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氣虛?氣虛的症狀有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常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明明是在相同的氣溫環境下,,有人對溫度變化比較“遲鈍”,感覺涼點、熱一點沒關系,人體非常容易适應;有的人卻對溫度變化特别敏感和“嬌氣”,熱一些就容易出汗,冷一點就容易感冒,四肢冰涼。夏天非常明顯,進入到空調房就會感覺冷,把氣溫調高,不能坐在風口下,嚴重一點的甚至無法使用空調。這些人還有一個特征,便是身體素質較差,略微運動就汗流浃背,平常不管如何當心,也十分容易感冒。
中醫學将這類體質辨證為氣虛,尤其是衛氣虛損。常言道:“人活一口氣”,中醫學所講的“氣”,指的是生命活動的源動力,它具有推動、溫煦、防禦和固攝四個方面的作用。依據其運行于脈外、脈内,可劃分為衛氣、營氣;依據髒腑來源,可分為肺氣、肝氣、心氣、胃氣、腎氣等。中醫學所講的衛氣,能夠簡單理解為如同包裹在地球最外層、阻攔了成千上萬小隕石撞擊的“大氣層”,像“護衛”般保衛人體免遭外邪侵入。
中醫學理論講,人的生命活動從源頭上講,便是元氣升降,出入的運動。氣虛多因先天發育不足、營養不良、年邁體弱、久病不愈、術後及過度疲勞等因素所緻。在臨床上氣虛還包括肺氣虛,心氣虛、脾氣虛、腎氣虛諸證,氣虛病症會牽涉到身體多個方面。如氣虛則衛外乏力、肌表不固而易汗出,氣虛則手腳肌肉失養,全身乏力,氣虛則清陽不升、清竅失養,而精神萎靡、頭暈、耳鳴。氣虛還可能會造成髒腑功能減退,引起早衰。
當人體衛氣充裕時,猶如城牆牢固,門窗堅固,身體可抵抗病毒細菌的感染,常說的“正氣存内,邪不可幹”就是這個道理。相反,當衛氣不固時,身體容易反複感冒、動則大汗、四肢冰涼、畏寒怕風。
衛氣不固,有先天不足的因素,還有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後天因素。例如,平常總吃寒性食物,脾胃虛弱時間久了導緻攝入不足,缺乏運動;日常生活作息紊亂,日夜颠倒。或是大病、久病後,産後感受風寒等原因,都會削弱衛氣,使其衛外不固或營衛不和。
要想養好“衛氣”,要從日常生活中着手,處處顧護陽氣,自身髒腑百骸陽氣充足,衛外才有“底氣”。比如,不濫用寒涼藥物,少吃生冷食物,不随意節食減肥,經常參加體育運動,日常注意保暖,避免着涼受寒,不熬夜,作息規律,保證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時間,病後、術後、産後注重身體調養,促進身體康複。多食用具有補氣健脾作用的食物,如糯米、大米、小米、麥類、荞麥、栗子、榛子、蓮子、花生、白扁豆、淮山、黃豆、紅棗、菱角、蘑菇、鲫魚、泥鳅、黃鳝、番鴨、乳鴿、鹌鹑、羊肉、雞肉、牛肉等。
應少食冷飲、冷食,如冰棒、雪糕、冰鎮啤酒、綠茶、蓮藕、黃瓜、白蘿蔔、豆芽、西瓜、梨、楊桃等。
如果已發生衛氣不足的系列症狀,可到醫院進行中醫治療,如中藥、膏方、藥膳、針灸等内服外治方法,都對改善體質、增強免疫力有很好的效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