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藥裡龍骨是一味藥,一般是古代哺乳動物象類、犀類、三趾馬、牛類、鹿類等的骨骼化石。但是也有部分是古代恐龍的骨骼。龍骨能鎮心安神,龍者,鱗蟲子長,陽物之至靈者。中國人以「龍骨」之名吃化石的曆史已經長達近 2000 年。
在1957年,合川馬門溪龍在被發現的時候,因為化石被雨水沖刷出地表,就被當地村民用錘子敲去不少。
合川馬門溪龍複原圖,及最初發現的化石遺骸
龍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龍是漢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在古代有關龍骨記載,《唐年補錄》記載唐鹹通末,舒州刺史孔威進龍骨一具,因有表錄其事狀雲:“州之桐城縣善政鄉百姓胡舉,有青龍鬥死于庭中。
《遼史·太祖本紀下》記載:“神冊五年(公園920年)夏五月庚辰,有龍見于拽刺山陽水上。上射獲之,藏其骨内府”。
1934年8月8日,營口發現了一具與傳說中的龍極相似的屍體,并且此前有附近居民見過、接觸過其活體。當時的僞營口第六警察署将其骨運至西海關碼頭附近空地陳列數日,參觀的人絡繹不絕。
當時《盛京時報》還派人采訪,稱之為“龍”、“天降龍”、“營川墜龍、“巨龍”等,同時還配以照片,圖文并茂,轟動一時。《營口市志》第一卷中記述:“(1934年)8月8日午後,遼河北岸東小街一農民在附近葦塘發現一巨型動物白骨,長約10米,頭部左右各有一角,長約1米餘,脊骨共29節”。
中央電視台10頻道《走進科學》欄目于2004年12月3日播出了紀錄片“破解七十年謎團”,及2008年5月14日cctv10台《探索發現》欄目播放了專題片《龍影遺骨》,說《盛京時報》的介紹是脊骨28節(比較,須鲸的脊骨為57節)。節目介紹,孫正仁老人把自己保存了整整六十三年的五塊“龍”骨捐獻給了市史志辦公室,後專家通過顯微鏡鑒定它們與野馬的牙齒骨在紋理上相似,而年代則顯示為一萬多年前的化石,很奇怪。
脊骨28節、骨質紋理類似野馬牙齒骨、骨齡有化石感,是它幾個特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