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呈現一個十年?
年月日,時分秒。在坐标系上的刻度,是否隻有時間?
遍布太空的衛星、穿梭于茫茫大海的船隻、跋涉在崇山峻嶺間的工程裝備,還有數不清的傳感器、基站、服務器……伴随分秒流逝,數據無聲流淌。
冰冷、具體、客觀、沉默,是我們對數據的印象。但于無聲處,可聽驚雷乍出。
20多顆衛星捕捉到“人定勝天”的堅定,2400多萬條海上航線感知中國貿易的熱度,日均千億級的手機信令描繪出人群流動,228億條信息關照着建檔立卡的每一個貧困人口……
這一次,用衛星、數據、傳感器打開觀察中國的方式,尋找這些看似“繁雜無章”的數據背後的“為什麼”,用“客觀”手段,映射出屬于新時代的溫度。
8月9日起,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新聞聯播》推出17集系列報道《解碼十年》,從數萬億級的大數據中,解讀十年巨變的“中國密碼”,展現指引新時代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
作為總台獻禮“二十大”的重磅報道,《解碼十年》一經播出就獲得全網置頂,全網熱議。截至8月15日,《解碼十年》全網累計觸達量已達到14.1億人次,央視新聞主持的微博話題#解碼十年#閱讀量超過1.5億次,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學習強國、中國網、中國新聞網、騰訊網、新浪網、搜狐網、鳳凰網、澎湃新聞等廣為轉載,持續登上微博、百度、抖音等平台的熱搜。
節目傳播形成從國家部委所屬媒體平台,到中央媒體、地方媒體、主流媒體、商業網站的全媒矩陣,實現裂變式融合傳播。
相關話題#國家發展近十年感觸最深的事#中,網友紛紛留言,“這十年變化太大了!”“親身經曆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偉大!”村村通、廉租房、城鄉醫保、南水北調、綠水青山……這是十年的記憶,也是中國人的精神。
意出數中 可識乾坤大
萬億數據積澱獨家發現
《解碼十年》用“衛星視角 大數據調查 新聞故事”的方式,展開一段跨度十年的脈絡梳理與故事講述。海量數據背後,是主創團隊一以貫之的追求:如何讓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曆史性變革”和“曆史性成就”形象化、生動化?
挖新數據 開新視角
人在幹,雲在算。《解碼十年》以數據邏輯謀篇布局、架構故事,以數據之間交叉印證的方法,總結梳理十年成就。
主創團隊聯合國内五十多家部委和直屬單位、頂尖大數據機構、科研院所,調用太空中20多顆中高分辨率衛星、地面上百萬個傳感器,調取全國各行業數萬億級的巨量大數據,規模空前。
節目還首次公開了稅務大數據、霧霾濃度測算數據、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數據、貿易中心度測算數據、盾構機分布數據、商用無人機流動數據等,開啟了全新的觀察維度。
在數據分析的過程中,主創團隊收獲了諸多獨家發現,在節目中予以首次披露。
在觀察科技對農業的影響時,主創團隊在10萬台農業無人機飛行軌迹産生的大數據中,發現2021年這些無人機的作業面積增長了7.8倍,這是中國這個傳統農業大國從未有過的突破。
從中國的對外貿易數據中,發現中國作為亞洲商品供給中心的地位正在前所未有地增強;對比中國傳統與新興産業轉移趨勢和中國人口流動趨勢,發現産業和人的深度互動正在帶動一個個新城市群的崛起。
可以說,團隊在海量數據中敏銳捕捉到的蛛絲馬迹,為中國十年發展做出了生動的注解。
講新故事 尋新突破
《解碼十年》将人物故事與數據有機融合,使數據更有煙火氣、更有溫度。
在國家扶貧大數據庫裡的228億條信息中,主創團隊找到被精準扶貧政策關照的潘洪全、文安紅、李文賓等真實人物個體,通過他們的真實生活變化,反映出國家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巨大決心與努力。“不落一戶”“不漏一人”,明明白白的數據傳遞出堅定的溫暖和情懷。
而對于和生活更為緊密的“15分鐘生活圈”,團隊打破以主觀感受為主的常規報道,以一個社區居民的手機信令作為觀察樣本,從上億個雜亂無章的手機數據中,篩查出人們的活動規律:幾年間,社區居民對中心城區的依賴度明顯減弱,生活半徑比五年前縮短了1.9公裡。
少一米距離,就多一米便利。客觀的數據背後,是實實在在的便民舉措落地。而團隊的數據視角,不僅客觀呈現出“15分鐘生活圈”的具體落地,更在發掘方法及結論上具備一定的研究價值。
意餘數外 扶搖天地間
視覺突破縱覽山河巨變
《解碼十年》力求通過綜合性的創新表達,營造全新的視覺體驗。首次融合使用衛星遙感、地理信息還原、航空測繪、傾斜攝影和三維建模等技術手段,将數萬億的大數據信息通過電腦編程的方式精準呈現,以酷炫又貼合主題的形式來呈現十年間中國波瀾壯闊的發展成就。
極緻真實性:主體視覺元素均為真實呈現
20多顆衛星拍攝的數百張遙感影像,濃縮了十年的時間跨度,衛星視角展示山河變遷,宏觀而深刻。
30萬艘遠洋船舶每天的運行軌迹,映射在地球上,35萬個移民搬遷安置點的真實地理坐标,标記在中國版圖上,一個個點位、一條條線路,經過電腦編程後的屏幕影像,都是最真實的數據呈現。
營造“沉浸感”:多手段還原曆史場景
《解碼十年》創新應用地理信息系統還原地形地貌,如同親臨現場。在怒江,山間的搬遷路線,貧困人口喬遷新居;在青藏高原,拉林鐵路穿江而過,将西藏帶入動車時代;在甘肅,7200多公裡的輸水管道,過溝道越高山,為百姓帶來甘甜的飲用水。全新技術手段帶來全新感受。
色季拉山,4700米的高度,令人望而卻步,但“衛星高程數據”還原山峰全貌,畫面鏡頭自上而下、穿越山谷,無縫銜接真實的鐵路施工現場。觀衆感受尖端科技了不起的同時,也見證着正在上演的人間奇迹……這十年,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都在變為現實。
全景式掃描:虛實結合賦予畫面生命力
在數據可視化方面,主創團隊嘗試使用諸多技術,豐富視覺表達。團隊首次在新聞節目制作中,引入傾斜攝影技術,實現建築物等比例真實還原,實景與模型無縫切換,契合故事内容,突破視覺表達的禁锢。
例如在《中國邁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一集中,團隊整合上億個建築模型剖面,在深圳前海真實模型的基礎上,有效融合模型與數據,畫面在航拍實景與電腦制作的模型間自由切換,畫面呈現更有張力。
主視角體驗:一鏡到底 縱覽天地
拍攝制作方面,《解碼十年》有機串聯衛星攝影、航空攝影、無人機攝影等技術手段,以“一鏡到底”式的長鏡頭語言,實現了“扶搖天地間”的整體視覺設計,從太空無縫穿越到地面實景,拓展了大時空感知、全景式記錄、沉浸式體驗的視覺享受。
技術手段到視覺享受的實現過程,離不開有創造力、肯下苦功夫的人。為實現綜合性創新,參與制作的技術工種超過20個,大家分工協作、高效配合,終于讓節目成為“思想 藝術 技術”的綜合性創新生動實踐。
意存數先 潮平兩岸闊
精準闡釋隻為可感可知
主創團隊力求打破以往主題主線報道的模式,力求用全新的方式來總結梳理十年成就。但萬變不離其宗,主創團隊堅持從的重要思想、重要論述、重要指示中找方向、找思路、找啟迪、找答案。
主創團隊全面梳理了近十年來,的曆次重要講話,并重點選擇其中最具年度總結特點的新年賀詞,發現“流動、自信、美麗、溫暖、突破”是出現頻次較高的關鍵詞,這些詞語凝練概括了過去十年中國的發展特點以及中國人民的精神特質,還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高度一緻。主創團隊嘗試用這五大關鍵詞作為系列報道的主體框架來謀篇布局,以期通過不尋常的視角反映不尋常的成就。
《解碼十年》以一組組真實客觀的數據變化、一段段真摯動人的人物故事、一個個生動可感的生活細節來诠釋主題,以數據與個人命運的激情碰撞,精心展現黨和國家推動解決問題、辦成大事的曆程,深刻闡釋曆史性成就和曆史性變革來之不易、意義重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