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不用分那麼多,鋪墊和伏筆能寫出一點就能夠得分了……”
我相信很多同學在學習中有會遇到這樣的場景:老師在對那些實在分不清的學生說這個不易區分,而且在考試中能夠寫出一點來就能得分。
然而,學習不能模棱兩可,就像相聲裡面說的一樣,如果眼睛和鼻子壞了,那麼我們可能聽到開飯就奔着洗手間去了,如果不想在髒地方吃午餐,我們就要找到視覺和嗅覺,這就是要掌握區分的辦法。
知識分析
其實伏筆和鋪墊的區分沒有那麼難,我們隻要掌握四點就可以輕松的分辨出來:
一、伏筆是點,鋪墊是面
伏筆篇幅短,很小的一個點,隻是一筆帶過沒有渲染、烘托和環境描寫等出現,鋪墊篇幅較長,包含了渲染烘托、環境描寫等作用。
二、伏筆和答案離得遠,鋪墊和所鋪墊的内容離得近
伏筆和答案揭曉的距離很遠的,有時候甚至開頭埋下了,文章結尾才出現答案,更有甚者是鋪墊距離下文很近,剛鋪完就說下文,絕不會出現開頭鋪完了,結尾才說要鋪墊的内容。
三、伏筆抖出來以後,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讓人眼前一亮;鋪墊給人的感覺很平淡,就像正常發生了一樣。
伏筆在答案沒有揭曉前,在文章中是沒用的,我們根本看不出來,比如林沖買刀,隻是在前面文章裡提了一句,他買了一把剔骨尖刀,後來就絕口不提刀的事,等到他格殺陸虞侯的時候從手邊抽出一把刀來,這時候我們才知道他買刀的用途;還有一篇文章《向日葵》,女兒平時是一個很守時的人,結果和父母約飯卻遲到了,問她也不說原因,文章的結尾母親看桌子上的花以後才知道原來女兒是為了給母親買花才遲到的,為了給母親驚喜,當然不能說遲到的原因了。
《我的叔叔于勒》裡面用了很長的篇幅做鋪墊,全家人都在想海外的叔叔回來了會給家庭帶來好大的利益,結果在船上看到叔叔是個貧窮的伺候人的水手,大家心情一落千丈,甚至都不想認他。篇幅!注意篇幅!!!
最後給大家另一個思路:
從語文的字面分析來看,“伏筆”就是潛藏下來的一筆,像間諜一樣,要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否則一眼被人看出來了還做什麼間諜(電影裡面的007都是瞎扯,一眼就讓人看出是間諜了還混什麼!)等到身份被揭穿了大家恍然大悟,哦!原來間諜是這小子;“鋪墊”就是鋪路墊路,我們鋪了半天路,墊了那麼多石頭為了什麼?當然是為了緊跟着的路能順利的修好,下文能順利的進行,否則鋪墊無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