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和抖音,這兩家當下最火的短視頻平台,走到年末,熱度依然不減。但放眼海外,兩家受到的待遇卻大有不同,抖音海外版TikTok屢傳好消息,在 11 月全球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排行榜中,抖音海外版 Tik Tok 已上升到了第二名。
另一頭,據媒體爆料,快手海外部正進行幅度不小的調整,且海外業務的實際負責人、原快手首席增長官劉新華已于12月初離職。
科技君和大家的困惑是相同德,都是做短視頻,兩家咋就差别這麼大咧?
快手海外失手又失首
對于劉新華的離職,快手回應稱,劉由于個人身體原因,首席增長官劉新華轉任公司資深戰略顧問,快手對海外業務的态度是加大投資、增加人員。
快手出海不順早有耳聞,快手海外版Kwai貫穿整個2018年的關鍵詞就是“不穩定”。部門由原先多團隊合并的五十多人擴展到百餘人,又在一輪方向調整後縮編為七八十人;方向落定後,人員規模又創新高,一度達到兩三百人;2018年末,據傳快手海外部又“優化”了百餘人。
人員如此動蕩的大背景下,所有的真相都關于快手海外令人揪心的業績。
最新數據顯示,Kwai在韓國市場Google Play分榜最近一周在第35名到45名徘徊。遙想2018年上半年,Kwai登頂過俄羅斯和東南亞7個國家Google Play、App Store的雙榜第一。過去的輝煌,更加襯得今日焦灼。
有媒體指出,Kwai之所以退步過猛,就是完全照搬了國内燒錢植入推廣那一套,剛開始倒是赢得了好看的下載量,日子久了之後,留存與日活卻并不樂觀。當快手CEO意識到事情嚴重性的時候,預算已經不足,隻好寄希望于“順其自然”,就像當初在國内一樣平台自我生長起來,但這一招并不奏效。
缺乏運營基因一直是快手的弊病,國内尚且如此,國外問題暴露得更加迅速,有媒體爆料稱,Kwai 印度自今年8月份以來,似乎處于無人運營狀态,有時日均下載量僅維持在四位數水平,而這正發生在印度短視頻紅利時期。
據科技君了解,快手海外團隊也頗令人尴尬。除了前老大劉新華以外沒幾個人可以純英文交流,這下老大也離職了,海外團隊徹底面臨或将“涼涼”的艱難處境。
抖音海外卻創佳績
與快手境遇不同的是,抖音海外版TikTok,最新數據顯示TikTok 9月份下載量超過排名第二的Facebook,目前已覆蓋全球150多個國家,月活用戶過億。
兩家在國内打得難舍難分,國外反而勝負清晰,首先科技君覺得快手應該搞緊學學抖音真正的海外本地運營。
Tik Tok 成立之初便根據美國社會情況制定了嚴格的審核系統;在日本,Tik Tok 請的是日本超人氣歌手彭薇薇、女子偶像團體 E-Girls、Youtube 紅人 Ficher’s;在美國,Tik Tok 請的手脫口秀主持人吉米·法倫(Jimmy Fallon)和滑闆運動員/演員托尼·霍克(Tony Hawk);在印尼,在上線的第一天就請了 100 多為網紅和明星進行了一個線下派對……. 這些例子都是 Tik Tok 深耕本地化運營的直觀表現。
其次,Kwai做不好的用戶留存問題,Tik Tok得解決方案也是簡單粗暴。同樣依托平台廣告增加用戶,Tik Tok選擇在Google 的搜索、YouTube、GooglePlay 商店及 Google 廣告聯盟上投放了數量可觀的廣告。另外,Tik Tok 對廣告 ROI 要求高,因此需要在投放的各個環節都需要極其嚴密的數據支持和數據評估,靠着準确的運營,Tik Tok算是在海外順利紮根。
總的來看,抖音的變現邏輯是依托于内容的傳播性,然後将産品和營銷植入其中;而快手則更倚重通過廣告、電商、打賞、平台合作等“組合拳”的模式進行變現。海外明顯更吃前者那套,就這一點,想必快手真應該向抖音學學吧。
2019,誰來制霸海外的“沙雕”文化?可能馬上就見分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