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論道德修養?原文: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也”,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論語論道德修養?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原文: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内自省也。”
解:孔子說:“看見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備的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缺點,有要改正。”
悟:我們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學習前人或前輩的經驗,包括成功的經驗和不成功的經驗。然後好的加勉,壞的改之。這樣自己才能成長。
原文:子曰:“事父母幾谏,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解:孔子說:“事奉父母,若父母有過當委婉勸說,如果自己的意見沒有被采納,還當照常恭敬,不要違逆,且看機會再勸谏,雖如此般操心憂勞,也不對父母生怨恨。”
悟:勸上之法,是不可任性而為的。
原文: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解:孔子說:“父母還健在時,就不要遠離他們;如果一定要出遠門,也要講究方法,必須安頓好父母并且告知自己所去的地方。”
悟:返哺父母是人之情。
原文:子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解:孔子說:“父親去世很久以後,他依舊還是像他父親生前那樣堅持固有的為人準則,那麼這個人就算是做到了孝。”
悟:兒女能夠堅持好的習慣是為人父母的至求。
原文: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解:孔子說:“父母的年紀,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記在心裡。一方面為他們的長壽而高興,一方面又為他們的衰老而恐懼。”
悟:返哺父母是人之情。
原文: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解:孔子說:“古代的君子從不輕易發表言論,他們以說了而做不到為恥。”
悟:匹夫不可奪志!話一旦說出去,就會在人心裡形成一道枷鎖,一道意志。那麼當事情有變化之時,自己就很難做出決定去做迂回的動作,從而讓自己敗在該變通時不變通之處。
所以事成再說,事前不說。慎之!
原文: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 解:孔子說:“用禮來約束自己,犯錯誤的人就少了。”
悟:明白道理而後有禮,所以用禮來約束自己,是順道而行、應道而動;是德。
原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解:孔子說:“君子總是說話謹慎,做事情行動敏捷。”
悟:同上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事成再說,事前不說。大話害己,慎之!
原文: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解: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立的,因為有道德的人是互相學習的。”
悟:明道順道,這是人一生中永恒的主題,所以有道德的人必定是互相學習的。
原文:子遊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
解:子遊說:“太頻繁的出現在國君的身邊,就會為自己招緻羞辱;勸告朋友過于頻繁,反而會被疏遠。”
悟:無論是什麼事情都是需要時間的,所以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的事情經常被一些無關緊要的重複的事情來幹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