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屙”與“㞎㞎”
人吃五谷雜糧,拉撒排洩,稀松平常。在現代漢語裡,人的正常排洩,解大手,被稱為解大便或拉屎,或簡稱為“拉”;解小手,被稱為解小便或撒尿,或簡稱為尿。
圖片選自網絡
但在懷慶方言裡,“拉”被俗稱為“屙”,讀 ē。
“屙”除了其基本含義為拉屎外,還有幾種特殊的含義。
1、動詞。特指拉肚。
如:我這段鬧肚子,已經連續“屙”了好幾天了,現在還不能幹活兒。
這裡的“屙”并非指每天一次的例行解大便,而明顯地特指拉肚子。
2、動詞。栽;嫁禍。
如:明明是那家夥幹的壞事,自己卻擇得幹幹淨淨的,最後全都“屙”到我頭上了。
3、形容詞。壞。以吓得要拉屎形容人被吓壞了。
如:一聽說警察要查他,這一次可真把小張吓“屙”了。
這裡的“屙”,并不真指吓得“屙”出了屎,而是形容真被吓壞了。
在現代漢語裡,人或動物的糞便被統稱為屎。
但在懷慶方言裡,屎卻被俗稱為“㞎㞎”,讀bǎ·bɑ,也叫屎㞎㞎。
如:那邊空地上,不知哪個熊孩子“屙”了一堆“㞎㞎”,路過時要注意,千萬别踩上。
再如:俗話說,“㞎㞎”疵㾍(讀cī nài)水為淨,再疵㾍的東西,隻要用水認真清洗一下就幹淨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