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遇見熱愛工作的同事

遇見熱愛工作的同事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6-26 17:36:26

遇見熱愛工作的同事?工作是巧遇,就是人有了工作,等于人與工作的恰好遇見或者意外相遇;同事是邂逅,就是人與人在同一單位或者部門工作,等于不期而遇或者偶然相遇顯然,巧遇、邂逅是一個美好的立意和理想的願景,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遇見熱愛工作的同事?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遇見熱愛工作的同事(工作是巧遇同事是邂逅)1

遇見熱愛工作的同事

工作是巧遇,就是人有了工作,等于人與工作的恰好遇見或者意外相遇;同事是邂逅,就是人與人在同一單位或者部門工作,等于不期而遇或者偶然相遇。顯然,巧遇、邂逅是一個美好的立意和理想的願景。

為了适應煤炭工業發展對經濟管理人才的需求,1985年12月,經原國家教委批準,中國煤炭經濟學院(現山東工商學院)正式成立,隸屬煤炭工業部領導,面向全國招生,畢業生面向全國分配。

1986年3月,中國煤炭經濟學院破土動工;7月, 51名來自北京大學、複旦大學、山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等全國知名院校青年才俊,懷揣國家計劃分配“派遣證”,前來報到就職,筆者即為其中一員;9月,學校又迎來第一批107名全日制本專科大學生,創造了我國普通高校“當年建校、當年招生”的曆史。

30年前的煙台東郊海濱,俨然漁村農莊景象,公共交通不便,生活設施不全。偌大的校園冷清荒涼,沒有校門,沒有圍牆,隻有空落落的幾棟樓房,白天一望無際的荒草盡入眼簾,晚上呼嘯的北風夾帶着海水的潮汐聲令人孤寂。然而,師生員工的工作、學習、生活熱情依然很高,一種責任心和創業的成就感,促使他們心甘情願地為學校的建設奉獻着青春,貢獻着才幹。

那時的中國煤炭經濟學院剛剛組建,那時的51名青年才俊恰好畢業。試想,如果這所學校不是1986年組建,或者這些青年才俊不是1986年畢業,它與他們如何相遇?它與他們,或者他們與它,又如何不離不棄,相守以遠?這就如同人與人之“巧遇”,毋庸事先約定。

因為我是曆史學專業畢業的,學校沒有開設這樣的專業,也沒有多少這方面的課程,我被安排到了人事處 ,從事人事管理工作,這一幹就是十多年,直到1998年1月。

這期間,為了學校的發展,各類人才被絡繹不絕地從四面八方引進過來,人事處的管理人員也在不斷增加。

ZYJ同志,1988年7月由内蒙古呼和浩特調入中國煤炭經濟學院人事處工作;ZXY同志,1989年8月由江蘇徐州調入中國煤炭經濟學院人事處工作;XKJ同志,1991年7月由河北秦皇島畢業分配來中國煤炭經濟學院人事處工作。這樣,除了年齡稍大的處領導和三位女同事(她們不久因調出、退休等原因而離開人事處)之外,人事處聚集了我們這四位“60後”骨幹,具體分工是:ZYJ同志負責職稱評定,ZXY同志負責人事信息,ZKZ同志負責人事調配,ZYJ同志負責勞動工資。就這樣,來自天南地北互不相知、互不瓜葛的四個自然個體,為了事業、為了生活、為了理想,不期而遇地走到了一起,成為人生黃金期天天相見、天天言語、同處一屋檐下的工作“夥伴”。

我們立足本職,胸懷整體,根據崗位分工,按照職責要求,充分發揮各自的主觀能動性,認真而又規範地完成好每一項任務,決不自以為是,不識大體。

我們密切配合,默契行事,做到拾遺補缺,排憂解惑,如果有誰遇到棘手的問題、困難的任務、緊急的事情、遺漏的事項,其他人都會第一時間主動擔當,決不袖手旁觀,坐視不理。

我們不争不搶,不攀不附,始終保持向上、向好、向善、向和的處事風格,說好該說的話,做好該做的事,為好該為的人,襟懷坦蕩,表裡如一,決不陽奉陰違,面從腹诽。

我們好學思進,彼此勉勵,不僅認真學習與新形勢發展要求相适應的人事管理工作理論與知識,還努力掌握現代化人事管理工作技能與方法,不斷提高人事管理工作質量與水平,決不因循守舊,不思進取。

我們和善以誠,關愛以敬,工作上互為支撐,生活上也相互照應。誰家若有大事小情,其他人則會登門相幫;每逢過年過節、假期禮拜,四家人聚一聚、玩一玩則是常事。雖然如此,我們仍然保持正念、正見、正語、正行之道德品格,決不拉幫結派,團團夥夥。

歸納起來,凝聚我們四人的是正直、真誠、寬容、尊重、擔當、奉獻、關愛、無私、信任、協作。這些都是珍惜工作、善待同事的關鍵詞,除此無它。

1997年11月,學校順利通過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以此為契機,學校結束了痛苦掙紮、徘徊不前的曆史。1998年以後,學校高歌猛進、日新月異,辦學規模、辦學質量、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随着事業的不斷發展壯大,學校自然要擴充原有的機構設置,調整原有的人員崗位,我們四個工作“夥伴”也先後被納入調整之列:

1998年1月,ZKZ同志被調出人事處,到外語系任職;2001年4月,ZYJ同志被調出人事處,亦到外語系任職;2003年3月,ZXY同志被調出人事處,到保衛處任職;隻有XKJ同志留任人事處,直到2011年6月調至監察處任職。以此算來:在中國煤炭經濟學院人事處,我們四人一起共事時間為7年,兩兩共事時間最長為12年。

這以後,雖然我們四人已不在一個部門共事,都變換了多個工作崗位,都由一名普通管理人員升職為部門負責人,ZYJ同志還由煙台調到了濟南,由濟南又調到了北京,但我們四人結下的工作情感與生活友誼,都不曾因此而散淡而遺忘,每每回想起來,仍是件值得慶幸和珍惜的人生經曆;每每路上不期而遇,或一個電話,或一個微信,或一個郵件,便會有一種濃濃的親切感;每每獲知誰有了新的“動向”,便會主動發出問詢,對喜事分享,對孬事分憂!所以,無論ZXY、ZKZ、XKJ三人到濟南、到北京,還是ZYJ回煙台,隻要時間允許,我們都會相邀聚首,或聊聊天,或叙叙舊,或喝喝茶,或喝喝酒,或拍拍照。

這些,都是因為有了中國煤炭經濟學院,才給我們帶來了這樣的巧遇與邂逅!盡管我們不像自己的同窗那樣,一開始就被國家分配到一個比較好的單位,能站得上更高的事業發展平台,可以借力,可以借勢,但我們仍然有激情,有動力,因為我們是創業者,我們是拓荒人!由此我們感歎:

人,自從離開母體,便要進入社會,而要進入社會,就要有份社會工作。這樣,社會就成為人生舞台,工作就成為人生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人就成為在人生舞台上扮演一定角色的一名演員。所以,舞台能不能站穩,角色能不能生動,關鍵看演員能不能演好!這就要求人一要珍惜你的工作,二要善待你的同事。當然,珍惜了工作,就一定能善待同事;善待了同事,也一定能珍惜工作。珍惜工作和善待同事兩者相輔相成,互為促進。

人,總認為工作苦、工作累、工作煩,所以,無論什麼人,對工作都或多或少有抵觸、厭倦心理。但是,工作是人謀生處世的途徑和手段,人隻有工作,才能立足社會,豐富自我。人如果不工作,不用說吃什麼喝什麼,人生肯定不會色彩斑斓!所以,工作是人生的常态,不工作才是人生的變态!無論人抵觸不抵觸、厭倦不厭倦工作,都得按照标準的崗位要求完成規定的工作任務,不可有些許的懈怠!否則,人就會被工作所淘汰,即使“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那也得花費時間和精力從頭再來!

工作中,同事間多是協同共進關系,不是你多了我就少了,你好了我就孬了,你優了我就劣了,你升了我就降了,凡事沒有那麼絕對!如果一個單位或部門内的同事間能相互配合,相互提攜,相互欣賞,相互支撐,這個單位或部門一定會給人以一種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能量感,什麼考核評優、提職晉級,都會你好我好大家好,你升我升大家升!如果互不服氣,互不配合,互相拆台,互看笑話,單位或部門肯定會四分五裂,矛盾重重,如若這般,每到關鍵時刻,外人既沒閑功夫、也沒多餘的精力,為你們那些“雞零狗碎”分個是非曲直或者孰是孰非。到頭來,什麼好事也輪不到你這個單位或部門;同樣,你這個單位或部門的每一位成員,也隻有等下一次、下一次、再下一次了!

人,從事什麼工作,不是一出生就約定好的,也不是該工作就非得由你來擔任。所以,無論是你選擇了某種工作,還是某種工作選擇了你,你與工作的結合,或者工作與你的牽手,純屬巧遇。

無論你和誰是同事,都不是你事先挑選來的,你也不是同事事先約定好的。所以,你和同事能在一個單位或部門相識相知相伴,純屬邂逅。

既然是巧遇,又是邂逅,這就是人生旅途莫大的緣分。既然是緣分,就得好好珍惜,用心善待!所以,請珍惜你的工作,因為工作能豐富你的生活,工作不是負擔,而是人生;請善待你的同事,因為同事能陪伴你的經曆,同事不是對手,而是夥伴!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我們四人都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或九十年代初,按照國家計劃分配來到中國煤炭經濟學院的,那時我們都二十幾歲。現如今,時代已進入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我們四人中最小的那位業已五十多歲,我們人生的黃金期都奉獻給了中國煤炭經濟學院(現山東工商學院),我們四人也都在此相互見證了彼此的成長旅程和生活經曆。

2016年,在山東工商學院建校30周年之時,我們四人建立了一個微信群,取名曰“四點共圓”。四點共圓是個數學定理,即:如果同一平面内的四個點在同一個圓上,則稱這四個點共圓,簡稱“四點共圓”。它有三個性質:一是共圓的四個點所連成同側共底的兩個三角形的頂角相等;二是圓内接四邊形的對角互補;三是圓内接四邊形的外角等于内對角。我們之所以取“四點共圓”為微信群名,就是借其三個性質的字面涵義,紀念我們四人:曾在同一部門、同一職責範圍内,地位平等、角色互補、内外一緻,志同道合!

我們至今很懷念四人攜手共事、并肩同進的那段時光、那種氛圍、那種心境、那種精氣神!盡管那時物質貧乏,條件寒酸,但我們很放松,我們很快樂,我們很努力,我們很幸福!

山東工商學院 張開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