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契诃夫塑造經典人物

契诃夫塑造經典人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3 11:31:31

契诃夫,俄國文學大師,尤以短篇小說聞名世界,與莫泊桑,歐·亨利歐亨利三人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他塑造的人物大多是深處底層的小市民,采用幽默諷刺的藝術手法将他們市儈,平庸,趨炎附勢,見風使舵的嘴臉刻畫得淋漓盡緻,寓意深遠,發人深省。

《裝在套子裡的人》是契诃夫的代表作,講述了一個中學教師别裡科夫,戰戰兢兢整日恐懼,最後憂郁而死的悲催故事。通過小人物漫畫式的生活取景,描繪出了當時俄國社會真實的生存狀态和精神危機,揭示并批判了底層民衆麻木,愚蠢和自我異化的思想。

契诃夫塑造經典人物(套中人是怎麼刻畫出來的)1


套子原本象征着安全和穩妥,處于規則之内,不必冒風險,趟水火;在套中人裡,卻成了諷刺的具體物象,它生于别裡科夫的内心深處,淺顯于别裡科夫的外部表面上,看着能規避一切,阻風擋雨,實則透明無比,毫無用處。

套子對于别裡科夫而言,是生命的保護色;在讀者眼裡,卻是具有真實可笑的滑稽感。契诃夫不僅使用誇張的具象來對别裡科夫進行诙諧幽默的諷刺,而且善于從日常的生活中挖掘出幾件能代表内在本質的事件,賦予獨特而深邃的刻畫,來達到一種實實在在的立體效果。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諷刺的生命是真實;不必是曾有的實事,但必須是會有的實情。

本文将從取材方式,叙事結構和人物描寫三個方面,來解讀這篇思想深邃的小說。

取材方式:平淡之中見深邃

契诃夫擅長于平常的生活中看到事物背後的本質,以犀利的筆觸,誇張的刻畫,精煉的語言呈現紙端,被稱為日常生活的現實主義。文字表面輕松而令人愉悅,但其内涵往往能剖析人性深處隐藏的骨骼與血液,尖銳地剔除出一些發黴變質的病菌。

《裝在套子裡的人》以19世紀俄國沙皇亞曆山大三世實行專制統治為社會背景,揭露了社會上黑暗醜陋的衆生相,真實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機。契诃夫沒有用重大的政治事件,沒有用驚險的奪人情節,取材從平常的生活細節出發,由表及裡,層層深入,用幾個串聯起來的事件将别裡科夫膽小恐懼的形象躍然紙上。

高爾基評價他:沒有人像契诃夫那樣精細而透徹地了解卑微生活的可悲,在他以前沒有人能把人們生活的那幅可恥可悲的圖畫,按照小市民日常生活的暗淡混亂的樣子,極其真實地給他們描繪出來。

在日常生活中,别裡科夫是徹頭徹尾的套中人,與外界有着不敢接觸的隔膜感。出門之後,無論晴雨,都要戴着墨鏡,穿着厚厚的雨衣,将腦袋縮進衣領裡;在家之時,一年四季挂着床帳,他習慣關緊門窗,即使太熱,也要着睡衣蒙大被才能睡去。他的筆,他的傘,尋常的一切,隻有在套子裡,他才有一絲絲的安全感。

契诃夫塑造經典人物(套中人是怎麼刻畫出來的)2


在學校工作中,别裡科夫使用古語教學,讨厭和抗拒一切新生事物,對行為看似越軌的兩位同事進行打壓,而且時不時到每個教員家裡表面串門,實則監視。教員和校長,甚至全城的人都害怕他,被他内心的恐懼主導,人人自危,不敢出套子半步。

在婚姻大事上,别裡科夫也是畏畏縮縮,擔心負責和害怕承擔婚後的義務,一直是愛情裡的唯唯諾諾者。華連卡的大膽和新奇,騎着當時算潮流的自行車,言行舉止間流出盎然的生命活力,沒有令他感到喜悅,反而加深他的憂慮和不輕的煩惱。最後的死亡,則是他向往的時間永恒空間最大的套子,隔絕了他平時想逃避的一切。

别裡科夫滑稽而可笑的一生被契诃夫濃縮成了一篇短小精悍的小說,人的生老病死,憂愁煩惱快速地劃入讀者的腦海。契诃夫對他的日常描繪瑣屑而典型,誇張而真實,細微之間突出了他保守,膽怯,維護舊制度和舊思想的落後形象。全文不足萬字,讀來卻點滴入心,诙諧之餘發人深省,這得益于契诃夫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果戈裡曾說:對象越平凡,詩人就必須站的越高,才能從中提煉出不平凡的東西,使這不平凡的東西變成完全的真實。契诃夫就是這樣的短篇巨匠,平凡的素材,不平凡的思想,不平凡的真實,讓他的作品綻放出永久的魅力。

叙事結構:嵌套式,作品更加立體真實

契诃夫采用了嵌套式叙述結構,在兩人對話的過程中完成整篇内容,思想和情感的表達,具有立體感和層次感,使得結構更加緊密和完整。這種叙事的好處在于,增加了故事中所塑造人物的真實性,拉近與讀者的距離,仿若在交流之餘就将深層内涵不動聲色的流露出來。

所謂嵌套式結構,簡單的來說就是故事中套着一個故事,線索中牽引着另一條線索。比如薄伽丘的《十日談》就是這樣的結構,聽衆即是故事中的人物,又是另一個故事的講述者,一人分别講述一個自己聽聞的故事,層層相扣,形成閉合完整的叙述體。

加拿大學者奧尼爾認為,上一叙述層對下一叙述層具有一種潛在的颠覆性的後叙述層的作用。叙述者話語本身成為隐含作者話語中的故事,而隐含作者的話語又成為真實作者話語中的故事。叙述層次越高,其複雜性以及傳送與接受的信息量越大。

在《裝在套子裡的人》中,獸醫伊萬和中學教師布爾金因誤時而走進走進村長家,因睡不着而聊起天來。布爾金就此講述了他的同事别裡科夫的故事,而叙述視角從全知第三人稱轉變成有限第一人稱,故事也分了層次,進入嵌套結構。别裡科夫的故事成為故事裡的故事,叙述者是布爾金,兩人的關系即是同事又是鄰居,叙述者又是日常的看客,因此他的議論變得更加真實可信。布爾金和伊萬的聊天,成為第一叙述内容,叙述者是隐含作者,其中伊萬的評論又很大程度上代表了隐含作者的思想和内涵,從而揭示出整篇文章的主旨,變得深邃,構成套中套的藝術形式。


契诃夫塑造經典人物(套中人是怎麼刻畫出來的)3


法國批評家熱奈爾曾說:叙述講述的任何事件都處于一個故事層,下面緊接着産生該叙事行為所處的故事層。這種叙述結構,比起平鋪直叙的記叙方式而言,更加貼近内容的表達,思想的呈現。以我觀來,至少有三層涵義。

第一層的套中人是别裡科夫,也就是布爾金所講述的故事主人公,他是契诃夫重點描繪的對象,也是全文所批判的典型代表,用一些列的瑣碎事件來刻畫出的高度抽象觀念,比如恐懼,膽怯,卑微等等。這也是故事叙述的第一層面。

第二層的套中人是别裡科夫周邊的人,學校的教員和校長,庸俗的太太,全城的人等等,他們是别裡科夫式的普遍化。文中借伊萬的口吻點明了隐含作者的思想:我們不都是套中人嗎?及此,思想再次升華。主體變多,主題愈加深刻。這是故事結構的第二層面。

第三層的套中人是衆多的真實讀者,契诃夫所喚醒的對象。即是現實生活中的人,那些真實麻木愚蠢和整日膽怯得鑽進套子裡的人。這也是真實作者契诃夫所叙述的終極層面。

所以,縱觀來看,這篇短小的故事,無論内容還是形式上,都利于主題的抒發,層層鑲套,套進去的是現實中真實的人們。從這點來看,契诃夫不愧是一名大師,匠心獨運。

人物描寫:用詞簡潔而意義深遠

契诃夫喜歡用簡練的語言細膩而生動的刻畫人物,摒棄了華麗的修辭和冗長的叙述,達到于細微處見内涵的表達效果。一字一詞,都能顯現出他大師的藝術功力。他自己曾說:寫作藝術就是精簡的藝術,寫的有才氣就是寫得簡短。

介紹别裡科夫的基本情況時,對他的生存習慣和住房風格做了簡單的描述,唯獨缺少了他肖像的描寫,實則是契诃夫的有意為之。他追求一種形而上的抽象特征,簡化了别裡科夫的外貌,用寥寥數語便表現出他獨特而令人難忘的典型形象,讀者也更容易從中把握住深邃的思想和内涵。

契诃夫不直接寫人物的心理活動,而是用外部行動等來從側面論述人物的内在情感和深層意識。

下面舉幾個例子來簡單說明一下契诃夫的語言魅力。

他所以出名,是因為他即使在頂晴朗的天氣也穿上雨鞋,帶着雨傘,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總是把雨傘裝在套子裡,把表放在一個灰色的鹿皮套子裡,就連那削鉛筆的小刀也裝在一個套子裡的

簡單而誇張的習慣,成為别裡科夫典型的特征,讀來讓人感到可笑而滑稽。契诃夫用側面描寫突出了他保守,畏縮和恐懼的心理狀态。仔細分析來看,暖和似乎多餘,實則不是,它暗示了别裡科夫内在的寒冷凄涼,需要用暖和來保護内心的安甯;灰色則暗示了别裡科夫内心的黑暗與無助,鹿皮代表堅固而耐用,也從側面反映了他想尋求保護的心理。

報告他?去,盡管去報告吧。

柯瓦連科在他後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領,使勁一推,别裡科夫就連同他的雨鞋一齊乒乒乓乓地滾下樓去了。

這是一段柯瓦連科和别裡科夫的對話描寫與動作描寫,突出了柯瓦連科英勇無畏,不怕告密的精神狀态。連續兩個動作,一抓一推,簡單尋常,卻表達了柯瓦連科對别裡科夫的厭惡和氣憤之情。

結語

契诃夫是偉大的,永遠關注着人類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機,并且用高超的藝術表現了其特質。而套中人本身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也因此成為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個典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能成為别裡科夫那樣的恐懼者,膽怯者,應該勇敢的打破外界的一切束縛,自由自在的做自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