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腹而食,度身而衣”這句話出自《墨子•魯問》。意思是根據自己的肚量吃飯,比量自己的身體穿衣。
這句話比喻做事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
墨子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是墨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是墨家學說的創立者,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創立了一整套的科學理論。
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并稱“顯學”。戰國時期的百家争鳴,有“非儒即墨”之稱。
在墨子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他一直崇尚“量腹而食,度身而衣”的節儉主張。
在戰國時代,王公貴族們死後,要營建巨大而奢華的墳墓。棺材外面要用很大的木醇,還要再捆三層牛皮;死人穿着非常講究的衣服;一起埋葬的有玉器、絲織品、飲食用具等數不清的珍貴東西。
墨子非常反對這樣埋葬死人,他說:“一個人死了,有三寸厚的木闆做棺材,就可以了;隻要幾件衣服,不讓死人赤身裸體就夠了;至于墳墓,隻要能掩埋住棺材,止住屍體的臭味就行了,何必挖得很深,埋得像小山那麼高呢?”
墨子也堅決反對在衣、食、住、行方面的任何浪費。他認為,食物能充饑益氣,強壯四肢,使耳目聰明就行了,無需講究五味的調和與氣味的芳香,不要去搜索遠方珍貴奇異的食物;衣服,能夠使身體舒适,使肌膚溫暖就行了,而不是為了使人耳目感到華美并誇耀于百姓;建造房屋,是為了生存,不是為了觀賞和享樂。地基足以防止潮濕,外牆足以抵禦風寒,内牆足以分隔男女,屋頂足以遮蔽雨露雪霜,達到這樣的标準就足夠了。如果超過這些标準,就會導緻勞民傷财的後果,會讓國家貧困,百姓難以治理。
當時的衛國大夫公良桓子十分奢靡,家中有裝飾華美的馬車幾百輛,吃糧食的駿馬幾百匹,穿着刺繡衣服的女人幾百個。
墨子批評公良桓子的做法。墨子說:“衛國是一個小國家,處在齊國與晉國之間,就像窮家處在富家之間一樣。窮家如果學富家的穿衣、吃飯,多花費,那麼窮家就會很快破敗。您如果把裝飾車輛、養馬的費用和做繡花服的錢财用來養士,一定養千人有餘。如果遇到危難,就命令幾百人在前,幾百人在後,這與幾百個婦人站在前後相比,哪一個安全呢?我認為不如養士安全。”
墨子和他的學生們過着十分簡樸的生活,身上穿的是粗布短衣,腳上穿的是麻鞋木屐。墨子一生不但節儉,而且勤勞,周圍的人都十分敬重他。
節儉名言: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歐陽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