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稱的改革一直都沒有停止過探索的步伐,或許是源于基層教師的不斷呐喊,或許是由于時代的發展,有些評審條件過于脫離實際,一直總有新的好消息不斷傳來,老師們也是倍感欣慰,總覺得評審職稱有了盼頭。
先是取消論文這個硬核規定,不在把教師必須發表論文作為一條硬杠子讓基層一線教師高攀不起,其次是不再強制要求必須要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獎勵這個讓絕大多數教師難以逾越的鴻溝,三是不能單單以教學質量作為衡量教師工作優劣的唯一标準,這三項确實讓教師在晉升高級職稱時少了很多的阻力和壓力,教師們也是歡欣鼓舞,不在覺得高級職稱遙不可及了。
好消息又一次傳來,而且還是三條,都是有關教師評審職稱的。 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及教育部聯合發文,有關職稱改革的第一個好消息就是:
以後國家層面不再對高、中、初級崗位結構比例作統一規定,而是授權省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會同教育行政部門分學段、調整崗位結構比例。
通過解讀我們得知,從今以後,各省教師晉升職稱的名額和崗位職數具體需要多少,國家不會在全國範圍内用統一的标準來進行分配了,而是各省市、自治區、直轄市根據自己省内教師職稱和崗位需要的實際情況自行确定名額職稱崗位結構,其目的就是能夠進一步調整以及優化教師隊伍,發揮職稱的最大價值和作用。
這一決定非常接地氣,大家都知道,各地的教育系統都存在着大同小異的差别,有些地區人滿為患,有些地區師資力量奇缺,而且由于職稱分配的不公平導緻一些教師出現辭職或者流失等現象,反而讓職稱的建立失去了本來的意義。
第二個好消息各省自上而下在逐一貫徹落實國家的政策的基礎上,繼續出台了相關政策:
省上也不再強制分配職稱評審的名額和崗位了,省裡把名額下發到各市州,而具體需要晉升多少個職稱崗位,縣裡可以根據縣域内各學校的實際需要進行重新劃定。
什麼意思呢?就是比如上面一共分配來100個職稱名額,具體這100個名額裡面需要晉升多少個一級職稱教師,多少個副高級職稱具體由各縣區自己根據需要自己決定。 比如今年某個縣等待晉升副高級崗位的候選人數較多,那就可以把名額向副高級職稱崗位傾斜一下,隻要總數不超标就行,而且上級明文規定,職稱崗位要盡量向鄉村學校傾斜,努力讓鄉村教師安心紮根基層學校教學,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
第三個好消息就是進一步突出哪裡需要就補充那裡、比如近年來由于職稱競争太激烈,有些地區或者學校由于種種原因造成上級分配的職稱崗位名額太少,導緻這個地區或者學校教書積壓嚴重,或者說這個地區某個學科教師奇缺,為了加強力量,需要出台各種政策引進人才,那麼在職稱方面予以傾斜也是吸引人才的一個重要舉措。
也就是說要将重視人才發揮得更加淋漓盡緻,打破論資排輩,優親厚友的慣常做法,對于那些急需緊缺的高層次教師的學校,經批準後可根據需要設置特設崗位,不受崗位比例限制。
隻要是引進來的急需人才,如果本人有職稱晉升這方面的要求,完全可以打破規定,破格晉升。
從以上這些政策裡面我們得出 釋放出的信号那就是多勞多得,能者多勞,而且可以不拘一格。要想通過混、等、靠、要評上高級職稱已經沒有機會了,隻要你夠努力,機會一定是給有準備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