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機械運動
一、機械運動
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空間位置随時間發生變化的運動叫做機械運動。
二、運動狀态
在描述物體的運動時,需要包括速度的方向和速度的大小;兩者中隻要有一個發生了變化,我們就說物體的運動狀态發生了變化。
運動類型分: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三、參照物
參照物:我們在研究一個物體的運動狀态時,需要先選定一個标準,這個标準被稱為參照物。
參照物選擇标準
1. 任何物體均可以選作參照物,除了被研究物體本身。
2. 通常選用相對于大地靜止的物體作為參照物,比如電線杆,高樓等。
3. 參照物一旦選定,視為靜止。
4. 選擇不同的參照物,同一物體的運動狀态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四、速度
速度:速度等于運動的物體單位時間内通過的路程。
意義: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速度 v=
國際單位:m/s;常用單位:km/h
1m/s=3.6km/h
五、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
六、速度的圖像問題
第二節:力
一、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體發生形變;2.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态
二、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點。
力的概念
力:力是物體間的一種相互作用,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四、力的測量
測量工具:彈簧測力計
原理: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越長,力的大小可以從彈簧的伸長長度來量度。
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要選擇合适的測力計:量程、分度值;測量前要先校零。
使用中:被測量力的大小不能超過測力計的量程;測力計的外殼不能與外殼間 有摩擦;讀數時,視線應正對刻度面、平視指針;測量結果要帶單位記錄。
使用後:要保持幹燥,彈簧要恢複原狀;并及時整理回盒。
五、力的圖示
力的圖示:在科學研究中,要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為了使物體受到的力更形象、更直觀,科學上用一段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一個力,這種表示力的方法叫力的圖示。
線段的長度表示力的大小,為精确表示力的大小,還要在圖示中标明标度。
線段的箭頭表示力的方向。
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
力的示意圖:不需要标出力的大小時,不需要标度。
第三節:幾種常見的力
常見的力:1重力
重力:地面附近的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物體所受的重力與它所處的運動狀态,速度大小無關。)
大小:
(g=9.8N/kg)物體所受重力和它的質量成正比
重力和質量的比值大約9.8N/Kg,“用系數“g”表示,g=9.8N/Kg”,通常取10N/kg
g的含義:在近地面附近,質量為1千克的物體所受重力約為9.8牛頓。
方向:豎直向下。
作用點:物體重心。
對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重心位置隻與物體的形狀有關,在物體的幾何中心。
①物體的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例如:甜甜圈)
②薄片:懸挂法,應用:重垂線
常見的力:彈力
彈力: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産生的力,叫做彈力。(例:壓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都屬于彈力)
彈力産生的條件:(二者缺一不可)
① 是兩物體直接接觸;
② 是物體發生了彈性形變。
彈力的三要素
a) 大小:對一個物體來說,在彈性限度内,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其産生的彈力也越大
b) 方向:總是指向使物體恢複原狀的方向,即與物體的彈性形變方向相反。
① 壓力方向跟受力面垂直,且指向受力物體内部
③ 拉力方向沿着繩子指向繩子收縮的方向。
④ 支持力方向:跟受力物體表面垂直,且指向受力物體。
c) 作用點:在兩物體的接觸點或接觸面上。
常見的力:摩擦力
摩擦力: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發生相對運動或具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就會在接觸面上産生阻礙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力,這種力就叫做摩擦力,一般用f表示。
産生摩擦力的條件
①接觸面粗糙(不光滑)
②相互接觸,并且有壓力,(産生形變)
③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
摩擦力的方向
方向:跟接觸面相切,與相對運動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受力物體相對于施力物體的運動方向)
摩擦力的分類
靜摩擦力
摩擦力的分類 滑動摩擦力
滾動摩擦力
靜摩擦力:兩物體出現相對運動趨勢,又保持相對靜止時;阻礙相對運動的力。
靜摩擦力大小的相關因素:
(a)水平方向時,與外力有關;
(b)豎直方向時,與外力無關,大小等于重力;
(c)斜面方向時,與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有關。
滑動摩擦力: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發生滑動時,接觸面間産生阻礙其相對運動的摩擦。
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壓力大小;接觸面粗糙程度。
改變摩擦力的方法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1)增大壓力;
(2)增大接觸面粗糙程度;
(3)變滾動摩擦為滑動摩擦。
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1)減小壓力;
(2)減小接觸面粗糙程度;
(3)變滑動摩擦為滾動摩擦。
第四節:運動與力
一、牛頓第一定律發展過程
古希臘哲學家亞裡士多德對運動和力的關系提出了一個觀點: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才能使物體保持運動狀态。
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認為,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運動的物體之所以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牛頓第一定律
1. 定義: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時,它們的運動狀态保持不變,包括保持靜止或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态。
2. 注意點:
(1)牛頓第一定律采用的是“理想實驗法”;
(2)“一切”說明定律适用于所有物體,不是特殊現象;
(3)“沒有受到外力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條件; 它包含兩成含義:
A完全不受任何力的作用。
B物體受力,但物體所受的各個力的合力為零。
(4) “或”指兩種狀态必具其一,不能同時存在;物體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原來靜止的物體仍保持靜止狀态,而原來處于運動狀态的物體會保持原來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二、慣性
1. 定義: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一切物體都具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态不變的性質。我們将物體具有保持原有狀态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2. 注意點:
(1) 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
(2) 慣性大小是由物體的質量決定的,質量越大,慣性越大,而與運動狀态、物體形狀、所處位置等無關;
(3) 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而非力。隻能說“物體具有慣性”或“由于慣性”,而不能說“慣性力”“慣性作用”或“受到慣性作用”等;
(4) 慣性有利也有弊。
第五節:二力平衡
1. 平衡狀态:物體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
2. 受力平衡:物體受到幾個力的作用時,如果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态,我們就說這幾個力相互平衡。
3. 二力平衡:當物體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态,則這兩個力是一對平衡力,簡稱二力平衡。
4. 二力平衡的條件:兩個力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線上。其特點概括為“等大、反向、共線、同物
1.甲圖通過調整鈎碼數量來改變拉力大小;
2.甲圖實驗中選擇小卡片是否需要考慮小卡片的重力?不需要
3.為了驗證隻有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才能平衡,在圖甲所示情況下,小華下一步的操作是:将紙片剪成2半。
4.甲圖實驗裝置優于乙圖的理由是A。
A.減少摩擦力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B.小卡片是比較容易獲取的材料
C.容易讓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轉
歡迎家長朋友關注點贊轉發,需要電子版資料私信我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