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比亞迪,确實是國産新能源領域的一批黑馬。
從宣布全面轉型電動化開始,今年1-8月累計售出了98.4萬輛,累計生産99萬輛,8月份,售出了17.4萬輛。可以說比亞迪今年每個月的銷量,都有這明顯的增長幅度,而且後勁也非常足。
接下來,比亞迪還有海豹即将度過産能爬坡、騰勢MPV也正在進行上市前的準備,以及将來的高端品牌等等。但,無論如何,銷量再怎麼好也都隻是國内的銷量支撐起來它大部分銷量數據,但比亞迪的目标是要成為全球車企。
8月比亞迪海外銷量,5092輛,大部分來自于歐洲市場。數據的對比,不難發現,比亞迪的海外市場幾乎等于空白。拓寬海外市場,是比亞迪接下來的一條發展主線。第一個海外工廠也定下來了,選在泰國。
比亞迪的第一個海外工廠,為什麼選在了人均GDP僅有1.92萬美元的泰國?
東南亞電動車制造中心,泰國的需求?
關于比亞迪近一年的火熱情況,上文已經說了太多,首先得承認比亞迪的自研技術和轉型初期,是成功的。接下來的邁向國際市場的征程,在常理看來應該是涉足歐美等高消費市場,定位高端品牌形象。
但,比亞迪出其意料的選擇了東南亞的泰國。8月8日,比亞迪與泰國新能源汽車經銷商RêVER Automotive簽署合作協議,宣布正式進入泰國乘用車市場;9月初,比亞迪與泰國最大的工業地産開發商WHA公司簽署了一項土地購買協議,投資179億泰铢(約4.9億美元)。工廠預計年産能15萬台,預計會在2024年投入使用。
是的,比亞迪這次的出海合作不再是簡單的布局經銷商渠道進口銷售,而是直接建廠。而比亞迪的産品将會在今年年底才在泰國市場銷售,也就是說,在沒有進行進口銷售之前,就選擇直接建廠。
是什麼,給了比亞迪如此的信心?
泰國對于發展電動汽車領域,是認真的。2021年底,泰國政府發布《國家電動汽車政策》官方宣稱是到2030年前後,電動汽車在泰國騎車市場的總量中占到30%以上,目的是為了實現綠色低碳社會的願景。
不過,泰國市場要達到以上的規劃目标,需要在2030年泰國的電動乘用車保有量超過70萬輛。目前全泰國電動汽車保有量,僅有2萬台,今年前7個月銷售了8000台左右電動汽車。從這些信息中,能明顯發現泰國對于新能源車型來說有着巨大的市場增量,而且從銷量體現上也能感覺到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接受度,不算低。
另一方面,電動車的基礎建設問題。泰國投資委員會發布,在過去幾年時間,泰國電動汽車制造和基礎設施建設總共吸引到790億泰铢的投資(約23.7億美元);這筆資金将用于扶持電動汽車生産制造、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接下來幾年時間,泰國計劃建設1.2萬個公共快速充電站(不包含第三方平台充電樁),還會通過為廠商和消費者提供包括減免稅收在内的各項激勵措施,促進電動汽車的推廣。
雖然泰國汽車制造業能為泰國貢獻10%左右的GDP,但泰國和歐洲、日本、美洲一樣,擁有數量龐大的燃油車生産基地,雖然燃油車産業鍊成熟,但新能源領域來說還相對空白。泰國市場直接轉型,有些困難,吸引像美國特斯拉、中國比亞迪這類的頭部新勢力來到本土發展,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案。
做個小結,泰國汽車工業基礎龐大,能提供不錯的GDP,但都是燃油車制造業;接下來重點是轉型新能源,發展成熟的産業鍊條,政府會提供支持;重點,需要一個能帶動整個市場的品牌。
泰國市場,新能源企業必争之地?
看似不錯的發展環境,比亞迪直接建廠入局,但美國本土的特斯拉也有意來泰國市場發展一波。近期特斯拉正在泰國招聘顧問、零部件顧問、行政專員、資深招聘專員、車輛技術人員、公共政策和業務發展經理、内部銷售顧問等相關工作人員。
多年來特斯拉一直想發展印度市場,但因為關稅,談了5年沒談攏最後放棄了。重心逐漸轉移東南亞如泰國、印尼等地;但初期應該不會果斷建廠,會以進口形式銷售,對于比亞迪而言還不算威脅。
另外兩家在泰國建廠的中國車企,是名爵和長城汽車。布局快的長城汽車,羅勇工廠已經迎來了第一萬輛新能源車下線;相比之下,起步更早會占有一絲優勢,但回過頭來看國内的銷量表現,當比亞迪産品入局之後,可能會更快速的在市場中站穩。當然長城如果造新能源皮卡車,或許能在細分市場拿到銷冠。
接下來,比亞迪需要泰國市場的原因是什麼?
泰國,能成為比亞迪出海跳闆?
埋頭在國内發展,已經滿足不了比亞迪的發展規劃,出海是它的最終目的。已經在巴西、荷蘭、日本等海外市場建立了銷售渠道,但僅僅是進口形式的銷售不足以支撐起發展順利之後的需求量。
建廠是唯一解決方案,而且也不可能隻建一個工廠,但第一站為什麼選了泰國?
從弗迪在南甯建廠之時,比亞迪的泰國工廠就已經有了苗頭。從地理位置來看,泰國位于亞洲中南部,西北部靠近緬甸、東北部靠近老撾、東南部靠近柬埔寨,可以說能夠完全覆蓋東南亞地區,是東盟地區最重要的國家之一。而且出口的便利性也不錯,泰國海岸線長達3219公裡,有八個正在運營的國際深海港口。
一方面比亞迪想要泰國的本土市場,另一方面,看中了泰國的出口能力。而且,泰國已經與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也就是說,從泰國出口到以上國家的産品沒有貿易壁壘,這可能也會對未來幾年内的比亞迪電動汽車海外銷量起到一些幫助;而且,泰國與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都是右舵駕駛車型。
比亞迪打算将泰國工廠生産的1萬輛産品賣給泰國本土的用戶,其餘的産量将出口到其他市場,主要是東南亞地區和澳大利亞市場。目前,澳大利亞許多地方已經開始交付Atto 3(國内的元Plus);第一批汽車将于本月内交付給昆士蘭的用戶。
比亞迪在泰國市場銷售的第一台車,将會是EA1 Dolphin也就是國内的比亞迪海豚車型。由于比亞迪加入了泰國政府的電動汽車項目,海豚将獲得15萬泰铢的折扣和完全的消費稅豁免等獎勵。激勵措施後的零售價格預計将從70萬泰铢起售(約為13.3萬人民币)。
國内産能都不夠,為什麼比亞迪還要出海?
像比亞迪這樣的新能源車企,如果隻顧着眼前,隻做國内市場的話其實也可以,以目前的銷量來看夠用了。但,沒有長遠規劃,總有一天國内市場是會飽和的,那個時候再選擇出海去拓寬海外市場,可能早已經被其他對手搶了先機。所以比亞迪在現在有技術優勢的前提下,加快出海不乏,沒問題。
目前在國内市場,比亞迪真正意義上的對手隻有特斯拉一家,如果戰略規劃上不犯嚴重錯誤、不像新勢力一般讓消費者“受傷”,成為頭部企業隻是時間問題。在這個時候布局海外市場,熟悉當地市場環境和消費者習慣,在接下來的後期發展中,做好提前準備迎接海外市場随時可能到來的需求增長也會更容易些。
泰國是比亞迪走向更多國家的跳闆,多個海外市場背書做好之後,比亞迪就可以完成曲線進入歐洲、美洲等高端市場,或者說是傳統汽車巨頭和新能源頭部玩家的腹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