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順/文
前幾天讀了森林先生在《鳴沙好友群》推薦的秦鵬生學長寫的關于中甯西瓜的文章,讓我想到了鳴沙的“早花瓜”,對參與賣瓜的經曆記憶猶新。
俗語雲:“王婆賣瓜,自賣自誇”,我四十年前(1983年)賣瓜,卻是“傻瓜賣瓜,誰要誰拿”。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農業首先進行改革,農村實行土地承包,農民開始自行單幹。說實話,種經濟作物比種小麥收入高得多。我們鳴沙鄉思想先進的父老鄉親就在責任田裡種上了西瓜,記得瓜的品種叫“早花瓜”,一度時間“早花瓜”出了名,曾經成為中甯鳴沙僅次于枸杞的一個品牌。
我們家也種了三畝,我那時因為在備戰高考,所以父母是不讓我去地裡幹活的。但從父母的交談中,我也知道了種瓜是一項很辛苦的活。三月份要打闆點瓜(種瓜),就是把田切割成一米二寬的條形闆塊,長度與田一樣長,一般三四十米,然後在闆面覆上地膜,開始點瓜。點瓜的人要有手氣(實際上是技術),手氣不好的人點的瓜出苗慢且出苗率低,我家的瓜出苗早且出苗齊。四月份天氣比較冷,為了不讓小苗受凍,勤勞的瓜農們一般晚上用泥碗碗(用泥土制做的口徑二十厘米左右的碗)将瓜苗扣住,早上太陽出來後再接開。五月份瓜秧開始扯條的時候,就要把騷條(不結瓜的廢瓜秧)打掉(用手掐去),這也是個眼力活,要處理的得當,不然就會把結瓜的秧打掉了。六月份西瓜開花了,有條件的家庭要給每棵瓜根點香油,就是在瓜根處用筷子戳個小眼,用油壺壺滴上兩三滴香油,相當于施肥,我父母是這麼做的。七月份西瓜就長大了,要是沒有白雨和冷子,那一定是個豐收年。八月份開始售賣。那年,我高考完,也參與了賣瓜。
賣瓜是件大事,頭茬瓜在開園半月後賣不掉就會熟裂,損失很大,真能急壞瓜農。一天早上,陝北有個石油單位慕名來鳴沙調瓜(就是用大汽車批量買瓜),他們在各家瓜地裡轉來轉去,大約十點鐘,看上了我們家的瓜,真是欣喜若狂。于是全家人齊上陣,鄰居們也來幫忙,西瓜開園了,賣瓜開始了,下瓜(摘瓜)抱瓜(從田裡往上運瓜)秤瓜(用杆秤過瓜的重量)一條龍,大人摘、娃娃抱,我的任務是過秤、記斤數,是最輕松的活,那時沒有計算器,要手記手算。摘瓜要有眼力,看不好就把生的摘下來或把瓜秧扯斷了,如果挑瓜的人發現有幾個半生不熟的,是要在價格上打折扣的;抱瓜要有技術,大娃娃一趟抱兩三個,小娃娃隻能抱一個,摟不好掉下來就摔碎了,當然也有掉下來摔破的,撿起來吃到嘴裡,那個甜呀,真是無法形容。中午顧不上休息,母親在家烙了些燙面餅子,泡上西瓜吃,簡直美咂了。下午的天氣非常熱,但賣瓜的勁頭不能減,人人都已經是汗流浃背,娃娃們跳到渠裡沖個涼,上來接着幹,到了五點多,已經裝滿了一大卡車,統計下來有八千多斤,每斤八分錢,一下就賣了六百五十多元,我家人是喜上眉梢,鄰居們也為我家高興。
在第二茬瓜下來之前,隻能靠自己零零星星到街上賣,當地的人又不買,大多數人家裡種瓜,沒有種瓜的,鄰居送得也吃不完,所以隻能賣給過路的人和一些過路的司機。在鳴沙十字街口,從東向西的西瓜攤子擺出了一條長龍,吆喝聲不斷,各誇各的好,驗證了那句話:“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在鳴沙街東口郵局旁邊,我們家有個面南開的小商店,父母親經營些小零貨,我閑着,就待在商店裡,也幫父母幹點活。父親把瓜擺在商店門前,由于父親不善于吆喝,所以瓜賣得很慢,一天能賣個兩三袋子,不到二百斤,一斤一毛二分,總共賣了十五六元。望着十幾袋瓜,父親急的不行,就找了個下家(販瓜的)想總賣,十五袋子父親要了三十元,一袋(七八十斤)二元錢,我一算每斤也就三分五厘錢,就阻止父親說價錢太低不能賣,父親說不賣怎麼辦,我說明天我開始賣瓜,父親說你一個學生娃娃,會賣個什麼?我說我已經是二十歲的人了,怎麼就不能賣,讓我實踐實踐嘛,父親也隻好同意。
吆喝我是不會的,我就想改變賣法,把瓜主強行叫賣變成顧客自願購買。第二天,我在商店門前擺好瓜,在瓜前放了一個吃飯的小地桌,上面立了個小牌子,寫上“西瓜随便吃、随便拿,錢随便給”,旁邊放了幾個小櫈子,我坐在旁邊看書,我父親說你這哪像個賣瓜的,我說先讓我試一天吧,父親便不再說什麼。過路的司機把車停在郵局門前的台子上,被其他賣瓜的連喊帶拉,司機還是一個攤位一個攤位看,當看到我的瓜攤時,覺得好奇,就前來詢問,我說叔叔好,請坐下自己挑自己切自己吃,他們一看我是一個讀書的娃娃,就蹲了下來,一嘗味道确實不錯,就問我怎麼賣,我說,叔叔你坐櫈子上吃,吃好了你想拿多少拿多少,我不秤,你想給多少錢給多少錢,我也不數,當然如果你覺得瓜不好吃,不給錢也行。我的瓜攤前果然司機多了,母親燒了一暖瓶開水,讓司機往水杯裡添,我家商店前熱鬧了,還引來了不少過路的人駐足觀看,甚至也參與到吃瓜的行列,當然吃完了還是要拿幾個的,父親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時不時幫司機把瓜送到車上。我堅守自己的諾言,不向顧客要錢,隻是在桌子上放了個小盆,便于顧客自覺放錢。我的瓜攤還帶動了商店的生意,有些司機和過路的人也免不了順便進商店買包煙或買條毛巾之類的。一天下來我賣掉了七八袋瓜,收獲了四十多元,平均一斤達到了一角四分,比父親前兩天一天隻能賣兩三袋子,每斤一角二分實惠。我這個“傻瓜賣瓜,誰要誰拿”比王婆強多了。
種瓜靠的是技術和勤勞,賣瓜靠的是方式和誠信。通過賣瓜我學會了經營,更懂得了做人。
2022年元月12日寫于吳忠
作者張學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