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3 11:17:33

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1

實踐活動不但形成了社會存在,而且還創造了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意識,使世界二重化為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

(1)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人腦的機能和屬性,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象。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表現在意識的起源、本質和作用上。

第一,從意識起源來看,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産物,而且是社會曆史發展的産物。社會實踐,特别是勞動,在意識的産生和發展中起着決定性的作用。一方面,勞動為意識的産生和發展提供了客觀需要和可能;另一方面,在人們的勞動和交往中形成的語言促進了意識的發展。

第二,從生理基礎上說,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器官,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第三,從意識本質來看,意識是人腦這樣一種特殊物質的機能和屬性,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像。因此,意識在内容上是客觀的,在形式上是主觀的,是客觀内容和主觀形式的統一,意識是物質的産物,但又不是物質本身。馬克思指出:“觀念的東西不外是移入人的頭腦并在人的頭腦中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而已。” 庸俗唯物主義則認為意識是大腦的分泌物,其要害在于抹煞意識和物質的對立,把意識等同于物質。

(2)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這種反作用就是意識的能動作用。意識的能動作用主要表現在:

第一,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人的整個實踐過程,就是圍繞意識活動所構建的目标和藍圖來進行的。

第二,意識活動具有創造性。人的意識不僅采取感覺、知覺、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形式,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制作和選擇建構,在思維中構造一個現實中所沒有的理想世界。

第三,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意識的能動作用不限于從實踐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動的目的、計劃、方法等觀念的東西,更重要的在于以這些觀念的東西為指導,通過實踐使之一步步變為客觀現實。改變世界或創造世界不僅意味着強化客觀世界的變化過程,而且意味着創造出世界上原來所沒有的東西,即沒有人的參與永遠也不可能出現的東西。

第四,意識具有調控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現代科學和醫學實驗證明:意識、心理因素能夠對人的行為選擇和健康狀況産生重要影響。俗話說的“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多少反映了這個道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