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人們對嘉靖帝的評價比較一緻,可是受到影視劇、文學作品的影響,有些人對嘉靖帝的看法發生了改變,甚至認為他是明朝曆史上最聰明的皇帝,善于控制大局,既能修道,還能把持朝政,還創造了“嘉靖中興”,俨然是個明君的形象。其實不然,嘉靖帝是明朝中後期制造冤案最多的皇帝之一,連南宋的趙構都比不上他,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一、平反冤案
1566年12月14日,夢想着長生不老的嘉靖帝還是未能逃脫死神的召喚,咽下了人生中最後一口氣。第二天,明朝官方就發布了嘉靖帝的遺诏。遺诏雖然是以嘉靖帝的口吻,但是這是徐階、張居正等内閣大學士起草的,根本不是嘉靖帝的意思。遺诏的内容是嘉靖帝的自我檢讨,表示“每一追思,惟增愧恨”。
在這份遺诏中,徐階、張居正以嘉靖帝的名義,向天下人宣布要大規模平反冤案,“自即位至今,建言得罪諸臣,存者召用,殁者恤錄,見監者即先釋放複職”。具體而言,從1521年5月27日嘉靖帝即位那天開始,一直到1566年12月14日,期間因言獲罪的大臣全都得到平反,活着的授予官職,離世人的親屬得到撫恤,被逮捕的釋放複職。
二、因言獲罪
宋高宗趙構在位期間,開創了一個不好的先例,他殺死了一些直言敢谏官員。可是趙構殺的人與嘉靖帝比起來就差遠了。嘉靖帝殺死大臣有兩種方式,一個是直接砍頭處死,另外一個是廷杖而死。1553年,兵部員外郎楊繼盛彈劾内閣首輔嚴嵩,結果被逮捕下獄,遭到了嚴刑拷打。兩年後,嘉靖帝下旨,将楊繼盛等人處死。
1540年,嘉靖帝聽信方士的話,打算讓年僅數年的太子監國,自己潛心修煉一兩年的時間。這引起了朝野的震動,但沒人敢說話,就在這個時候太仆寺卿楊最發言了,他認為神仙都是在深山中苦心潛修,哪有住在皇宮裡面,享受錦衣玉食的生活,卻能白日飛升的?嘉靖帝大怒,命錦衣衛對楊最施以廷杖。結果廷杖還沒打完,楊最就被活活打死了!
三、剛愎自用
像楊最、楊繼盛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僅在隆慶元年就有90多人受到“恤錄恩”。除此之外,還有不少高級官員的親屬上書鳴冤,比如兵部尚書張經的孫子張懋爵、薊遼總督王忬的兒子王世貞,以及三邊總制曾銑的門生,這些在嘉靖帝時期被處死的高官都得到了昭雪。那麼嘉靖帝在位時期,為何會有這麼多冤案呢?
其實原因并不複雜,這些冤案大多發生在嚴嵩執政期間。嚴嵩老奸巨猾,完全掌握了嘉靖帝的心理,他利用嘉靖帝來打擊異己,比如曾銑、夏言、張經、楊繼盛等許多人的死,都與嚴嵩有直接關系。這些人不是賢臣,就是直臣,可是卻都被嘉靖帝處死了。另外,嘉靖帝崇信道教,當官員提出不同意見時,他們也會遭殃。這樣剛愎自用、濫殺大臣的人,制造大量冤案的皇帝,像一代明君嗎?
參考資料:1.《明世宗實錄》;2.《明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