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李馨婷
編者按:
00後,五四新青年。
出生于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黃金10年,這一代,從生長環境到心理狀态,都是新的。他們天生就知道平視這個世界;他們具備着更強的個人意識和精神追求;他們樂于為所愛買單。拒絕所有的标簽,他們無法被定義,隻能被叙述。
時代傳媒集團推出專題“這屆00後,能處”,一起來看看新時代的五四青年。
畢業季将至,第一屆00後即将踏入職場。當大部分同齡人還在招聘軟件間遨遊,已有00後早早“上岸”,且荷包滿滿。
22歲的劉雯悅今年剛畢業,卻已經月入3萬元。作為一個生活在浙江麗水的縣城姑娘,她的收入,已經超過身邊99%以上的同齡人。
比劉雯悅小1歲的陳錦初則堪稱觸摸到同齡人的奮鬥天花闆:目前,他在北京中關村擁有一家屬于自己的公司,創業一年半以來,公司營收已經有約680萬元。
劉雯悅與陳錦初不僅同為00後,生财之道也頗有共同點:不給别人打工,不走尋常路,以及,賺的是同齡人的錢。
劉雯悅是一名漢服設計師,4年前入行,見證着漢服行業從無序生長走到漸成體系。如今,她已在漢服圈内小有名氣,小紅書與抖音賬号粉絲總計超過100萬。據她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她的主要客群為00後漢服愛好者。
陳錦初是社交軟件Instap的創始人,Instap是他受美劇啟發寫出的基于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場通信)技術運行的軟件,主打“碰一碰”社交模式,在抖音上一炮而火,現在,軟件的用戶數量大約30萬人,6成用戶都是00後。
挖掘商機的本領固然重要,但對于他們來說,更關鍵的,或許是有不聽話的勇氣。
假如沒有堅持服裝設計與繪畫愛好,堅定地走漢服設計的道路,劉雯悅也許會在父母的要求下成為一名幼兒園老師;假如壓抑住骨子裡對“掌握主導權”的渴望,隻把寫代碼看作打工技能,陳錦初也許隻會在畢業後加入大廠的内卷陣營。
當社會愈發日新月異,00後所面對的世界,早已不能用父輩的認知定義。敢于跳出上一代的經驗實踐,才是00後賺錢的硬道理。
Instap創始人陳錦初:21歲 坐标北京
閑着無聊寫的代碼賺錢了,員工年齡都比我大
(陳錦初 受訪者供圖)
按行話,我也算是個“連續創業者”。
高中在美國讀書,因為本身喜歡潮牌,也喜歡寫代碼,高中時就寫了個程序,提醒我潮牌新品的上架時間并且幫我一鍵下單。後來我就開始在潮牌圈裡賣這個軟件,算下來賺了100多萬元,也是我的第一桶金。
Instap源于我無聊時寫的一個程序。當時因為疫情,我已從美國休學回國幾個月,閑了好久,我覺得必須得找點事兒幹了。有一天我想,要不把當時看的美劇《辦公室》裡一哥們的小發明給落地一下?我當時已經在大學學計算機,在網上了解了一下相關操作後,一周内就把程序給寫出來了。
Instap的産品是這樣的:分别貼有NFC芯片貼紙的兩部手機隻需要輕輕一碰,就可以讓另一台手機接收到對方已經設置好的“社交主頁”,從而迅速完成“交換聯系方式”的動作。
(Instap使用場景 受訪者供圖)
我把Instap的使用場景拍成視頻發在抖音上,沒想到第一條視頻就有8萬多個贊,評論區裡很多人都問要怎樣才能擁有同款,我看轉化率驚人,便順勢開始賣軟件需要的NFC貼片,做商業化嘗試,創業就此開始了。
頭兩個月,抖音一條視頻的成交額都有20萬~30萬元,一天要出1000多單,每個貼片的序列号授權、包裝、發貨,都是我自己來。後來實在扛不住了,才意識到需要搭個像樣的團隊。
說實話,我沒工作過,不懂各個崗位具體做什麼,最開始面試人時有點心虛,隻能是先面試幾個人,等他們走了以後我再記點筆記,邊招人邊學習。團隊補齊了,我也是自己先把公司各個業務都跑一遍,心裡有數了才給員工布置任務。
我是我們公司最小的。我們團隊不大,算上運營、産品開發與商務,12個人,有80後也有90後。我給公司定的上班時間是上午10點半到晚上7點半,大家睡晚一點無妨,而且其實他們也并沒有太嚴格遵守規定。我覺得他們隻要來了、能完成任務就行,“散養”的效果反而好,睡夠了,工作效率肯定高。
我和員工像朋友一樣相處,畢竟大家年紀相差不大,能玩到一塊。我媽自己的工作也是管理層,但她和我很不一樣。我剛帶團隊時,她告訴我,工作與生活要分開,跟員工要保持距離。我一開始确實照她說的做,結果發現連我的工作積極性都被拉低了,還是得和員工交心做朋友呀,信任度才能提升。
這樣的管理方式目前為止還是行得通的,我給的工資也就是行業平均水平,但從去年8月組建團隊來,隻有兩個崗位有人事變動,其他大部分人,下班後還會自發留下來再工作一會兒。
但管理的過程中,我也遇到過困難。可能是因為社會經驗的差異,我和我的員工們有點難溝通。
之前有人說要漲工資,我看對方确實表現挺好,就給漲了,但可能漲得太直接了,他們反而不太滿足。後來我換了個方式,表示可以預留股權給公司的優秀員工,結果他們又說我是在畫大餅。唉呦,我是真沒那麼多心思!
最近我在抖音上買了個管理學課程,閑下來就看看,理論知識算是學到了,有機會我實踐一下。
說到學習,去年我又申請了麻省理工學院,拿到了入學通知,打算換個學校繼續學業。雖然目前公司運作得不錯,但讀個好學校,以後做其他項目也會有比較好的信任背書,還會有比較多的校友資源。
不出意外的話,我在麻省理工畢業後,應該會做别的創業項目。我不太想打工,還是想掌握主導權,為自己奮鬥。
我的偶像是馬斯克。雖然關于他的争議很多,但我覺得單看他的發明,都已經是為人類發展做出貢獻了。我也很尊敬曹德旺,因為他捐了一所大學。我覺得他們都是有夢想的企業家,都不是為了賺錢而賺錢。假如說我以後能成事兒的話,我也想做個有良心的企業家,做個能為社會進步做貢獻的創業者。
不過,現在我的發展方向顯然是不符合我家裡人的期望(笑)。我媽一直希望我走她給我鋪好的路,出國上個好學校,畢業後到大廠裡卷,待遇不錯穩定就行了,創業還是有風險。
但我從小就是那種“越不讓就越想幹”的人,就,拭目以待吧。
漢服設計師劉雯悅:22歲 坐标浙江麗水
月入3萬元,每天睡到中午起床
入坑漢服,純屬偶然。我小時候就愛看古裝劇,會在頭上挂點草、身上披個床單,模仿劇裡人物的造型。到讀大一時,國内古裝偶像劇盛行,我在追劇同時也迷上了裡面的服裝,開始了解漢服。
17歲那年,花了170元在淘寶上買了第一件漢服。那是一件水藍色的齊胸衫裙,現在倒回去看,那條裙子做得很不嚴謹,有很多不符合漢服制式的地方,簡直就是“時代的眼淚”,但對我來說,它是挺重要的一件衣服。
(劉雯悅設計過的作品 受訪者供圖)
入行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窮。3、4年前,漢服行業剛開始發展,一套制作稍微精美一點的漢服,就得賣500~600元,那時我還在讀書,家境也不是那麼好,就算再喜歡,也下不了手。後來逛論壇時,我發現有人不僅靠賣漢服的設計稿賺了錢,還能擁有一件漢服成品,因為想要實現“漢服自由”,我便畫了一張設計稿去投稿。
以現在的眼光看,那個稿子根本沒法落地生産,但有個店家欣賞我的創意,給了500元稿費,還鼓勵我繼續畫下去。當時的我覺得500元已經很多,頓時覺得漢服行業特别好!于是便誤打誤撞入了行。
一開始做漢服設計,完全是“為愛發電”。
我的專業是學前教育,隻學過基礎的美術知識,漢服設計需要的Photoshop和手繪闆操作,都是我在商家的指導下自學的。而漢服制式的相關曆史知識,也是我通過圈内一些大V整理的内容學習的。和漢服相關的知識基本都來自文獻或者博物館藏品,難以考究,要不是大V們梳理,我單靠自己,學起來一定很吃力,所以真的得益于互聯網的分享。
埋頭學了2個月後,我交出了第一套真正能夠落地的作品,正式入行,那年我19歲。回想第一筆500元的稿費,對我意義重大,我現在的單筆稿費,最高已經有上萬元。
(劉雯悅的第一張落地作品 受訪者供圖)
雖然已經入行4年,但很長一段時間裡,身邊的人都不接受我的職業。我家在縣城,身邊的同齡人,畢業後大部分都當了老師。按當地人的觀念,我畢業後不上班,呆在家裡靠“畫畫”賺錢,簡直難以接受。漢服設計這個職業在他們的認知範圍内,更是聞所未聞。有親戚甚至覺得我去做了見不得人的勾當(笑)。
直到最近有媒體來報道,我帶着奶奶上了電視新聞,閑言碎語才平息。這次出圈也是偶然:前段時間有商家給我寄了我設計的一套樣衣,我奶奶看了衣服,特别喜歡,她這輩子都沒打扮過,一直在地裡幹活,出嫁時也隻帶了一條紅繩。于是我心血來潮,給奶奶化了妝、換上了我設計的衣服,拍視頻發到網上。沒想到居然上了抖音熱榜,還引來媒體報道。
(劉雯悅和奶奶 受訪者供圖)
我對現在的狀态挺滿意。因為全職在家做設計,我一般下午1、2點才起床,到夜裡靈感爆發的時候創作。對我來說,這樣很自由,我去幼兒園實習過,也看過大廠内卷之類的新聞,感受就是,我是不會去打卡上班的。相比于朝九晚五甚至需要加班的生活,我更願意放松點,更何況,我能用興趣賺到錢。
我很感謝爸媽的培養和開明。讀小學時,我會去買一些紙來裁剪,再用膠帶把紙片粘起來做衣服穿在身上。我也很喜歡畫畫,經常在家裡的牆上畫畫,就連天花闆都不放過。要換作别人的父母,可能早就不讓我動手了,但我媽都是任我發揮,我爸也會經常買圖畫本給我。
不過他們也有和我意見不合的時候。我現在有了點存款,我媽非要我先在本地買房,他們還是覺得隻有買了房子,這輩子才有依靠。但我覺得這隻會讓我卷入房貸的漩渦,我拒絕。我打算用這筆錢去開個漢服品牌工作室,繼續創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