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千萬賬,最怕一筆糊塗賬。東漢開國以後,其實就是一筆糊塗賬,開國皇帝劉秀,連自己到底擁有多少土地都不清楚。土地自古而今,都是國家财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劉秀作為明君,自然是要搞清楚的。
西漢滅亡,王莽亂政時期,天下土地大多都掌握在地方豪強手裡。他們有了土地,在混亂時期,也各自擁有了看家護院的士卒,這些大大小小的豪族便在地方上做起了土皇帝。
誅滅了蜀地公孫述,劉秀一統江山以後,終于看到了國家的弊端所在。于是劉秀開始頒行新政,開始實行度田制度。可是劉秀永遠都不知道,這一制度的頒行,比他此前所經曆的所有戰亂之苦還要可怕。
01大司徒歐陽歙囚禁緻死,千萬儒生跪請不準。
劉秀在稱帝10年後,終于坐穩自己的大位,也平定了天下,恢複了西漢江山。他再也不用畏懼河北幫的勢力,也沒有足以跟他抗衡的諸侯,此刻的劉秀不過才40歲,便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大業。
可是僅僅5年以後,劉秀這一年45歲,一向寬厚待人的劉秀這一次卻死活不肯原諒一個人,那就是他的大司徒歐陽歙。
很多人不太了解這個人,但是歐陽歙在西漢末年,東漢初年可是名滿天下的人物。他是儒學之宗,天下聞名的大學者,門下弟子何止萬人。
萬發歙在郡,教授數百人,視事九歲,征為大司徒。坐在汝南臧罪千餘萬發覺下獄。諸生守阙為歙求哀者千餘人,至有自髡剔者。平原禮震,年十七,聞獄當斷,馳之京師,行到河内獲嘉縣,自系,上書求代歙死。---《後漢書·列傳·儒林列傳上》歐陽歙基本上就屬于殿堂級别的人物了,所以不管是王莽新朝,還是劉玄更始朝廷,包括劉秀的東漢王朝,都将歐陽歙奉為上賓。
尤其是劉秀時期,甚至加封歐陽歙為朝中大司徒,俨然成為劉秀的丞相。這樣的人物,為什麼此刻會被劉秀關押在天牢之中呢?
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歐陽歙貪污。他不僅在儒學上是殿堂級别的人物,在貪污這方面,也堪稱是殿堂級别的人物。
當初還是汝南太守的時候,歐陽歙不僅沒有支持劉秀度田的政策,而且還從政策中找漏洞,因此貪污了千萬資産。為此劉秀兩罪并罰,将其囚禁。
作為天下儒生的典範,歐陽歙的罪行已經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問題,這件事的影響實在是太可怕了。劉秀這回是真的生氣了,他必須要處死歐陽歙。而歐陽歙的數千門生此刻正跪在司馬門外,甚至有學生願意為老師受過。
天下到底怎麼了?為什麼這些飽學之士,情願為一個貪污犯受過呢?難道就是因為他們尊師重道,就可以不顧道德廉恥?
歐陽歙的門生越是如此,劉秀越是生氣,所以歐陽歙畢竟沒有逃過被殺的命運。而這件事的背後,其實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歐陽歙沒有好好實行度田制度。
02什麼是度田制度?劉秀為何非要搞這一制度?
誰不想讓自己家裡豐衣足食?誰不想自己手裡的錢财越來越多?今人如此,古人也是一樣。尤其是那些手裡頗有土地的地主們,不斷兼并周圍的土地,使得自己的資産增加。
建武末年,江革與母歸鄉裡。每至歲時,縣當案比,革以母老,不欲搖動,自在轅中挽車,不用牛馬,由是鄉裡稱之曰“江巨孝”。---《後漢書·江革傳》等到國家要查田産的時候,這些人卻能夠隐瞞不報,比如說一位地主手裡有100畝土地,但是朝廷下來核實的時候,他卻隻報10畝,那中間這90畝的收入,就完全可以不用交稅了。
那麼光武帝劉秀要做什麼呢?他要做的就是把這隐藏的90畝土地給查出來。因為地主土豪們手裡的土地越多,那普通老百姓能夠分到的土地就越少。
這是劉秀所不願意看到的,這些百姓本來擁有土地,可以直接給國家交稅。可是他們失去土地以後,為了活下去,隻能在地主豪族們家裡做佃戶。
自己有土地,每年交完稅至少還有餘糧,可是做佃戶租地主的土地,基本就不要想着有餘糧可以留下了,能夠勉強把全家養活了,這就非常不容易了。
所以劉秀開始度田,不僅要丈量所有土地,而且要核實地方人員的戶口,并且限制地方豪族對土地的兼并,以及對普通百姓的魚肉。
當然,度田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加朝廷的收入。試想一下,原來地主藏了90畝的土地,隻有10土地交稅,而且地主還可以藏匿大量勞動力為他打工,這麼一來國家既損失了土地上的收入,也失去了對勞動力的掌控。
度田以後,核查天下勞動力的戶口,也就是人人都要有一張身份證,杜絕黑戶的存在。此外還丈量土地,使得天下之地都要交稅。
03天下豪族紛紛起義,劉秀隻能徙魁首于他鄉來防治地方。
那麼度田制度得罪了哪些人呢?有田地的地主和豪族,幾乎都被劉秀給得罪了。這幫人可都是從戰亂中走過來的,有些還是對劉秀有功勞的人。
所以劉秀這是動了地方上幾乎所有支持者的奶酪,甚至在朝堂之中,都有不少臣子勸谏劉秀,千萬不要實行度田。
可惜劉秀為了朝廷盡快富裕起來,算清楚這筆糊塗賬,強令嚴格執行度田制度。為此,劉秀還誅殺了包括歐陽歙在内的十多個豪族重臣。
劉秀很生氣,結果當然也很嚴重。嚴重到了天下的豪族們紛紛起兵要造反,這下子可算是闖了大禍了。
興起稻田數千頃,每于農月,親度頃畝,分别肥堉,差為三品,各立文簿,藏之鄉縣。于是奸吏跔趴蹐,無所容詐。彭乃上言,宜令天下齊同其制。诏書以其所立條式,班令三府,并下州郡。---《後漢書·循吏列傳》建武15年,劉秀登基15年,一統天下5年,天下再次爆發了大規模豪族起義。此前劉秀已經收走了包括鄧禹、吳漢等将領的兵權,所以這個時候再想用武力平叛,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為此劉秀一方面招撫,一方面采取遷徙賊首到其他地方置業(并未處死),以此來平定這場禍端。那麼你們以為劉秀會因為這些叛亂而罷手嗎?
如果劉秀真的因此而停止了度田,那麼劉秀在曆史上的地位一定不會太高,可能就跟宋神宗中斷王安石變法一樣,成為王朝的罪人。
最終劉秀還是頂住了壓力,堅持實行度田制度,使得這些豪族們無所遁形。邪惡的力量終将被戰勝,即使會受到再多苦痛那也值得。
04劉秀始終認為,天下太平依靠百姓,而不是豪族。
劉秀是東漢的開國皇帝,他的一生可謂是始終在豪族身邊斡旋。先是南陽陰家,後是河北郭家,劉秀之所以能夠逐漸走上神壇,少不了這些豪族們的支持。
在支持劉秀的同時,這些豪族們當然也有各自的目的,那就是使得自己的家族繁榮昌盛下去。劉秀為了擺脫這些豪族們的束縛,幾乎是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去鬥争,結果确實也比較明顯,他赢了這一場鬥争。
在劉秀的認知當中,他始終認為百姓的地位要比豪族重要的多。倒不是說百姓能力比豪族強,而是百姓對皇權既沒有傷害,也能夠為皇帝帶來收益,這是百姓最不可或缺的一點。
豪族縱然能夠很快幫助劉秀穩定天下,但是同樣也能夠限制劉秀的權力,甚至可以占據天下的大部分利益。
這不是劉秀想要看到的事情,所以他在不斷抗争。拿下了天下隻是第一步,擺脫豪族的束縛則是第二步,度田制度的事實,看似隻是為了增加國家的賦稅,實際上是劉秀的一場别開生面的政變,政變的對象那就是天下豪族。
05問題來了,王朝的興衰,所依靠的真的是百姓,而不是豪族嗎?
百姓,始終是賦稅的一種工具,那麼王朝的興衰,所依靠的真的是普通老百姓嗎?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殘忍的話題,因為在我們的腦海中,百姓始終都是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的。
因為絕大多數人就是百姓,但是朝代的更叠,王朝的興衰,其實幾乎看不到百姓在其中所發揮的作用。皇帝的一個政令,可能就會導緻國家的興衰,官員們實施的情況,也能夠關系到國家的前途。
而百姓,始終在自己奮鬥一生的熱土上,揮灑着汗水。他們不辭辛勞,任勞任怨,卻永遠都主宰不了自己的命運。
因為有人在上面主宰着芸芸衆生的命運。劉秀度田制度,其實也是主宰百姓的一種方式。他認為天下的勞動力都是國家的,都是自己的。所以他不想浪費這些勞動力,幾乎每年都會排查勞動力的變更情況。
這是為了更好更充分地組織調動勞動力,如果這些活交給豪族們來做,其實朝廷相對來說要輕松很多。
可惜豪族們都有自己的私利,這就注定了豪族們無法代替劉秀來做這件事,反而要反對劉秀做這件事。
我們必須要認清一件事,豪族對于王朝的作用,要遠遠大于普通百姓。因為每一個豪族之中,都聚集了成千上萬的普通百姓,他們被豪族所雇傭,承擔着為豪族賣命的任務。而秀秀要做的,就是剪除豪族們的這項特權,可是現實嗎?當然不現實,畢竟劉秀本人就是豪族捧出來的天子。
總結:度田制度矯枉過正,使得虛報謊報情況屢見不鮮。度田制度在劉秀的大力支持之下,得到了從上到下的嚴格執行,可以說劉秀在任的期間,度田制度的效果非常好。
不過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執行度田制度的時候,往往因為執行者的無能,導緻度田的數據不夠完善。
又郡國以牛疫、水旱,墾田多減,故诏敕區種,增進頃畝,以為民也。而吏舉度田,欲令多前,至于不種之處,亦通為租。可申敕刺史、二千石,務令實核,其有增加,皆使與奪田同罪。---《後漢書·劉般傳》度田的數量一旦達不到上頭的理想狀态,那麼上頭就會認為,是不是地方執行者有意隐瞞了多餘的田産和勞動力。
這在劉秀朝是非常嚴重的罪責,基本少報的都要殺頭。所以為了防止被上頭誤解為瞞報,地方上往往把數據往大了說,比如說陽谷縣實際上有10萬畝耕田,但是為了防止被查,縣令會讓人虛報15萬畝。賣炊餅的勞力有200人,縣令覺得數據太少,所以會讓人虛報500人在路上賣炊餅。
這麼一來的話,就導緻一個非常奇葩的現象,東漢朝的土地不僅比實際面積大很多,就連人口都增加了不少。
結局自然也好不到哪兒去,這件事大家是不是很熟悉?我就不追述了,留個白給大家去聯想。一直到了漢明帝劉莊上台以後,地方上依舊不敢報少了數據,以至于後來稅收與數據有嚴重的出入,所謂明章之治,或許就是這麼來的。
參考資料:《後漢書·列傳·儒林列傳上》
《後漢書·江革傳》
《後漢書·循吏列傳》
《後漢書·劉般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