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号和谥号,都是對人的稱号,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
文/@成長新視點
廟号和谥号,是古代對特定人群的一種特殊稱号,均帶有固定的屬性和意義。它們之間的區别,主要有定義、起源、對象和字數等四個方面。
其中,最大的區别,是廟号隻能用在皇帝身上,别人不能使用;而谥号,除了皇帝使用之外,其他王公、貴族、妃嫔、名人和雅士等也可以使用。
一、定義。1.廟号,是古代皇帝死了之後,後代在太廟立室供奉祭祀他時,不能使用原來的名字,顯得不夠尊敬。故而,專門對他追尊的名号,而且都是褒義詞,帶有贊美的意思。如太祖、高祖、太宗、仁宗和世宗等。
2.谥号,是古代皇帝、王侯、貴族、大臣和嫔妃等有地位的人死後,後人根據他們生平建樹與品德修養,給予的一個帶有褒貶意義的稱号,有美谥、平谥、惡谥等三種。
如唐太宗李世民,廟号太宗,谥号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就是一個帶有贊美和褒揚的美谥;隋炀帝楊廣,廟号世祖,谥号是炀帝,就是一個帶有貶義和批評的惡谥。
二、起源。1.廟号,起源于商朝,并确立為一種稱号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末。廟号,不受谥法約束,為獨立實行。
2.谥号,起源于西周,在時間上要晚于廟号。它有嚴格的谥法作為支撐,使用時參照執行。在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廢除了谥法,取消了谥号。而自漢代起,又恢複了谥法,并設立官員專門管理,把谥号作為一個管理百官的工具使用。谥号在唐朝得以發展完善,至明清時期形成固定模式。
三、對象。1.廟号,是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才可以使用,别人不得使用,而且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有資格擁有。最初,廟号非常嚴格,是按照“祖有功,宗有德”的标準使用,對象是開國君主、蓋世雄主或中興之主。
一般情況,開國之君稱祖,守成之主稱宗。如宋太祖趙匡胤、唐高祖李淵、宋太宗趙匡義、唐太宗李世民等。
以漢朝為例,西漢劉邦為太祖高皇帝、劉恒為太宗孝文皇帝、劉徹為世宗孝武皇帝、劉詢為中宗孝宣皇帝。他們四個,都是經過東漢光武帝劉秀進行了重新确認。其餘有廟号的西漢皇帝如劉奭、劉骜和劉衎等,均因為功績不多,而被除去廟号。
東漢隻有三人有廟号,分别是劉秀為世祖光武皇帝、劉莊為顯宗孝明皇帝、劉炟為肅宗孝章皇帝。另外,東漢的和、安、順、桓四帝也曾有廟号,在漢獻帝時,均以無功德為由被取消。
2.谥号,使用對象比較廣泛,帝王将相、王公大臣、後宮妃嫔和社會賢達等,都可以擁有。在周朝,隻有天子、各國諸侯、卿大夫及夫人等,才有獲得谥号的資格;在漢朝,隻有生前封侯者,才有獲得谥号的資格;在唐朝,隻有三品以上官員,才有獲得谥号的資格。
一個是“官谥“”,當官的人死後,由國家統一賜予;一個是“私谥”,非官府人士死後,他的生前好友、徒弟學生可以贈予。
四、字數。1.廟号,廟号均為兩個字,如漢武帝劉徹,廟号世宗,谥号孝武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廟号太宗,谥号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2.谥号,谥号的字數,一般為1、2、3、4字,也有10幾和20多字的,在清朝字數是最多的。
如慈禧太後,是鹹豐帝的皇後。鹹豐的谥号,為“協天翊運執中垂谟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共25字。慈禧的谥号,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後”,共計25字,是大清皇後最長的谥号,與皇帝一樣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