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轼字子瞻,号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公元1037年出生于四川眉州。
蘇東坡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均取得很高的成就。其詞風屬于豪放派,是曆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東坡生性曠達,為人率真,好交友,好美食,自創許多飲食精品并流傳于世,如現在依然被人津津樂道的“東坡肘子”、“東坡肉”、“東坡涼粉”等等。
《水調歌頭》是蘇轼在39歲時任密州(今山東)知府時,中秋夜酒後因感慨仕途坎坷兼思念弟弟蘇轍遂作此詞。
《水調歌頭》蘇轼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绮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别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
1076年的中秋節,我歡飲了一整夜,酒醉間寫下了這首詞,想起和弟弟已經六七年未見,不由我好生想念。
明月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問向碧藍的夜空。不知道天上的月宮,現在是哪一年呢?
我想乘着風回去看看,又怕那巍峨的瓊樓玉宇讓我覺得寒涼難耐。我仰望着明月,不覺婆娑起舞,看來還是人間自由愉悅啊。
月光轉過紅色的閣樓,低低地照射在挂着絲綢簾幕的窗戶上,也照着我這個因心生思念而睡不着的人。
月亮不應該有什麼怨恨,但是為什麼又總是在人們分離時它才圓呢?看來人世間有離合悲歡,而月亮有陰晴圓缺,這種事兒從古到今都是難以周全的。唯願咱們兄弟倆彼此珍重,雖然遠隔千裡,依然可以共賞中秋美好的月色。
全詞運用形象的描繪和浪漫主義的想象,圍繞中秋之月,從天上到人間,從月到人,實際上不僅僅是對弟弟的思念,還有詞人出世、入世的矛盾心裡:既想回到朝廷,又怕黨争激烈,難以容身。既然這樣,不如就在“人間”“起舞弄清影”,同樣可以奮發有為,為國為民出力。
雖然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但蘇轼樂觀豁達、積極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對生活的美好祝願,讓整首詞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千百年來成為人們探索人生樂觀與不幸的哲理标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