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到現在,人生已經經曆了幾十個春天,雖然在四季中極其喜歡春天,但大多因忙碌于生活的瑣碎中,而對春天來去的感知卻是匆匆的,印象中的春天是美好的,是一個春暖花開和可以不斷減少穿衣的季節,但對于春天的其他認知卻沒有存留下多少。
疫情當前,宅居家中已有多日,遂即滋生了到戶外肆無忌憚遊玩的盼望。可暫時不能出去,又極其思戀春天,于是,就又重溫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再讀不是初讀,那就是品讀了。
《春》是現代散文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最初發表于1933年7月,此後長期被中國中學語文教材選用,至今仍未替換。在這篇對“春”充滿詩情畫意的贊美中,飽含着作家朱自清在特定時期的思想情緒和對美好人生的追求,也表現了朱自清雖然當時身處污濁黑暗的舊中國,但他的心靈世界卻是一片澄澈明淨,精神依然昂奮向上。
全文很短,隻有747字,卻把春天寫得“真,美,活”了,以至于許多人在寒冬裡思慕春天時,會自然而然的想起朱自清筆下的《春》來。
寫人們對春天盼望的急切心情很真:盼望着,盼望着……雖然是重複句,但把人們經過漫長的嚴冬,盼望春天到來的急切心情寫得很真實。
寫春天的到來很真:春天的腳步近了……如同還沒有看見來人,卻已聽到了有腳步聲由遠而近傳來,便已經知道有人來了一般。
寫孩童發現草綠了,而表現出來的興奮很真: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
寫下春雨很真: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
寫春雨的樣子很真: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
寫雨中的場景很真:人家屋頂上全籠着一層薄煙。樹葉兒卻綠得發亮,小草兒也青得逼你的眼……
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裡靜默着……
寫雨中的人很真: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起傘慢慢走着的人,地裡還有工作的農民,披着蓑戴着笠……
先寫的是大自然的萬物,後寫人:撐傘慢慢走着的人,披着蓑衣帶着鬥笠,在地裡工作的農民,還有地上的孩子,老老少少趕趟兒的人。
因為寫得很真實,讓人就有了身在春天中的感覺,急切盼望春天到來的情緒,也因有了身在其中的感覺而得到了緩解,可以說是文字對急躁情緒的治愈。
開頭第一句就很美:
“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腳步近了……”寫出了人們那種盼望春天到來的急切心情,也是對一切美好事物的盼望,又有一種距離美好的事物越來越近時,難以按捺的激動之情。讓人心急而又激動,情緒很快被文字挑動起來。
接着用“動”的場景,展示出春天變化着的美: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又用有色彩的畫面,表現春天色彩斑斓的美
太陽的臉紅……
草,嫩嫩的,綠綠的……
花,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春天還有“味道”上的美:
花裡帶着甜味兒……
風裡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着青草味兒,還有各種花的香……
文中那些“動的、有色彩、有味道”的場景和畫面,使春天那種無以倫比的美,完全獨立于其他的季節,挑動起了人們的“視覺、味覺、觸覺和嗅覺”,讓人們自然而然的感覺到春天真的很美。
作者筆下的春天是活的。事實上,春天本身就活的,不像漫長的冬季,一切似乎都睡着了,都靜止不動了,就連生長萬物的土地,也被冰凍了”三尺。而春天,卻是土地解凍,萬物複蘇,“一切卻像剛睡醒來的樣子”。
寫草的生長是活的: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
寫樹的開花是活的:争相鬥豔,你不讓我,我不讓你……
寫風是活的: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
寫昆蟲是活的: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着,大小的蝴蝶飛來飛去……
寫鳥類是活的:鳥兒将窠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宛轉的曲子……
人物的出現,讓春天更“活”
坐着,躺着,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
有撐起傘慢慢走着的人,地裡還有工作的農民,披着蓑戴着笠……
天上風筝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這些“活”的場景、物和人的描寫,讓整篇文章動感十足,立刻就讓春天“活”了起來,而更多的是讓人因此而“活”了起來,“活躍”了起來。
文章結尾處有寄語:“一年之計在于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結尾段用排比句,表達出希望和成長的快樂: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着我們上前去
讀過朱自清的散文《春》之後,是否就對作者筆下的春天迷戀了,是否認為作者寫的就是大自然四季中的春天呢?如果是這樣認為,那就是大錯特錯了?
其實作者寫春,是借寫實春,表達對“自由境界”的向往。《春》充滿了叙不完的詩情、看不盡的畫意。他将人格美的“情”與自然美的“景”水乳交融在一起,創造了情與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這篇僅僅30個句子的簡短散文中,作者運用了二十多處修辭手法,頻率之高,令人驚詫。作品是以“春”貫穿全篇,由“盼春、繪春、頌春”三個部分組成,逐層深入、環環相扣。而作者正是以修辭格來作為《春》的“顔料”,淋漓盡緻地描繪出那幅五彩缤紛的早春圖。
春來又近了,喜歡春天,感知春天,贊美春天,從品讀朱自清的散文《春》開始吧,提前讀熟朱自清的《春》,再代入生活,讓今年這個特殊的春天,給人生留下一個深深的烙印在心裡,因為一切美好的事物讓我們盼望,更值得我們珍藏。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這時候也成天嘹亮地響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