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童謠怎麼寫?都市快報2015-12-30 09:58,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杭州童謠怎麼寫?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都市快報
2015-12-30 09:58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外婆請囡囡吃年糕,糖蘸蘸多吃塊,鹽蘸蘸少吃塊,醬油蘸蘸沒吃頭……”
老杭州們一聽到這首童謠,肯定會說,“這不是我們小辰光唱的嘛!”可是要說現在還記得多少這樣的童謠,不少人會搖搖頭,能唱出一兩首已經很了不起了。而在和睦街道化纖社區,社工金琳和社區的大伯大媽們,已經收集了180多首老杭州童謠。
大巴車上小姑娘的《一隻雞》 全車人都跟着唱
金琳30歲出頭,紹興人,小時候也經常唱一些童謠,她來化纖社區工作之後,經常見到三四歲的孩子跑到社區,有模有樣地用杭州話唱童謠。“2012年,社區組織居民外出搞活動,大巴車上,一個念小學的女孩很認真地唱了首《一隻雞》,車上的大伯大媽都跟着一起唱,大家都會的。後來,我就開始特别注意這方面的收集。”
金琳先是在網上找,找到了30多首杭州童謠,2013年,通過街道幫助,還把收集的杭州童謠申報了拱墅區的非遺名錄。“2014年,社區裡退休的王菊花老師開始利用暑假時間,教孩子們唱童謠,莫幹山路小學還專門編排了杭州童謠的節目,很多童謠都是之前網上沒有的,我覺得這是個機會,收集到的童謠一下子從30多首變成了60多首。”
今年1月,化纖社區舉辦了杭州童謠的創編大賽,居民不光貢獻出老童謠,還新編了很多童謠,金琳收集的老杭州童謠一下子擴充到180多首,新編的童謠超過100首。
金琳說,童謠的收集過程中,最麻煩的還是翻譯成文字,“我是紹興人嘛,大伯大媽口述的童謠有些不懂的,我就用拼音記下來,再找人翻譯。”
現在這些童謠已經做好了内容分類,主要以民間趣事、習俗為主,每條童謠有編号,以及文字整理、采錄人的信息登記,共183首。
還有了兩位童謠傳唱人
化纖社區還确定了兩位童謠的傳唱人,一位就是68歲的王菊花老師,另一位是83歲的周連根大伯。
會唱童謠的人這麼多,為什麼偏偏選了這兩人?
金琳說,他們會唱的童謠多,杭州話說得好,最關鍵教過孩子們唱童謠,教得很認真。
王菊花退休前是小學數學老師,從2014年開始,她每年暑假都在社區舉辦的暑假班裡照顧孩子們。“現在的伢兒哦,杭州話都不會講了,我孫子14歲,平時隻說普通話,杭州話說得真當難聽,我怕啊,再過幾十年,杭州話就沒的。”
王老師說,暑假班裡幾十個孩子都在讀小學,她就趁着這個時間教孩子們唱童謠,其實主要是學杭州話。這個年齡的孩子唱起杭州話童謠來,感覺不要太好哦!
“我覺得,現在還是沒有這個語言環境吧。你看,暑假班裡學得很好的,幾個女孩子在一起跳皮筋還要唱'橘子皮,香蕉皮,馬兒花開兒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但很多孩子不是一個學校的,大家上學一分開,隻有你一個人會說,邊上的人都說普通話,也聽不懂,她也就不再說了。”
周大伯也是童謠傳唱人,一張嘴隻能看到下面一顆牙齒。周大伯小時候家就住在清河坊,他的外婆、媽媽經常在他耳邊唱童謠。“你看我哦,都80多歲了,社區裡來貢獻童謠的都是60多歲,有些童謠他們都不曉得,我就曉得。”周大伯說着害羞地笑了起來,臉上的皺紋把眼睛擠成了一條縫。
說着,周大伯即興來了一段:“'七月到,石闆兒跳,知了兒叫,倒竈郎中坐八轎。'啥意思呢?七月份天熱了,生病的人多了,最蹩腳的郎中都要8人大轎來擡,說明生意好。不過這個'倒竈'很難聽的,我就改了,改成'桂花郎中',桂花在杭州話裡也是貶義詞,說明要出'烏花'了。”
周大伯還在嘗試用手風琴配合童謠的演唱,“之前試過一次,效果不好,還想再改改,水平有待提高,哈哈。”
化纖社區整理的杭州童謠(摘選)——
1.杭州景點串燒
一線天,二涼亭,三郎廟,四眼井,五公山,六和塔,七星亭,八卦田,九裡松,十(石)屋洞。
2.一隻雞
一隻雞,二會飛;三個銅闆買了的,四川帶來的;五顔六色的,駱駝背來的;七高八低的,爸爸買來的;九(酒)裡浸過的,十(實)在沒有的!騙騙伢兒的。
3.吃橘子
吃橘子,剝橘殼,橘殼拐了壁角落,不吃橘子不剝殼,橘殼不拐壁角落。
4.天上一天星
天上一天星,屋上一隻鷹,樓上一盞燈,桌上一本經,地上一根針;撿起地上的針,收起桌子上的經,吹滅樓上的燈,趕走屋上的鷹,數數天上的星。
5.搖啊搖
搖呀搖,搖到外婆橋。買條魚來燒,頭不熟,尾巴焦,盛在碗裡吱吱叫。跳呀跳,還是跳到賣魚橋。
6.月亮毛毛
月亮毛毛,要吃毛桃。毛桃有核,要吃百合。百合有心,要吃菜心。菜心有花,要吃胡瓜。胡瓜有籽,要吃雞子。雞子有殼,要吃菱角。菱角兩頭尖,一腳跨上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