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谷雨時節再迎春雨

谷雨時節再迎春雨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19:01:49

谷雨時節再迎春雨(谷雨時節春雨綿綿潤大地)1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時降水明顯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降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時雨乃降,五谷百果乃登”。谷雨最主要的特點是春雨綿綿,有利于谷物生長。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農業氣候意義。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于節令的反映。

谷雨的天氣最主要的特點多雨,有利于谷物生長。谷雨時節,南方地區“楊花落盡子規啼”,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自然景物告示人們:時至暮春了。這時,氣溫升高較快。谷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這時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所以說“春雨貴如油”。谷雨節氣後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

中國古代将谷雨分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鳴鸠拂其羽;第三候為戴勝降于桑。”是說谷雨後降雨量增多,浮萍開始生長,接着布谷鳥便開始提醒人們播種了,然後是桑樹上開始見到戴勝鳥。

谷雨時節再迎春雨(谷雨時節春雨綿綿潤大地)2

—— 谷雨習俗 ——

摘谷雨茶:南方有谷雨摘茶習俗,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時節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溫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樹經半年冬季的休養生息,使得春梢芽葉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鮮活。傳說谷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這天不管是什麼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泡水飲。

祭海:谷雨節也叫做漁民出海捕魚的“壯行節”。谷雨時節海水回暖,百魚行至淺海地帶,是下海捕魚的好日子。俗話說:“騎着谷雨上網場。”為了能夠出海平安、滿載而歸,漁民們在谷雨這天要舉行海祭,祈求海神保佑。因此,谷雨節也叫作漁民出海捕魚的“壯行節”。舊時海邊,村村都有海神廟或娘娘廟,祭祀時刻一到,漁民便擡着供品到廟前擺供祭祀,有的則将供品擡至海邊,敲鑼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場面十分隆重。

走谷雨:古時有“走谷雨”的風俗,谷雨這天青年婦女走村串親,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來。寓意與自然相融合,強身健體。

吃春:谷雨前後,香椿醇香爽口營養價值高,故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人們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說成是“吃春”。香椿一般分為紫椿芽、綠椿芽,尤以紫椿芽最佳。

谷雨時節再迎春雨(谷雨時節春雨綿綿潤大地)3

祭祀文祖倉颉:據說自漢代以來,陝西白水縣谷雨有祭祀文祖倉颉的習俗。傳說中,倉颉創造文字,功蓋天地,黃帝為之感動,以“天降谷子雨”作為其造字的酬勞,從此便有了“谷雨”節。此後每年谷雨節,附近村民都要組織廟會紀念倉颉。

谷雨貼,禁殺五毒,谷雨以後氣溫升高,病蟲害進入高繁衍期,為了減輕病蟲害對作物及人的傷害,農家一邊進田滅蟲,一邊張貼谷雨貼,進行驅兇納吉的祈禱。這一習俗在山東、山西、陝西一帶十分流行。舊時,山西臨汾一帶谷雨日畫張天師符貼在門上,名曰“禁蠍”。陝西風翔一帶的禁蠍咒符,以木刻印制,可見需求量是很大的。其上印有:“谷雨三月中,蠍子逞威風。神雞叼一嘴,毒蟲化為水……”畫面中央雄雞銜蟲,爪下還有一隻大蠍子。畫上印有咒符。雄雞治蠍的說法早在民間流傳。山東民俗也禁蠍。清乾隆六年《夏津縣志》記:“谷雨,朱砂書符禁蠍。”“禁蠍”的民俗反映了人們驅除害蟲及渴望豐收平安的心情。

谷雨貼,屬于年畫的一種,上面刻繪神雞捉蠍、天師除五毒形象或道教神符,有的還附有諸如“太上老君如律令,谷雨三月中,蛇蠍永不生”、“谷雨三月中,老君下天空,手持七星劍,單斬蠍子精”等文字說明,寄托人們查殺害蟲、盼望豐收、安甯的心理。

賞花,谷雨前後也是牡丹花開的重要時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稱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賞牡丹成為人們閑暇重要的娛樂活動。

谷雨時節再迎春雨(谷雨時節春雨綿綿潤大地)4

—— 谷雨養生 ——

由于谷雨節氣後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谷雨節氣後是神經痛的發病期,如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等。同時天氣轉溫,室外活動增加,楊絮、柳絮四處飛揚,過敏體質的朋友應注意防止花粉症及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

在飲食上應減少高蛋白質、高熱量食物的攝入。春季,肝木旺盛,脾衰弱,脾處于旺盛時期。脾的旺盛會使胃強健起來,從而使消化功能處于旺盛的狀态,消化功能旺盛有利于營養的吸收,因此這時正是補身的大好時機。

适宜的膳食有:生地鴨蛋湯、草菇豆腐羹等具有滋陰養胃、降壓降脂、抗菌消炎、養血潤燥的功效;菊花鳝魚、參蒸鳝段等,具有祛風濕、舒筋骨、溫補氣血的功效。

且谷雨節氣氣溫偏高,雨水頻繁,蛇蟻蚊蟲的繁殖和活動也變得頻繁,小夥伴們盡量穿長衣長褲,噴抹驅蚊水,以免被叮咬。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