當體會作嚴寒;霜滿天,是空氣極冷的形象語。
江楓:一般解釋作“江邊楓樹”,江指吳淞江,源自太湖,流經上海,彙入長江,俗稱蘇州河。另外有人認為指“江村橋”和“楓橋”。“楓橋”在吳縣南門(阊阖門)外西郊,本名“封橋”,因張繼此詩而改為“楓橋”。
漁火:通常解釋,“魚火”就是漁船上的燈火;也有說法指“漁火”實際上就是一同打漁的夥伴。
對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楓和漁火二詞拟人化。就是後世有不解詩的人,懷疑江楓漁火怎麼能對愁眠,于是附會出一種講法,說愁眠是寒山寺對面的山名。
姑蘇:蘇州的别稱,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楓橋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傳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蘇州市西楓橋鎮。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楓橋寺;另一種說法,“寒山”乃泛指肅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經數次重建,現在的寺宇,為太平天國以後新建。寺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日本人運走,下落不明。
夜半鐘聲:當今的佛寺(春節)半夜敲鐘,但當時有半夜敲鐘的習慣,也叫「無常鐘」或「分夜鐘」。宋朝大文豪歐陽修曾提出疑問表示:“詩人為了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說不通,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張繼詩句“夜半鐘聲到客船”,句子雖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鐘的道理?”可是經過許多人的實地查訪,才知蘇州和鄰近地區的佛寺,有打半夜鐘的風俗。
賞析
這首七絕以一“愁”字統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後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鐘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江畔秋夜漁火點點,羁旅客子卧聞靜夜鐘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為後世典範的藝術境界。
全詩抓住一個“愁”字展開。如果說“月落烏啼霜滿天”多少透示着凄清悲涼,那麼“江楓漁火”難道不給詩人一點光明與溫暖嗎?然而,“對愁眠”卻凸現在人們面前。旅途的孤獨、寂寞,牽起詩人的滿懷愁緒,更遇上殘月銜山、烏鴉悲啼,滿目寒霜灑遍江天,一個迷茫、凄清、寂寥的背景已經形成,奠定了全詩以“愁”為中心的基調。人在逆境中(從詩的字裡行間可以品味出來),最忌的是景物傷懷,詩人泊船于楓橋之下,本來心情就已凄恻,卻偏逢殘月。外出旅遊者(也許作者不是旅遊家)往往會對家人無限牽挂,可謂歸心似箭,盼望與家人團圓,然而,他卻客舟孤苦、愁懷難遣。殘月也許已給詩人一絲莫名的預示,更兼烏鴉悲鳴的不祥之兆!(聽到烏鴉啼叫,人們都會将其與不詳聯系)滿天的飛霜又怎能不令詩人一陣陣心寒?
“江楓漁火對愁眠”。經霜後鮮紅似火的楓葉與漁船上星星點點的燈火,在霜天夜晚呈現出一種朦胧美,給這幅秋江月夜圖平添幾分悅目賞心的風姿,繪景已達到美得無瑕的境界!然而,作者着力渲染秋江月夜的美景時,筆束一頓便繪出一個“愁”字來。作者為什麼愁?有幾多愁?景愈美則情(愁)愈烈。詩人面對美景,卻沒有半點的歡樂,愁得輾轉反側,這是為什麼?我們回顧前文“月落”、“烏啼”、“霜滿天”,俗話說天黑怕鬼,詩人心中的“鬼”是什麼?是他的仕途得失、宦海沉浮?還是家事索懷、親朋離散?詩中沒說,不得而知。但詩人無心欣賞夜景、孤獨難眠,我們不難想象他心中之愁。郁結難抒,确實不是言語說得清的。從他害怕烏啼,我們可以覺察他心中一定有什麼事(或人)令他擔心,以至烏鴉的啼叫聲也令他心煩意亂。霜,是詩人描繪的這幅秋江月夜圖的組成部分。玉屑般的飛霜給人一種素雅高潔的美感,然而和“烏啼”“愁眠”聯系起來理解,這霜就有點“不妙”了。既然詩人聽到烏啼已感意亂,那麼飛霜豈不是令他心寒嗎?意亂心煩自是他“愁眠”之因了。“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夜,靜得可怕,靜得令人難以入睡。
詩的前幅布景密度很大,十四個字寫了六種景象,後幅卻特别疏朗,兩句詩隻寫了一件事:卧聞山寺夜鐘。這是因為,詩人在楓橋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鮮明深刻、最具詩意美的感覺印象,就是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月落烏啼、霜天寒夜、江楓漁火、孤舟客子等景象,固然已從各方面顯示出楓橋夜泊的特征,但還不足以盡傳它的神韻。在暗夜中,人的聽覺升居為對外界事物景象感受的首位。而靜夜鐘聲,給予人的印象又特别強烈。這樣,“夜半鐘聲”就不但襯托出了夜的靜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詩人卧聽疏鐘時的種種難以言傳的感受也就盡在不言中了。
《楓橋夜泊》是一首情與景交織在一起的古詩,全詩除了“對愁眠”外,其餘都是刻意繪景。它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過描繪秋江月夜的美景,間接而自然地把詩人旅途寂寞的郁結愁思寄托于景物而抒發出來。欲抒情,先繪景,情随景發,是這首古詩顯著的藝術特點。由此可見,在借景抒情的古詩中,作者的情感是通過所描繪的景物來抒發的。在教學這類古詩時,我們既要欣賞作者描繪的景物,更重要的是理解他憑借景物巧妙抒情的技巧,這樣才能真正地讀懂了古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