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系統的常用術語
1.灰質:中樞神經系統内,神經元胞體和樹突聚集而成。
2.白質:中樞神經系統内,神經纖維聚集而成。
3.神經核:中樞神經系統内,神經元胞體聚集而成的團塊。
4.神經節:周圍神經系統内,神經元胞體聚集而成的團塊。
5.纖維束:中樞神經系統内,神經纖維聚集成束。
6.神經:周圍神經系統内,神經纖維聚集而成的條索狀結構。
7.網狀結構:中樞神經系統内,由神經元胞體和纖維交叉排列形成網狀區域。腦幹網狀結構與大腦皮質、間腦、腦幹、小腦、邊緣系統和脊髓均有廣泛聯系。
失用症
肢體動作的運用障礙
左側緣上回—左中央前回—胼胝體—右中央前回
雙側失用 右側肢體失用 左側肢體失用
運動性失用症:失去執行精巧、熟練動作的能力,失精細動作:寫字、穿針、扣衣扣、彈琴
觀念性失用症:失去執行複雜精巧動作,完成整個動作的觀念。動作混亂、順序颠倒,用鑰匙開門、刷牙。
結構性失用症:失去空間結構的認識,繪圖、搭積木
觀念運動性失用症:能做簡單動作,不能按指令完成複雜的随意動作和模仿,能講出如何做,但自己做不了。
基底節損害
不自主運動、肌張力改變
1.肌張力減低-運動過多綜合征(新紋狀體)
a.舞蹈樣動作:無規律、無目的急驟運動(殼核)
b.手足徐動症:緩慢如蚯蚓蠕動樣動作(尾狀核)
c.偏側投擲運動:一側肢體大幅度有力活動(丘腦底核)
2.肌張力增高-運動減少綜合征(蒼白球:舊紋狀體、黑質)
震顫麻痹:肌張力增高、運動減少、靜止性震顫
丘腦綜合征
(3)對側半身感覺過敏、過度或倒錯(contralateral hemihyperesthesia or hemiparesthesia):這是丘腦病變的常見典型症狀。
感覺過敏表現為軀體對感覺阈值的降低,輕微的刺激即可引起強烈的感覺反應(如劇烈疼痛等)。
感覺過度則是興奮阈值增高,從刺激到感覺反應的持續時間較長,但一旦産生感覺即為劇烈的、暴發性疼痛,或為強烈的不适感。因此病人對任何刺激均較為敏感。
感覺倒錯是曲解了刺激的性質和程度,如将觸摸誤認為是針刺,将寒冷誤認為是溫暖等。
(4)對側偏身不自主運動、意向性震顫、共濟失調:丘腦外側核受損,與紅核、小腦、蒼白球的聯系纖維損害,舞蹈樣、手足徐動,丘腦手—手指呈指劃運動,病人的手和手指常保持在某一種位置上,腕部前屈或旋前,在掌指關節處屈指,兩個遠端指間關節呈伸直位。肌張力通常降低。
(5)感覺性共濟失調:深感覺系統傳導障礙,病人不能正确了解肢體的确切位置和運動方向而導緻共濟失謂。臨床表現在睜眼時較輕,閉眼時顯著加重,而指鼻試驗陽性體征多不明顯。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