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專家們時不時就會發現一些資料去佐證曆史,或是去否認曆史,再或是去質疑曆史。
專家們在發現了歐洲(也就是法國與梵蒂岡)存留的伊爾汗國遺墨後,又一次對曆史産生了質疑:難道伊朗曾經是我國的一個省?
是什麼讓專家們有了這樣的懷疑呢?
就是這封特殊的國書!
這封國書上,有十個漢字,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這十個漢字是:"真命皇帝天順萬事之寶"。但也有人将十個字連貫成:"真命皇帝和順萬夷之寶"。還有人将其寫作:"真命皇帝至順萬夷之寶"。
都說中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這話是一點都不假,這十個字,換換順序,意思可就完全不一樣了。因此,專家們就翻譯一事,便忍不住展開了激烈的讨論。
而筆者認為,這十個字,應該是"真命皇帝天順萬事之寶"。為什麼呢?因為曆史!
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稱帝,頒布了《皇帝登寶位诏》诏書。随後,他任命郝經為使者,帶着國書,出使南宋。而這封國書,是用漢語寫的,并且開頭的自稱就是:"大蒙古國皇帝",在文中他還用了"朕"這個字做自稱。
衆所周知,"皇帝"、"朕"這些詞語,都是中華傳統用詞,由此可見,忽必烈也是認為自己是中華一員。可笑的是,現在網絡上還有很多躲在屏幕後的無知者,認為"元清不是中國",似乎覺得這樣,就能表現自己厲害,表現自己真的愛國一般,殊不知,這一行為是多麼可笑、幼稚的行為。
言歸正傳,忽必烈在派人出使了南宋後,也沒有忘記和歐洲打交道。
正因如此,法國巴黎博物館中,才能找到這封印有"真命皇帝天順萬事之寶"的特殊國書。這是當時法王腓力四世接見伊爾汗國的君主完者都汗派去的波斯使者時,收到的國書。
伊爾汗國,當時是蒙古四大汗國之一。
公元1251年,旭烈兀帶着蒙古大軍第三次西征。蒙古大軍所向披靡,一路打到了叙利亞一代,将這一片地方納入版圖。
蒙古大軍步步高歌,旭烈兀更是信心百倍,想要乘勝追擊,攻打埃及的馬穆魯克國。但就在這時,蒙哥汗死在四川的消息傳了過來,旭烈兀不得已,鳴金收兵。
其後,忽必烈想要奪得汗位,與弟弟阿裡不哥進行了争鬥。不過,忽必烈重用漢臣,重視漢文化,因而支持者不多。忽必烈想要坐上汗位,自然要想方設法拉攏人。為了能得到弟弟旭烈兀的支持,忽必烈很是慷慨地将波斯,以及兩河流域分給了旭烈兀,并給了旭烈兀高度自由權,幫其建立伊爾汗國。
之後,元世祖忽必烈登基稱帝,将伊爾汗國看做重要藩國,十分重視,甚至特意頒發了印章,表示看重。這種手段,是古代帝王們處理藩國關系時,常用的方式的之一。
令人驚訝的是,忽必烈頒布的印章,上面居然用的是漢字。根據1279年阿八哈汗頒布的敕令看,這個印章上面,印的應該是"輔國安民之寶"這幾個字。
之後,隻要出現了新的伊爾汗王,元朝都會不吝啬地頒布一個新印章,既是恭賀,又是一種認可。将心比心,元朝重視伊爾汗國,伊爾汗國也将元朝當做宗主國對待,緊跟元朝的指令的行事。因此,每任伊爾汗都會學習蒙古文、漢文、波斯文、阿拉伯文。
因此,伊爾汗國其實不能算是真正獨立的國家,而是高度獨立的藩國,其汗王就相當于是位蒙古王爺,并非真正的君王。
正因有這樣的特殊關系,所以第七代伊爾汗合贊緻教皇蔔尼法斯八世的國書上,蓋有着"王府定國理民之寶"這幾個字,這是伊爾汗對自己身份的表示,他們也認可自己是王爺的身份。
這種種曆史,讓蒙古史權威格魯塞表示:"元朝時期,中國的疆域,不僅僅包含中原和蒙古,從伊朗到如今的伊拉克,都算是其領土,其地位,和一個省市相同。"
綜上,筆者想說,那些還在說"元清非中國"的人,真的可以閉嘴了,這樣的說法,不僅不利于民族團結,還會讓親者痛仇者快。曆史離我們很遙遠,也離我們很近,所以别有用心的人,總是能夠利用曆史,制造一些事端。因此,我們應該正确地認識曆史,而不是人雲亦雲的造謠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