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君來不遇我我到不逢君

君來不遇我我到不逢君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8 10:57:11

君來不遇我我到不逢君?【光明論壇·溫故】 ,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君來不遇我我到不逢君?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君來不遇我我到不逢君(勸君參透短長理)1

君來不遇我我到不逢君

【光明論壇·溫故】

1月27日召開的全國組織部長會議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提供堅強組織保證。為政之道,莫先乎用人。曾于2018年7月3日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引用“勸君參透短長理,自有人才湧似雲”一語,闡發組工幹部善于發現人才、樂于培養人才、合理使用人才的用人之道。

“勸君參透短長理,自有人才湧似雲”,意思是參透一個人的長處和短處,可用的人才自然會如雲湧現。韓愈曾借《馬說》感歎:“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千裡馬并非世所罕見,但能識别千裡馬的伯樂卻寥寥無幾。馭馬之人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不能按照對待千裡馬的方式鞭策它、喂養它,更無法領悟其嘶鳴之意,那麼千裡馬自然“才美不外見”。這段感慨說明,人才固然難得,但是善于發現和培養人才的特殊人才更為難得。組工幹部要有敏銳的洞察力慧眼識珠,還要有開闊的胸襟為人才甘當人梯,更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膽識和氣魄。有此伯樂方可使千裡馬脫穎而出。

實際上,在中國文化的視野裡,每個人都有可能是“人才”,人是宇宙大化流行中最為高貴的因素。《禮記·禮運》講:“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中庸》亦有言:“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人若能盡其性、盡人之性、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自然賦予人以道德本性,依循人的本性即人道,修養人的本性即教化。人應體察這一本性,助推他人和萬物成就自身。所以唯有人能夠參贊萬物化育、擔當天地之心。如此,每個人都有成為“人才”的潛質。進一步分析,雖然人皆有禀賦才具,其具體表現又各不相同。《論語·衛靈公》有言:“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對此朱熹解為:“蓋君子于細事未必可觀,而材德足以任重;小人雖器量淺狹,而未必無一長可取。”無論是德性深厚還是心胸狹窄,隻要用對了地方,就能發揮各自的長處。如此看來,天下多是可用之人。這就是“勸君參透短長理,自有人才湧似雲”。

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參透短長理”。孔子的見解很有啟發。《論語·為政》講:“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考察一個人都結交什麼樣的朋友,觀察他為達目的采取什麼樣的方法,進一步了解他的心态——他于何安心、因何不安。如果掌握了這些信息,一個人怎麼能藏得住呢?因此,考察幹部既需要“望遠鏡”,又需要“顯微鏡”。“望遠鏡”考察的是政治素質和人民立場等問題,“顯微鏡”要求從工作瑣事和日常生活上見微知著。要既聽其言、更觀其行,既察其表、更析其裡。隻有從多個角度入手,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有群衆口碑的好幹部遴選出來。另外,參透短長之理,是指不僅要參透“人”,而且還要參透“事”。什麼樣的事情需要什麼樣的人去做,什麼樣的時機需要選拔出什麼樣的人才,這些複雜的情況都需要組工幹部認真思考、透徹領悟,根據“人事相宜”的原則,把合适的人安放到合适的位置,使其最大限度地發揮才能,推動事業進步。

因此,正确合理地選人用人實屬不易,它不僅要求有知事識人的本領,還要求有惜才愛才的心胸,更要求有教化培育的使命感。這種境界、格局和本領需要長久的經驗積累和智慧磨砺,必經“衆裡尋他千百度”的不懈努力,方可于“燈火闌珊處”發現可造之才和可用之人。這項任務對組工幹部的道德操守亦有很高的要求,必須放下一己私念,體現出“鐵肩擔道義”的忠誠公道。選人用人必須忠誠于人民、忠誠于黨和國家的事業,秉持公道任人唯賢。秉持公道不僅僅是摒棄利益交換,它更深層的含義在于不被主觀意見所蒙蔽,做到“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對于所欣賞的人能看到他的不足,對于所厭惡的人能看到他的長處。育才造士乃是為國之本,隻有客觀、全面、辯證地考察幹部,才能知人善任,集聚愛國奉獻的各方面優秀人才,持續為國家的發展固本培元。

(作者:王海英,系北京體育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