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我國已經進入到中度老齡化社會,就是老年人口越來越多,年輕人口數量越來越少。截止到2022年第三季度,我國有60歲以上的老年人達到2.67億,預計到2025年将會超過3億人。與此同時,我國在放開了二胎政策之後,2017年新生兒出生數量達到1758萬,到了2022年新生兒出生數量跌至956萬。
而當我國進入到老齡化社會之後,就會發生一系列的社會和經濟問題。首當其沖的就是,未來參加工作的年輕人所繳納的養老金不足以贍養數量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口。據權威機構預計,未來5-10年我國養老基金缺口高達8-10萬億。于是,延遲退休就提上了議事日程,已經在10月、12月、1月的幾次大會上,一錘定音。
實際上,受延遲退休影響較大的是1963年-1983年。因為延遲退休将在2023年正式啟動,1963年出生的人剛好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正好趕上了延遲退休的頭班車。此外,1983年出生的人,也會遭遇延遲5年退休的時間節點,預計要到65歲退休了。面對延遲退休政策,是3類群體笑了,另3類群體發愁,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一、延遲退休讓3類群體笑了
第一類,公務員群體。公務員群體收入較高,工作穩定。很多公務員都希望能夠晚幾年退休。這樣可以多享受幾年在崗人員的福利待遇,還能享受到更多加薪和提職的機會。值得一提的是,公務員晚幾年退休,單位還可以多交幾年養老金,退休後也能享受到更多的養老金待遇。
第二類,事業單位人員。事業單位人員平時工作比較清閑,很多人一個月就忙個一至二個星期,剩下的日子就是看看報紙,聊聊天。像這類群體當然喜歡延遲退休,因為平時工作強度小,沒什麼壓力,延遲退休可以多享受幾年單位的福利待遇,還能多交幾年養老保險,退休之後養老金待遇還能比民企退休人員高,何樂而不為?
第三類,國企和民企的高管。對于企業高層領導來說,60歲正是他們工作經驗豐富,精力充沛的黃金時段,如果讓他們退休在家,這些人肯定是難以接受的。此外,企業高層領導如果都在60歲退休,也是企業和社會人力資源的一種浪費。
二、延遲退休讓3類群體感受壓力
第一類,民企基層職工。民企職工的工作不穩定,有時經常要換工作,一些用人單位由于效益不好,并不願意給職工繳納養老金。有時還要失業在家一段時間,沒有收入來源。所以,對于民企職工來說,他們當然是希望能早點退休,每個月能有一筆穩定的養老金,這樣可以過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第二類,國企基層職工。很多國企基層的老職工都還工作在一線崗位上,他們長期從事着繁重的體力勞動,身上都有一些慢性疾病。所以,國企基層職工都希望自己能早點退休,把工作崗位讓給年輕人去做。如果延遲退休到65歲,恐怕即使能熬到退休年齡,也享受不了幾年退休生活了。
第三類,靈活就業人員。主要是由個體戶、臨時工、自由職業者等構成。資料顯示,現在我國有2.4億靈活就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收入不穩定,工作不固定,有的時候每天連續工作十幾年小時,連續工作好幾個月,而有的時候連續幾個星期都沒有收入。所以,對于這類群體來說,他們希望能按時退休,這樣可以有穩定的養老金了。
事實上,延遲退休除了會給以上3類群體帶來壓力之外,還有可能會發生以下幾種社保斷繳的情況:1、一些人覺得繳納社保吃虧了,就選擇停交社保;2、失業人員沒有了收入來源,連生存都成問題,也會斷繳社保;3、靈活就業人員,覺得自己全額繳納社保的壓力過大,也會停繳。4、企業倒閉或虧損,連工資都發不出來,就更沒能力繳納社保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