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界限感養不出幸福感的孩子?在與人交往中,總有一些人會讓你感覺如沐春風,交往起來非常輕松,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沒有界限感養不出幸福感的孩子?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在與人交往中,總有一些人會讓你感覺如沐春風,交往起來非常輕松。
但也總有一些人,常常會給你壓力,甚至讓你忍不住皺起眉頭。
他們經常會問一些讓你無法回答的問題,比如:
你每個月賺多少錢啊?
或者提一些你沒有辦法答應的要求,比如:
你幫我做一下這件事呗!不幫你就不夠朋友!
……
我們都不喜歡跟這樣的人交往。
他們的問題主要出在哪呢?
你不能直接定性說這樣的人就很自私,人品就很差,就不是好人。
他們做出這樣的行為,大概率并沒有什麼惡意。
隻是因為,他們太沒有邊界感。
什麼叫做邊界感?
— 1 —
你跟一個朋友面對面聊天,你會發現,你們倆之間總會保持着一個心理安全距離。
一旦你走近一點,稍微“越了邊界”,對方就會本能地往後退。
這就是邊界感。
邊界感的本質,是對所有權的認知。
什麼是你的,什麼是我的?
你在你的範圍内做事,我也在我的範圍内做事。
如果跨越了邊界,就需要征求對方的同意。
就像兩個國家,中間有一條邊界。
你跨越邊界去别人國家采果子的時候,需要征求對方的同意。
你不能說,我看見你那有果子,你不采都浪費了,所以我就直接過去采了。
擁有邊界感的核心要求,首先是你要識别什麼是邊界。
其次,是你懂不懂“要在邊界内做事,如果越界,需要征得對方同意”這個基本的禮儀。
嬰兒是沒有邊界感的。
在他出生時,他認為他和媽媽是一體的。他不清楚什麼是我的,什麼是别人的。
等他慢慢長大一些,他才會漸漸認識到,原來我和媽媽是兩個不同的個體。
這個時候,他的邊界感才會逐漸形成。
武志紅老師打過一個比方說,有些人雖然長大了,但是心理上還是一個嬰兒。
這樣的人就叫做巨嬰。
他長大之後依然分不清楚,什麼是我的,什麼是别人的。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在他小時候,他的媽媽沒有讓他認識到什麼是清晰的邊界。
比如,媽媽正在喝一杯飲料,兒子看到之後,直接拿過來就喝掉了。
這個時候,有的媽媽可能不會說什麼,覺得這很正常,我的就是我兒子的。
但如果是在一些私有權意識比較強的家庭,這樣的事情就不會經常發生。
通常,孩子都會先問一下媽媽,這杯飲料我可以喝嗎?經過媽媽的同意他才會喝掉。
當他問這句話的時候,他的心裡是有邊界感的。
他知道雖然我跟媽媽很親密,我想喝她也一定會讓我喝,但是我還是要征求她的同意。因為,這是媽媽的飲料。
可是,也有一些家庭的小孩子沒有這樣的意識,他們的媽媽也沒有這樣的意識。
這種意識一旦沒有形成,長大之後,他就會因為缺乏邊界感,在生活、工作中四處碰壁。
— 2 —
比如,在公司中,如何和上級、和員工打交道,什麼樣的決定應該由誰來做?
這就是一種邊界感。
有些決定應該由上級來做,有些決定應該由員工來做。
一旦跨越邊界,就需要征得對方的同意。
有些老闆在管理員工的時候可能意識不到這個問題。
我舉個例子。
假如有一位老闆,他有一位很得力的下屬。公司正處于飛速發展階段。
突然有一天,這個下屬決定要辭職了。
老闆就問他,你做得這麼好,為什麼要辭職呢?
他說,因為我的太太想要離開這個城市。雖然我也很想留下來,但是我還是決定跟我太太一起走。
然後,這位老闆就說,那你就離婚呗,事業比家庭重要多了,你留下來簡直前途無量啊!為了家庭而放棄,太可惜了。
你看,這個時候,這位老闆就越界了。
他沒有意識到離不離婚是别人的決定,跟公司沒有關系。
這就會讓别人陷入很尴尬的局面。
與人交往的時候也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假如你在一個會議上認識了一位新朋友。
開始的時候,大家都很有禮貌,互相介紹自己的公司、職業,互相交換名片。
聊着聊着,對方突然問你,你一個月掙多少錢啊?
這個時候,你就不想搭理他了。
因為,他越界了。
甚至,有的人還會繼續跟你說:我一個月賺3萬塊,你呢?你一個月掙多少錢?我告訴你了,你也告訴我吧。
這就更不禮貌了。
一個月賺多少錢,這是個人的隐私。
隐私的所有權屬于自己,别人不應該主動詢問。
如果你主動告訴别人我一個月賺3萬塊,這是你自己願意把所有權分享給别人。
但這并不意味着别人一定要跟你交換。
有的時候,你可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朋友在微信上問你一些問題,你正好不忙,他的問題也比較簡單,于是你就順手回答了。
但有的時候你特别忙,你就沒有及時回複他。
他立刻打電話找你說,我看你沒回,我就打個電話問問你。
這個時候你說,我現在不方便接電話,有什麼問題你先微信留個言,我方便的時候再回你。就挂了電話。
這本來是很正常的情況,但是對方卻惱羞成怒。
“你太不把我當朋友了!我一直認為你是特别好的人,看來我看錯人了!”
這就是典型的缺乏邊界感。
别人的時間,所有權屬于誰?屬于他自己。
所以你并沒有權利占用。
你一旦要占用别人的時間,就需要經過對方的同意。
強行占用,就屬于越界。
— 3 —
大家一般都分得清楚物品的所有權。
這塊手表是你的,那個電腦是我的。
但是,時間的所有權,隐私的所有權,權利的所有權,這些無形東西的所有權,很多人都分不清楚。
我舉個例子。
公司開會,讨論一件事情應該怎麼做。大家各抒己見,争得面紅耳赤。
讨論完之後,老闆拍闆說,我們最終決定這樣做。
這個時候,一位持反對意見的員工站起來了,說:我不同意,真的不應該這樣做,這樣做是錯的……
你看,這個時候,這位員工就越界了。
為什麼?
因為發表建議是員工的權利,但是,做決定是老闆的權利。
分清楚大家各自都有什麼權利,這就是邊界感。
你可以參與讨論,發表建議。
但是最終老闆如果沒有采納你的建議,你也要接受。
這個時候你的正确做法是什麼?
是我依然保留我的看法,我依然可以不同意老闆的決定,我依然可以不被老闆說服,這是我的權利。
但是,我依然有責任去執行老闆的命令。
因為,這是老闆的權利。
這就是邊界感。
讨論的時候你可以充分發表意見,但是一旦做了決定,你就要堅決執行。
和别人溝通交流的時候也同樣。
什麼權力是我的?什麼權利是你的?
表達的權利是我的,接受的權利是你的。
我說的觀點,你可以不信,你可以不同意,你也可以不接受。
但是我有表達的權利。
你不能因為你覺得我說得不對,就不讓我開口。
同樣,我也不能因為你不同意我的觀點,就把你按在地上,讓你必須接受。
這就是邊界感。
寫文章的時候也同樣。
我有表達的權利,我可以在文章中表達我的觀點。
但是我沒有讓你接受的權利。
所以我就不能說,你必須怎麼做,你不這麼做就怎麼怎麼樣。
這就是一種越界。
我隻能說,對于這件事我是這麼看的,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希望能對你有點幫助。
這個時候,接不接受的權利依然在你手上。
這就是邊界感。
最後的話
邊界感的本質,是你對所有權的認知。
什麼是你的,什麼是我的?
你在你的範圍内做事,我也在我的範圍内做事。
如果跨越了邊界,就需要征求對方的同意。
大家一般都分得清楚物品的所有權。
但是,時間的所有權、隐私的所有權,權利的所有權,這些無形東西的所有權,很多人都分不清楚。
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邊界感都非常重要。
很多讓人不舒服的舉動,通常都是因為對方越了界。
所以,要時刻訓練自己的邊界感,注意不要侵犯别人的邊界。
這是一個成年人的基本修養。
否則,沒有邊界感,即便長大了,也會是一個不受歡迎的“巨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